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正在忙碌的工匠,王臣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这次的大斗拔谷之战,炮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
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炮队缺乏自卫的能力,一旦让披甲步兵迫近阵前,就只剩下逃跑的份,若是让回纥骑兵冲到近前,连跑都跑不掉。
所以,必须得想个办法加强炮队的近战自卫能力。
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给炮队的炮兵配备燧发枪。
火绳枪王臣是看不上,这玩意缺陷太多,火力密度太低,延续性又太差。
看来小批量制造燧发枪必须提上日程了,至少炮队必须装备。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上百支燧发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好,但是炮队的自卫问题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
除了燧发枪,最好的近防武器就是手雷。
可是一没有无烟火药,二没有可靠壳体,造手雷就是瞎扯淡。
就以大唐的科技水平,甚至造不出抗战时期的边区造手榴弹,就是李云龙口中一炸两半的手榴弹都未必造得出来,边区造好歹用的是正经炸药。
用黑火药制造炸药包?特么就是扯犊子。
首先黑火药根本就不能用来制作炸药包,其次炸药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及声波在空气中的衰减非常快,1吨tNt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通过地面的传导,到了一百米外仍然可以造成致命的杀伤,但是通过空气传导,超过三十米就不足以杀死人,至于十斤装或五斤装炸药包的空气杀伤半径,更是十米都不到。
所以王臣唯一能够想到的近防武器就是陶瓷手榴弹。
首先陶瓷比铁脆多了,一点点黑火药就能把它炸碎。
其次陶瓷被炸碎时几乎不可能一炸两半,大概率是化为无数碎片。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陶瓷碎裂之后形成的碎片带有锋利的边缘,高速溅射时能造成的杀伤,不会比铁质破片低。
小日本在二战末期就曾经大量生产并使用陶瓷手雷。
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就死于西夏军的瓷地雷。
陶瓷手榴弹的最大的缺陷就是不便携带,容易碎裂,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因为击中硬物甚至于撞上兵器而提前碎裂。
只不过作为近防武器,这些都可以克服。
容易碎裂,就不投掷,可以贴着地面滚。
当下王臣就在焉支山下的工匠营地中绘了一张草图,用火漆封好然后交给安狗儿,让安狗儿派一个亲兵送往长安,命康达斯筹办一万只细陶瓶。
办完事情,王臣并没有在焉支山多逗留,而是直接回了祁连城。
在半路上,正好遇见了段秀实,正领着两万蕃汉壮丁在走队列。
这两万蕃汉壮丁已经练了快两个月队列,不过现在练的都是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