这个消息迅速上报到了杨行密那里,杨行密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候已经来了。他纵横江淮已经有二十年,自从清口大战一举挫败朱全忠南下的步伐后就从没遇到过这么重大的危机了。
整个淮南总共才二十万大军,其中卷入了这场造反的就有近十万。好在此时朱全忠的主要精力都还放在朝中,一心想要尽快掌控朝局;而留在中原的大军此时也在葛从周、朱友宁的率领下正与王师范激烈大战着。
没有了朱全忠的干涉后,杨行密就能集中全力去应对内部叛乱!
他抬头看了看下面站着的严可求、高勖、周隐等人,见他们都纷纷松了口气,知道他们心中也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慨。
“高书记,给李神福将军传令让他撤军回来平叛!”
李神福在一个月前率领升州水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进攻叛将武昌节度使杜洪,前些天刚刚与杜洪的军队交战,但没想到田这么快就反了。
虽然临阵撤军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杨行密相信足智多谋的李神福一定能安然完成任务的。
下达完让李神福撤军的命令后,杨行密又下令让已经秘密潜伏到寿州城外的李承嗣立即展开行动。
这也是事关这场战争成败的最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环。
无论是李承嗣的三千沙坨骑兵被朱延寿提前发现了,还是在李承嗣发起突袭时寿州城中负责接应的人没有及时打开城门,再或者崔太初、李厚、吕师周三人中有谁出了变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突袭行动的失败。
而一旦李承嗣不能迅速掌控寿州,逮捕或者杀死朱延寿,那么接下来北方战线都有可能陷入危局。
毕竟崔太初三人掌控的军队只是寿州军队中的小部分,若是等反应过来的朱延寿带领剩下的士兵造反,甚至直接投降朱全忠,然后引朱全忠大军南下,到时候整个淮南北方防线都有可能陷入一场灾难。
好在一直到现在从北方传来的都是好消息,李承嗣那边没有出任何差错就潜伏到了寿州城外;而寿州城中的情况都是戴友规在暗中负责,据他传来的消息,如今寿州城中没有任何异动,这一点得到了崔太初三人的分别确认。
这三人都是由戴友规单线联系,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情况,所以由三人一致确认的消息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传令立即着手封锁南北往来,在得到寿州的最终消息前禁止任何人前往寿州!”
在几天前杨行密便下达过命令严查往寿州去的行人,结果果然抓住了田派出的使者。而如今杨行密更是进一步下令禁止行人北上寿州,这却是为了防止还有漏网之鱼提前返回寿州给朱延寿报信使得他有了警觉。
“传令给世子,让他迅速率军前往寿州,若是寿州局势不妙就命他务必迅速拿下寿州;若是李承嗣将军的行动成功的话,就命李将军为寿州刺史镇守北方,其余大军以世子为主帅南下参与平叛!”
杨渥率领两万五千大军北上后,李承嗣中途率领骑兵秘密前往寿州,其余大军一直停留在海州,作出一副随时准备进攻密州的样子。
他们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给田他们造成广陵兵力空虚的假象,如今既然田已经造反了他们自然也要迅速行动起来。
“再传令给台将军,让他率军一万随同世子一同行动!”
台虽然为人有些贪财,但打仗却是一把好手,手下士兵也是征战多年的精锐,加上他与田素来有仇怨,用他去对付田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变(上)
“大王,既然田已经造反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宣布他们的罪行并且让在广陵大军渡江讨伐安仁义了?”一旁高勖开口问道。
杨行密微微沉吟便否决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如今寿州那边消息还没传来,在得到那边成功的消息前广陵大军一个也不能动!”
按照他的计划应该是先北后南,先确定寿州和北方防线的安全再渡江平定田和安仁义。
而在江南南,苏州和湖州乃是新得之地,不到危急时刻这两处的驻军一个都不能动,必须留下来防止钱趁火打劫;池州、歙州地势较偏,肯定不会是叛军的进攻方向;只有常州和升州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加上守军相对较少,极有可能成为叛军的攻击目标。
好在常州刺史李遇和升州守将孙琰都是军中宿将,即便不能击败敌军但守住城池却应该办得到。
“那么是不是要让广陵的军队全部戒严,以防敌军偷袭?”
杨行密依旧摇头道:“不必了,目前广陵附近能发起突袭的也就润州安仁义,不过此人性格孤素来知道,起兵造反时的胆量很大,但在具体用兵上却素来胆小。润州军队人数较少,远不如广陵大军,他定然不敢袭击广陵的,最多也就放把火烧掉停泊在东塘的水军战船迟滞我们渡江的速度,然后撤军回江南和田联手。”
广陵城外的东塘停泊着淮南的水军战船,不过真正最新建造的战船基本都运载着杨渥大军北上了,留在东塘的都是些多年前的老船破船,即便被烧掉也不可惜。
反而可以将自己进一步争取到淮南上下的支持,试想自己调动大军出征在外,而安仁义趁机起兵造反,并且一举烧掉了东塘战舰,那么淮南的官员们自然会觉得安仁义这是因为刚刚被杨行密贬官而心怀不满才造反的。
反过来,若是杨行密现在就下令戒严,但广陵上下官员却还不知道田已经造反的消息,等到安仁义起兵造反后,他们或许心中还会嘀咕杨行密是不是故意将安仁义逼反的,不然怎么会提前就有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