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又不认识,何必知晓。”道衍只觉一股闷气压在胸口。
杨云花叉着小蛮腰,强词夺理,“不行,我要知道是谁抢了我未来夫君。”
道衍张口结舌,看看涨红脸略显稚气的杨云花,无奈地摇摇头,转身就走。
“你不承认就是骗子!”杨云花见道衍不肯说,拉住他的衣袖死缠烂打,一副对方不说她就赖到底的模样。
一旦不是敌人了,道衍就无法再动用武力阻止,加上杨云花是杨家后人,他也不能伤害对方,故而竟拿调皮任性的杨云花没有办法。
两人相持在半山腰,杨云花低头踢着碎石子,失落道:“我是第一次喜欢上一个男子,你总要让我输得明明白白。”
道衍纠结再三,终于吐出“马秀英”三个字。
山风袭来,仿佛到处都在回荡“马秀英、马秀英……”
道衍胸口的那股闷气似乎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他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心中苦涩难当,明明都已发誓六根清净,为何还是对她念念不忘。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人前袒露心声,今后将戒情戒性,永不提及。
道衍渐行渐远,留下杨云花呆立山头,喃喃自语:“马秀英是谁?哼,若是叫我遇见,定要好好讨教一番!”
濠州城里的马秀英突然打了个喷嚏,奇怪道:“夏天都来了,我怎么会感冒?难道是八哥在想我?”
此时朱元璋几人确实在讨论马秀英,男人嘛,聚在一起无非就是谈谈事业、谈谈女人。他那日和袁兴、汤和寻见徐达后,又在钟离呆了一段日子寻找亲人,期间郑遇霖与郑遇春两兄弟也闻讯奔回来投军。
要说这两兄弟一个以勇闻名,一个以智出众。上次郑遇霖捅出官司,就是郑遇春见势不妙拉着他脚下抹油溜得快,两人才逃过牢狱之灾。
几个兄弟见了自然喜不胜喜,特别是朱元璋和汤和都有军职在身,叫几人好生眼红。从前他们只是小打小闹的孩子王,现在可是真刀真枪的兵头了。
然而朱元璋却愁容满面,数度望着郑遇春欲言又止。
郑遇春心细,瞧见此番光景,忐忑不安地问道:“大哥可是怕我这条件不适合当兵?我虽然不似兄长勇猛,但也不像读书人那般无用,实在不行,让我做个伙头兵也行。”
朱元璋立刻说道:“兄弟说的啥话?你们跟了俺,俺还能叫你们委屈了?只是兄弟你为啥不姓常啊?干脆你改姓常吧?”
郑遇霖脸色一沉,不悦地皱起眉头,“俺们兄弟俩一直都姓郑,大哥为何这样说?莫非是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上次他和人打架闹出人命官司,就是因为有人骂他两兄弟是野种,他才忍无可忍捅了对方几刀。这会听朱元璋言下之意,仿佛他们真是来路不正的野种,让他如何不生气。
“遇霖兄弟别恼,大哥实是被他家娘子逼得没有办法。”徐达提起马秀英一脸戚戚。这几日|他和朱元璋吃住一起,发现朱元璋的言行举止改变了许多,不仅武艺变得高强,文采谋略也大有进步,追问之下,得知这都是马秀英传授的。能把一个桀骜不驯的朱元璋教导得如此厉害,可见马秀英这个人不简单。
郑遇霖顾不得生气,问道:“此话怎讲?”
徐达解释道:“他娘子给他定下任务,要寻找三个大英雄,其中有一个就叫常遇春,刚巧和遇春兄弟错一个姓。”
郑遇霖和郑遇春提起兴趣,异口同声都追问:“另外两个大英雄是何人?”
“一个叫刘伯温,还有一个就是……我。”徐达痛并快乐地宣布。被人赞为大英雄自然骄傲,可是一想到马秀英为了逼他从军竟然要绑他老娘的手段,他就觉得这个大英雄当得太艰难了,做人还是低调好。所以后来即便他成为朱元璋手下第一武将,也一直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马秀英的命令更是奉为圣旨,从不违抗。
郑家兄弟不服气,“你小子都能成为大英雄?那我们不是更了不起?大哥的娘子莫不是故意说这种话哄你开心。”
汤和插嘴道:“你们可别不相信,大嫂蕙质兰心,眼光一向很准,她可是位难得一见的奇女子。从小她就会白莲教那些大神通,一直在军中辅佐大元帅。是她劝大元帅招贤,这才有了大哥从军的际缘;后来她又实施禁闭室,整顿了军中散漫的纪律;前段日子大元帅被关在孙德崖府上,我与大哥束手无策,全靠她拿炸药包威慑孙德崖并且毫发无损地救出大元帅;这次大哥的牢狱之灾也是她想法化解并让大哥来寻你们……总之,我觉得大哥将来若是飞黄腾达,大嫂必然功不可没!”
几人听得心驰神往,不由齐齐向朱元璋祝贺娶了个如此厉害的贤内助。
袁兴笑眯眯地站着旁边,一脸的与有荣焉。
朱元璋则是满脸苦笑,双颊忍不住抽搐。娘子内助算得上,贤就难说了。别人家都是丈夫一瞪眼,娘子立刻乖顺得跟猫一样,他家却是娘子一瞪眼,他就腿脚打颤。只是此中之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一百四十三章 钟离募兵喜相逢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如朱元璋这般情商低下的男人回到钟离后心都变细腻,满天的黄土,青黄不接的庄稼,低矮贫瘠的屋舍,忙忙碌碌的百姓在他眼中看起来是那样的亲切,连呼吸都比往日舒畅许多,更别提和多年好友重逢的喜悦。
回忆是拉近距离的最好办法,当徐达谈起他们下河捉鱼摸虾的经历,众人便笑话郑遇春被螃蟹夹得大哭的模样;当汤和说起他们偷农民的西瓜被撵得鸡飞狗跳时,众人首先想到的是那西瓜砸开后流出鲜红的汁水,咬一口能甜到心底的感觉;当郑遇霖抱怨朱元璋非要带他们去看女人洗澡,结果被人泼了一身洗脚水时,众人已经笑翻在地……诸如此类的事情仿佛一天一夜也说不完,大家边笑边闹,举杯痛饮,醉得一塌糊涂。
可惜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只是暂时的,酒醒后朱元璋还有许多正事要办。他这次回来有三件大事必须去做,第一件事就是修葺父母的坟地。当年他家落魄还是靠刘祭祖赠送了一块地皮埋葬亲人,那坟地无人守护已长满杂草,亏得草是沿着地面生成,还能看到一个土堆。朱元璋和几个兄弟亲自动手挖开土堆,把父母和兄长的尸骨重新装殓,又在墓前竖立石碑,移植了几株大树荫蔽。整个过程中朱元璋一直悲痛不已,几次扑在坟上放声大哭。每每想到父母兄长的遭遇都悲从中来,如今自己也算混出点名堂,还娶了妻子,可惜他们都看不到了。
兄弟们也跟着掉泪,想着各自的艰辛,都觉生活不易,愈发决心要跟朱元璋创出一番际遇来。
第二件事就是寻找还活在世的亲人。大嫂王氏、侄儿朱文正和三哥朱重七都被他寻着。不过朱重七胆小,听弟弟当了反贼,加上他是倒插门女婿,所以不愿意跟朱元璋冒险。王氏是个有主意的女人,她没有改嫁,一个寡妇带着儿子在娘家可想生活多么艰难,与其遭受娘家人的挖苦白眼,不如带儿子投靠朱元璋,所以朱元璋派人接她,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另外还有朱元璋的堂嫂田氏,也是个寡妇,含辛茹苦抚养两个闺女。朱元璋感念她的坚贞,把她和侄女接到一起跟王氏作伴,也算今后相互有个说话的人。至于二哥朱重六和两个姐姐虽然目前没有下落,不过朱元璋相信只要用心,总有一天能寻着。
亲人相见自然悲喜交加,特别是朱元璋看到面黄肌瘦的朱文正,眼泪再次流出来,这是他大哥唯一的儿子啊,也是众亲人中和他血缘最近的晚辈,他和马秀英还没有孩子,就把朱文正当自己的亲儿子,一遍遍地教朱文正喊自己叔叔,晚上睡觉更是让孩子睡在自己身边。
第三件事就是募兵了。红巾军起义已经持续了许多年,元人逐渐退缩北方,南方基本已被红巾军占领,是以百姓对红巾军也不再抗拒避讳,甚至许多百姓家中都有和红巾军关系密切的亲人。朱元璋视当地政|府为隐形,大张旗鼓募兵,但是成效不大,因为濠州的青壮不是外出自谋出路就是早都投靠了其他红巾军。
能够找到昔日的结拜兄弟已叫朱元璋十分高兴,他让这些人又去发动游说自己的亲朋好友,陆陆续续倒也招募了百八十人。
这一日,众人正在谈笑间,士兵来报,有一大汉前来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