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听朱元璋这么说也只得齐声答是,朱楩也没有表现出朝堂斗法获胜的喜悦之色,因为这只是一个开胃前菜而已,不仅他知道,就连参他的齐泰也知道,朱元璋怎么可能会去降罪朱楩,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接下来的重头戏,一定要让他朱楩背上人屠的新称号。
今早的朝堂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关于朱楩收复麓川的治理问题,经过方才那么一通争辩,朱元璋也给出了指示,就按朱楩提出的意见来办,老朱看了一下在场百官,随后说到“有事就奏,无事退朝吧。”
正欲起身下朝时,沐春站了出来“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朱元璋刚刚站起一半又坐了回去,抬眼看了看沐春“黔国公有何事,说吧。”
沐春并未抬头,而是抱着拳继续说到“回陛下,臣与殿下此次回京途中遭遇刺客袭击,刺客虽已全部伏诛,但其意图明显,都是奔着殿下而来。”
朱元璋听到刺杀时,惊讶了一下,明显已经被引导了“何人如此大胆!敢行刺皇子,这是全家的脑袋都不想要啦!查出来是何人所为没有?”
沐春接着回答“禀陛下,刺客凶悍,被擒获之后都自尽了,通过刺客尸体来看,并非中原人,更似南蛮长相。”
这时候,真的就如同朱楩猜想的一般,只不过跳出来不是齐泰,而是练子宁与黄子澄
沐春说完之后练子宁就跳出来说到“陛下,刺杀皇室宗亲这可是弥天大罪,一定得严惩呀!”
朱元璋有点被气到了,毕竟是刺杀他的儿子,况且年纪已经大了,也是勃然大怒道“既然是南蛮长相,可曾探明是哪里派来的?”
沐春抱拳“回禀陛下,因为刺客皆已伏诛,并未能得到有用线索。”朱元璋沉默了一下
毕竟在古代时期,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调查案件的手段也比较有限。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发生命案,往往会因为缺乏像现代这般先进的基因技术而陷入困境。在那个时代,无法依靠诸如指纹识别、dNA分析或人体组织检测等高科技方法来追踪犯罪线索。
一旦嫌疑人死亡,案件的侦破工作便会变得异常艰难,几乎可以说是断掉了所有的线索。因为没有这些现代化的科技工具,只能依靠传统的侦查方式,如询问证人、勘查现场、推理分析等,但这些方法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所以,许多古代的案件最终都成为了悬案,难以找到真正的凶手,让正义无法得到伸张。
这个刺杀也是这样的,一旦没抓到活的,那么基本就只能靠推理了,所以他们也才会想着用这个方法来坑朱楩,反正倒是全凭一张嘴。
练子宁接着说到“敢问黔国公,店在是在何处遭遇刺客的?”
沐春如实答到“是在离着安顺府还有五六十里路的一处山林之中。”
“哦,那臣大概有了一个推测,”练子宁说完之后又对着朱元璋说到“陛下,臣以为此次刺杀定是麓川余孽所为!”
朱元璋稍微平复了一下“如何说?”
“回陛下,此次殿下平乱之初便让这些叛军土司的家眷提前进入了我朝境内,所以这些家眷极有可能在获知殿下将他们的家主处决之后,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练子宁说到这,黄子澄为了再添把火,也接着出来说到“练大人所言极是,况且安顺与云贵交接之处,且地势险要,选择在此处伏击即方便撤退回麓川,又能快速的追上殿下实施刺杀。”
朱元璋大怒“好啊,这群余孽,顽固不化,太孙,你说此事当如何办?”
朱允炆一整场都没怎么说话,也没发表过意见,此时朱元璋问他,他也拿不准是什么意图,只得回到“皇爷爷,孙儿以为,这刺杀皇亲乃是重罪,必须加以严办,以做警示。”
朱元璋正准备要安排,朱楩开口了“回禀父皇,此事必须严办,不过咱们不能冤枉无辜之人。”
朱元璋问到“无辜之人?”
朱楩拱手“不错,麓川一众皆为无辜。”
“哦?除了这些麓川余孽,朕实在想不出谁能与你有仇,还要刺杀于你。”
“回父皇,其实儿臣已派人暗中查探,以确凿谋划刺杀者为何人!”说罢行了一个大礼。
朱元璋好奇到“快说,是何人所为?”
朱楩轻笑一声,然后往齐泰那里看了看,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这朝堂之上的百官那都是一个眼神便能洞察出猫腻的老油条们了,于是纷纷对着齐泰投去怪异的目光。
齐泰顿时有些发毛了,因为这事情的确是他安排的,而且那个办事的人已经在完成之后便被自己安排去蜀中避祸了,难不成朱楩找到他了?心中不由的这么想了起来。
但随后又觉得不太可能,行刺朱楩的刺客一个都没活下来,所以完全不会透露出上级的消息,办事的人不可能被朱楩找到,因为朱楩压根儿就没见过他,难道是办事之人反水了,去蜀中的路上跑去找到朱楩然后说了此事
正当还在想着为什么朱楩会看向他时,又抬头和朱楩对上了视线,之间朱楩露出那标志性的假笑,让人不寒而栗的,他现在已经确定有人出卖了他了,可能是办事之人,也有可能是沐春,所以待会儿朱楩告发他时一定要想出法子抵赖过去,因为不论如何,行刺皇子被检举一定会交给检教来查办,这检教其实就是锦衣卫,一旦惊动检教,那自己肯定玩儿完。
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额头上冒出,齐泰心里已经已经组织了好几十个说辞了。
朱楩回过头来抱拳行礼到“回陛下,此次密谋行刺儿臣的正是…。”朱楩边说还边不忘斜眼看了看齐泰。
齐泰低着头,看着地,朱元璋见说到正事就停了,催促的问到“是谁?”
朱楩接着说到“正是,前年中秋由齐大人负责接待的安南权臣之子胡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