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卧龙腾云
声明:本书由霸气 书库 (。。)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作品相关
写在前面(代序)
一直以来,很想写部小说,因为种种缘故,未能如愿。每每有此想法的时候,便自嘲道,凭我也能写小说?我也能当作家?呵呵,当真是异想天开。工作闲余,实在无事可做,就去租书店租些书来消磨时间。不料一看之下,竟被深深迷住了。那时我租的第一部书是《剑仙》,接着又看了《飘渺之旅》,还有《道儒仙缘》等等一些比较好的玄幻仙侠类的小说。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神鬼之类的故事,长大了自然就关注此类的小说,就是现在我还神往还珠楼主给我们描绘的仙侠世界。可惜那时候看完《蜀山剑仙传》,再也找不到此类小说。直到这批网络小说的出版,我才知道玄幻仙侠类小说已经火了一年多了。后来经过朋友介绍,那些没写完的小说大都在起点更新了,不妨去看看。于是我就去注册了个号,走进起点页面,就仿佛走进一个无限大的小说世界,让我留连忘返,浑然忘却了身在何处。
看过那么多的小说,优秀的甚至可以说是经典的都不少。然而也有些我个人不太看好的居然也在起点发表了,我当时心里就想,这样的小说,我也能写出来。从那刻起,我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多年集在心里的故事写出来。
大约经过十几天的构思,大体章节和人物已经备好。构思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也想好了,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写,首先要让自己看得满意。假如我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不被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接受,我也不会伤心难过。那只是说明我的确不是写小说的材料而已。毕竟我认真得去写了,无论如何,我问心无愧。
《九界守护神》这个名字是我苦思几天得来的,也自我感觉颇为贴合题意。看了那么多玄幻仙侠小说,我发现很多内容和设想都被固定化和模式化了。例如,从人修成仙经历的那几个开光辟谷渡劫大成飞升等各个阶段;仙人用的法宝叫仙器,神人用的叫神器,魔人用的叫魔器等等;这一些读者朋友们都耳熟能详了。也就是说读者朋友都看得没什么新鲜感了,给后来写玄幻的作者们增加不少难度。我就深深感到了压力。
很多读者朋友,也包括我在内,读一本小说,如果开头不吸引我的话,我立刻就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因此开篇精彩,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成了众多作者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也是为了在开篇就能吸引读者朋友们,写了不下十几种开端。然而均不理想。经过整合小说的总体脉络,我写下了“鲁山,峰势险峻,草木灵秀,在山东鲁中一带乃是第一高峰,当地人又称之为“小泰山”。”这么一句平淡的开端。至于能不能在平淡中显神奇,那就请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多多海涵了。
感谢盘古大帝,是他开辟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感谢女娲娘娘,是她造就了我们人类。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传说,现今听来仍让人感动。为了尊重这个传说,本小说中就设定盘古大帝开辟了九界,女娲娘娘造就了智慧生命。以后的章节中会加以解释,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我玩了几年传奇,作品里偶然出现些传奇的装备,也不足为怪,有些爱玩传奇的朋友可以看看。
关于留言问题,我向读者朋友们说句心里话,每个作者都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仔细读他的作品,并且能就作品中的一些人物情节疏漏等评点一下,哪怕是言辞苛刻,作者心里也是很高兴的。毕竟读者朋友们旁观者清,不像作者陷进小说里,很难发现一些明眼的疏误。然而有些灌油的朋友就大可不必了,我曾亲眼见过有部小说刚刚开通,作者尚未把小说内容传来,在书评区就有人写道“本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我深深为之吸引……期待作者加油,更新”之类的评语。再一看名字,就是经常用此贴灌油的那位仁兄。想必他连看都没看,直接复制评语来灌的。如果那位作者看到了,心里会作如何感想?如果作者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竟换不来几句真诚的评语,那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呢?
曾经幻想过自己的小说甫一发表,人气旺得不行;也想过人气惨淡,无人问津的景象。我告戒自己说,无论如何,都要把小说进行到底!认真而又努力地完成这部《九界守护神》,让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去评说吧!
此致
卧龙腾云
2005年1月6日
第一集 九天洞
第一章 探密(上)
鲁山,峰势险峻,草木灵秀,在山东鲁中一带乃是第一高峰,当地人又称之为“小泰山”。在春秋时期曾是齐鲁两国的分界之山。此山高达千仞,常年雾气笼罩,寻常之辈极难攀到峰颠。而在山顶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却建有一座小庙,有个又聋又哑的老和尚看护着。
小庙何时修建,老僧又何时而来,就连当地最年长的老人也不知晓。小庙西侧有一奇洞,名曰九天洞。此洞极为幽深,传说里面有神仙居住其中。鬼神之说,在村野小镇殊不足怪。
有些胆大好奇的年轻人甘冒大险探寻此洞,只为一睹仙颜。然而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那九天洞初始进入只容一人走行,可是走进十几丈后,洞里却变的异常宽阔,同时里面也无比黑暗,手里的火把全然失去照明的功用,恍若萤光。
洞中既黑,路又崎岖难行,如果前面忽然变为无底深沟,一个不小心跌下去,送了性命,那可不值。这时探险的人们就打起退堂鼓。因为无人走到洞底,所以九天洞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更显神秘。
左家村坐落在鲁山脚下,是一个人口不足四百人的小村庄。村里人大都以务农为生,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时值酷夏,天气炎热,即便到的晚上,也是闷热难耐。
于是乎手拿板凳外出纳凉的人就多了起来。一般说来,都是附近邻里之间聚坐在一起,谈说着白天或以前发生的奇闻佚事。少年人则对大人们的谈论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坐在远处说着一些自己觉得很深奥的话题。
在村子西侧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中间有片空地,这里自然就成为村民们晚间乘凉的绝佳场所。只要不是雨天,这里总有人在此谈天说地。至少,龙经天和应天才还有风天来他们三个少年人是必来的。
月光皎洁,晴空万里。龙经天来得早了些,那两个同伴还没有来,三五个长辈在另一旁谈说着什么。斑驳的月色落进竹林,在一株粗壮的竹杆上隐约可见 “龙经天到此一游”七个有些歪扭字。
这是龙经天第一次在竹林里见到林紫燕后刻上去的。现在他正凝视着这几个字,心里涌起一阵温馨的感觉。那时林紫燕跟随其父林苑初来加入聊天的行列,见到龙经天他们显得有些羞怯,常常躲在父亲身后远远地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