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考生给对方出题,要人家赞扬五谷轮回之物,拿到题的考生直接奔溃。
后来这件事闹开,惹得一片骂声,都言一个赢得卑鄙,一个输得憋屈。
自那以后,就出了这样的规定。
宁文洲想了想,确定了主题——苔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宁文洲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这个主题不常见,足够对方伤脑筋了。
随后,宁文洲又规定了韵脚、平仄对仗等。
很快,出题时间到,双方交换题目。
拿到对方题目,宁文洲额头一疼,对面估计看出他是个南方人了,主题是——大漠景色。
呵呵,他宁文洲这辈子就没见过沙漠。
好在夫子们见多识广,当年宁山长也在西北荒漠当过几年边官,得好友也就是云父支持方才辞官来了芸州。
边关苦寒,宁山长时常给宁文洲说起边关的风土人情和大漠风景。
而之前,宁文洲又看了一夫云见山所作的大漠图,他对画中辽阔的景色和耀眼的落日十分记忆深刻。
宁文洲回忆着自己看到那幅图的震撼,脑海里响起父亲对大漠的描述。
再一看要求的格律,宁文洲瞬间来了灵感。
提笔,一气呵成写下一首诗。
宁文洲以为时间还早,不料他写完一看,作诗时间已经过了大半。
将所作的诗读了几遍,检查过格律没有错误,宁文洲一字未改,就准备交差,开始琢磨文赋的写作。
来到滨州也有一段时间了,纪夫子也带他们多次出门,在滨州城和附近游览。
纪夫子有经验,知道书院大会一定会出举办地所在之地有关考题,故让他们多注意观察滨州的风土人情。
宁文洲也尝试写过描述滨州风土人情的文赋诗作。
但宁文洲始终觉得,他对滨州的描写过于浅薄。
滨州沿海,但在海运没有被发展起来之前,这里十分荒芜且贫苦。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里民风彪悍,便是现如今滨州繁华,也能轻易窥到滨州人自古的彪悍民风。
后来,战乱时期,大量的人来到这里躲避战乱。
他们给滨州带来了人口、技术、书籍等,滨州本就贫苦,来了外乡人抢食,自是矛盾重重。
外地人和本地人矛盾重重,血拼是常事。
但冲突不能解决问题,最终,迫于生存,本地人和外来人暂时合作,先是造出了大渔船,通过捕鱼缓解了矛盾。
最后,更是一步步造出了出海的大船,这些大船载着茶叶、布匹、瓷器等东西,出海贸易换来香料、珠宝、黄金、良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