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问他有没有申请交换的学校,班里大部分同学都申请的欧美大学,不知道他准备得怎么样,现在已经快5月了,再不递交资料就晚了。他以前在波士顿大学读过博,认识不少经验丰富的教授,如果需要,他可以帮忙写推荐信。
陆生尘静静地听着,他其实有考虑过要出去,家里人也鼓励他出去,加之他妈妈想去美国疗养,这个想法长时间占据着他的脑海。但大部分时候,陆生尘都觉得a大的教学水平已经算得上国内领先了,不需要再特地跑出去,所以一直犹豫着,没有下定决心。
直到此刻,他仍是没有考虑好的。
老教授看出他眼中犹豫不决的情绪:“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多,又是数学又是社会科学的,虽然我们国内现在管理课程的设置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相较于英美国家来说,还是有些欠缺的。像我的母校波士顿大学,它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以及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水平都很有优势,你在那儿不仅能够学到前沿的商业知识,还能获得很好的实习机会,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开拓国际视野。我希望你能够认真考虑。”
“行。”
两人又聊了会儿,教授抬腕看了眼表,意识到已经聊了好长时间,开始收拾教案,陆生尘礼貌作别。
从教学楼里出来,他收到了他妈妈的消息:【最近怎么样啊?】
陆生尘盯着屏幕,很快地给她回过去一个“不错,你呢”,他妈妈的电话立刻打了过来。
听说儿子五一不回家,陈因难过了好几天。她最近状态不错,想着儿子兴许能陪她,原先定于5月出国疗养的计划,被她往后推迟到了8月。
陆生尘飞快地接起电话:“怎么了,妈妈?”
听筒那端播放着古典乐曲,很优雅,好长时间过去,他妈妈才开口:“没事,我就是有点儿想你了。”
听到这话,陆生尘蓦地沉默了下来:“抱歉,最近太忙,忘了联系你了。”
“没事,你忙你的就行。”陈因温柔地说,语气特别平静,接着又问他,“大三交换的事,你考虑好了吗?”
“在考虑。”
“行,按你自己的想法来,无论怎样妈妈都支持你。”
“好。”
挂了电话,陆生尘看了眼时间,赶紧回宿舍收拾行李。刚把几件随身衣物塞进小行李箱,就听见桌上的手机振动不停,陆生尘垂眸一看,是马目打来的,他划开屏幕,接起来,顺带按了扬声器。
马目他们已经到了火车站,背景音特别嘈杂,他似乎一直在找安静的角落,找了半天,无果,遂放弃挣扎:“刚等了你半天,也没见你回寝室,我们已经到火车站了,你那边还没完事儿吗?”
陆生尘将t恤塞进行李箱:“完事儿了,一会儿过来。”
“行,都等你呢。”
段凌波跟随大部队一块儿到的火车站,这还是她第一次来朔城火车站。
朔城站就像是被历史遗忘的一座火车站,附近都是高楼,欧式建筑环绕在周围,翻新了一次有一次。唯有它,始终是破落的,带着历史的疮疤。
说起来,这算得上是她第二回乘坐火车。按她妈妈的处事原则,能坐飞机的,绝不坐火车,坐火车纯粹是浪费时间。加之火车站人员杂乱,餐饮也一般,所以跟她妈妈一块儿去外地,从来都是乘坐飞机的。
段凌波第一次坐火车是在16岁,独自一人前往西安旅游,满怀期待地奔赴远方。她喜欢听火车摩擦轨道的轰隆声,向往充满未知的未来。
今天似乎也一样。
一行人坐在候车厅里,大概都是赶着节假日出去玩,各个拖家带口的,拥挤的大厅里人潮汹涌,说话的说话,奔跑的奔跑,间或可以听到火车进站时的汽笛声。
大厅内的小孩很多,蹦蹦跳跳的,异常兴奋。家长扛着特大号的编织袋跟在后头,不住地喊着:“别乱跑,这儿这么乱,小心被人拐了卖了。”
段凌波忽然想起她第一次坐火车出去玩时,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等待,说不紧张也是骗人的。那时她就带了一个小行李箱,目光有意无意地观察着周围,生怕遇到骗子。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许久,直到她渐渐放下心来,突然,脚边落下一个红色的编织袋,鼓鼓囊囊的,一道声音自头顶响起:“小姑娘,可以帮阿姨看会儿行李吗?”
段凌波抬头朝她看过去,目光茫然无措,好半天才犹豫着点了点头。
那个阿姨大概是真的憋不住了,放下行李就往厕所跑,段凌波忍不住朝那边看过去。她其实也很想上厕所,但她不放心让陌生人给她看行李。出门前,爷爷还特地交代过她,要看好自己的行李,火车站很乱的,别轻易相信陌生人。
所以那时,即便是对旅行地充满向往,内心还是带着点儿忐忑的。
不知为何,现在也有一些忐忑。
周围人很多,大家都在聊天,唯有她是寂静的。她不住地盯着某个方向,每有一个人朝这边走来,段凌波都会下意识地抬起脑袋,以为是陆生尘,却一直都不是他。
她不住地拿起手机看时间,过去半小时了,他怎么还没来,还能赶上这趟火车吗?
等得内心越发焦急,身旁的田李看出了她的情绪变化,笑着宽慰道:“没事啦,他肯定能赶上。”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