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东西太过份了,别人不了解内情的,一定听不出来,但他们太了解这老东西了,就算他嗜好那一口,也不能把魔爪伸向他们的四弟啊。他们那么聪明的四弟应该听得出来吧。
两个人正愤愤不平呢,却看见他们的四弟正绽着一脸的傻笑。
卫子君的确没听出什么不妥,一是因为她并不知道那张郡守的嗜好,二是她心思纯净,并没有考虑其他。只是以为张郡守在诵赞莲花的美态。于是更加不吝赞赏:“使君才思绝妙,让小人帮您这句子冠个名吧,就叫咏菏,如何?”
“好!卫贤弟说什么都好。”张郡守满脸笑意,握着卫子君的手轻轻捏了一下。
卫子君心中一惊,他怎么捏自己的手,这好象应该是调情的动作。抬头看看张郡守满脸的笑意,莫非自己多心了,也许这是一种赞赏的暗示。
令她想不到的是,她正思忖间,张郡守又轻轻掐了一下她的手背。不得了了,卫子君一阵心惊。为了脱离这钟尴尬局面,她马上回身笑道:“二哥三哥,张使君这诗清雅无比,字字珠玑。自问小弟是无论如何也作不出来呀。”说罢,故作自然地脱开那魔手,顺势向二人走去。
二人狠狠地瞪向张某人,那张某人却故作无辜的看着二人。
老东西!你还敢装!
……
注:①姑娘。按本文背景,这里应写作“细娘”(吴地方言,指未婚少女)。
因为“姑娘”一词乃元代始出现,依本文的背景应将未婚女子称为娘子、细娘、萧娘、小娘、珠娘等。
但本文大部分依情节还是将未婚女子写作“姑娘”了,因为“娘子”等词实在是不符合现代口语的习惯,令人感觉有些别扭。
但隋唐时的确是唤作“娘子”的,如果亲们认为应该用“娘子”,笔者可以改过。所以笔者在这里特别注明。
另:在这里补充一下。本文的“媳妇”一词乃宋代始出现,原作“息妇”。而按本文的背景,应写作“新妇”,这显然与现代口语无法协调,所以,本文只得将“新妇”写作“媳妇”。
[第一卷 鹿城篇:第二十三章 生辰(四)]
正六目相对,电光火石间,一个下人跑了过来。
“将军,宴席时间到了,可以摆宴了吗?”
“嗯。”陈长答了一声。“各位,宴席就开始了,咱们回去吧。”陈长招呼着众人。
落座的时候,陈长和张郡守各扯了卫子君一只胳膊,都往自己的座位上拉,险些把她分成两半。
卫子君无奈地苦笑,想想还是不要让张郡守太过尴尬,于是对陈长说道:“三哥放手,你总要给我机会,巴结一下使君啊。”
陈长见她如此不解人意,哼了一声甩下她手臂。那张郡守一张脸已笑得象团菊花。
卫子君明白陈长用意,但她坐去陈长那边,势必冷落了张郡守,人家毕竟是客人,不好卷了面子。而且年级也那么大了,她也于心不忍。至于其他,众目睽睽,他又能怎么样。
众人坐定,那些女子也纷纷在众人旁边落座,馨菏就坐在了卫子君旁边。
在陈长一番举杯客套后,众人纷纷开始推杯换盏,你敬我罚,一时间热闹非凡。
卫子君见馨菏在旁边异常拘束,只是浅浅的挑了几口菜吃。不由心生怜惜,遂不停的向馨菏碗中夹菜,劝她多吃一点。
陈长见此情景,笑着向馨菏道:“馨菏,刚刚我四弟还为姑娘作了一首诗。”说罢将诗诵了一遍给馨菏。
那馨菏听后看了卫子君一眼,见卫子君正眼含笑意地看着她,不觉羞红了一张脸,微微低下头去。
“哈哈哈。”陈长笑了一声,“郎有情,妾有意,四弟,反正身边没有女人,不如将馨菏要了回去。”
卫子君暗叹了一声,她这些兄长们是不是也太过热情了。他们哪里知道这其实是在给她添麻烦呢。“三哥,莫再说笑了,以馨菏姑娘的风姿,必是委身于大户人家。况且小弟已经定亲,更没有这个福分了,以后三哥不要再取笑小弟了。”
旁边的馨菏听了,收起害羞的面孔,脸上清冷一片,站了起来。“各位大人,今日陈大人喜日,妾身为大家弹首曲子助兴。”说罢,走向中间手执乐器跪于地上。
咦?这是什么乐器,只见那乐器高约三尺,形如半边木梳,黑漆缕花金装画台座,约二十多条弦。馨菏将那乐器抱于胸前,双手交臂轻轻滑出一道音符。
跪而交手臂之?卫子君搜寻着以前学的乐理知识,莫非这是那早已失传的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