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南国江山女主有几个 > 第97部分(第1页)

第97部分(第1页)

这就好比徐温,历史上杨行密在的时候他肯定没什么野心,后来杨渥说那句“你们认为我没有才能,何不杀了我自己做节度使”的话时,徐温心中肯定也没有什么野心,有的应该只是恐惧和自保之心;然而等到他与张灏成功发动兵变掌握大权后,这野心自然就来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防范于未然的好。

陶雅也担心百姓的自发行为可能引起杨渥的猜忌,所以根本没有与百姓见面便离开了歙州前去寿州赴任他的淮北巡抚之职。

等到两天后,百姓见陶雅始终没出来,加上如今正是秋收之时,耽误不得,所以汇聚的百姓也最终散了。

而新上任的歙州刺史陈知新虽然也是武将出身,但他为人厚道,恭谨守法,对陶雅的许多旧制一条不变的执行,久而久之,当地百姓也就适应了新的刺史。

除了歙州以外,湖州那边也出现了一些动荡,李简为人残暴好杀,不是个担任刺史的好人选,但他在镇守地方上却做的不错,当地势力不敢有所异动。

等到李简离任,新的刺史李涛到任后,当地一些心向钱的势力便趁机发动叛乱,准备占据城池投靠钱。

不过李涛却提早有所准备,他虽然没有李简身上的那股暴戾,但发起狠来也极为残酷,连夜命驻扎在城外的大军入城,将参与叛乱的势力全部绞杀。

之后他又趁机发动清洗,将那些没有参与叛乱但暗中支持钱的势力全部清洗掉。甚至有的骑墙派势力在支持钱的同时也支持淮南,但在这次清洗中也有部分被波及到了。

经过这次清洗,湖州城中支持钱的势力被清洗大半,剩下的要么隐藏下来,要么连夜逃离了湖州。

总的来说,虽然小的动荡陆续发生了一些,但军政分离的政策却有条不紊的落实下去了。

到了八月底,各地人事调整已经基本结束,而军队整编方面的进展也比较顺利,除了李神福的大军还在前线没有整编外,其他各部包括已经从青州返回的王茂章部也完成了整编,开始按照新的编制进行训练和调整。

这也意味着淮南最容易出现动乱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无论是朱全忠还是钱,再想要借机攻打淮南就要困难多了。

当然,也并不是说如今已经万事大吉,毕竟军队整编后,各部将领和士兵只之间相互不熟悉,这会大大影响到军队战斗力的。

再加上从今年年初以来,淮南经历的战争已经太多了,也是时候休整一番了。所以从现在起到明年年初的这几个月里面杨渥都不打算有大动作,尽量维持稳定就行了。

不过一些必要的调整还是要做的,所以在各地新的刺史到任后,杨渥便发布了第一个命令,那便是各州对百姓进行重新登记造册,编制新的户籍。

第二百二十一章 选拔人才

户籍制度是一种对全国人口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不仅可以根基户籍信息掌握全国的人口情况,还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征调赋税、分配劳役以及征集兵员。

所以历史上各王朝对户籍登记非常重视,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证赋税收入,往往在掌握政权的第一时间就对国家的户籍进行整顿和制定。

如今的唐朝也不例外,对户籍的管理比较严格,并且形成了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规定国家每三年就会对各地户籍进行一次排查,将所得的户籍信息一式三份,一份留县,一份送州,一份送户部。而收税用的计帐则在户籍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并且为了尽可能的保证账册的准确性,一般每隔一年就会对计帐进行一次调整。

然而到了如今乱世,流民遍地,民不聊生,户籍制度也随之失去效用,与之相应的计帐则更是很长时期没有调整了,以至于许多地方出现了还在用十几年前的老账本进行收税的现象。

自从十年前杨行密彻底击败孙儒平定江淮以来,曾多次下令让各地招抚流民,恢复生产,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使得江淮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最重要的户籍制度却没能重新建立起来。

倒不是说淮南就没有有识之士提出要重新编制户籍,而是任何政策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在实行军政分离之前,各地刺史都是由武将担任,对民政方面不怎么重视;加上这些年各种战事激烈,各地刺史们往往忙于征战,自然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这一次杨渥实行军政分离,不仅将内地各州的刺史都换成了从节度使府选拔出来的文官,而且在边境各州的刺史人选上也非常慎重,挑选的都是一些相对奉公守法,又有一定民政能力的武将担任。

在这些新的刺史到任后,杨渥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重新编制户籍,尽量查清百姓的情况,同时也为今年的秋税编制计账。

这天,节度使府中一片欢声笑语,这是自田之乱后很久没有出现的情况了。杨家上下,从后院各夫人,到杨渥的那些弟弟妹妹们,都聚集在史夫人的院子里。

之所以这么热闹,却是因为两个新的生命的到来,其中一个自然是杨渥那刚出生的小外甥,随刘仁规一同来广陵了;另一个却是杨行密的妾室王氏前些天又为他生了个儿子,为此杨行密还匆匆结束了出巡赶了回来。

杨渥的姐姐难得回来省亲一次,所以拉着她的母亲以及其他几个夫人围着两个小生命聊着家长里短;而杨行密则向刘仁规询问起他父亲的病情,当得知刘金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后,杨行密不由有些心情沉重。

就像上次他对杨渥说的那样,他这一辈真的开始老了,不仅是是刘金,还有张训,台最近也出现了身体不好的状况,便是杨行密他自己,最近身体也有些不适。

这一次出巡,仅仅走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去的地方也不多,不过他却感到非常疲倦,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力举三百斤,日行三百里”的年轻人了。

好在,他有一个好的继承人,而且已经建立了权威,开始接掌大权了,这让他不必担心身后之事。

所以在与刘仁规聊了一会后,也有了心情去逗弄一下自己的儿子和外孙。

一旁,杨渥的注意力却没放在自家的外甥和弟弟身上,对刘仁规向父亲解释的这一次为什么没有主动支持军政分离政策的原因也没多少兴趣,他的注意力被那个跟在刘仁规身后的小小孩童给吸引住了。

“这就是后来的南唐名将刘仁瞻吗?”杨渥心中忍不住想到。

眼前这个只有两三岁的孩童,正是随同刘仁规一同来广陵的弟弟刘仁瞻。

历史上,刘仁瞻作为寿州守将,曾经在后周世宗柴荣的进攻下坚持了一年多时间,后来南唐军队多次解围寿州,却均以失败告终。

但刘仁瞻却始终不降,后来他的部将趁着他病重打开城门投降了,而仁瞻也在不久之后就病死了。

随着寿州的陷落,南唐丢掉江北十四州也就不可避免了。

或许在这个时代,能够坚守一座城池长达一年多的将领,肯定不止一人能办到,但相比之下他们在历史上的名气却远远不如刘仁瞻的大,让杨渥也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随即,杨渥又苦笑起来,不管刘仁瞻将来会如何,此时的他却还只是一个三岁大的孩子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