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烧香拜佛,其中绝大多数人是忘了这些行为的本意:我们拜佛应该是牢记佛的教导,把佛菩萨当作自己的榜样,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而绝不能指望佛菩萨去帮助你达到什么目的。
综上,没有二主的佛教,而且不是万能的佛祖,这一切都昭示一个了一个问题:佛教实在不应该称之为教,佛更应该是一种学说才对。2007…04…05
评论:
“我们拜佛应该是牢记佛的教导,把佛菩萨当作自己的榜样,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而绝不能指望佛菩萨去帮助你达到什么目的。”
博主的话好深刻!(若水)
覃贤茂点评:
《佛是什么样子》一篇,萧然兄以平实方便说法,而《佛教非教——再谈佛》此篇,则是高屋建瓴,条分缕析,显现出了萧然兄极为高明深湛的理论造诣,以及###见性通悟的慧根,实是让尘俗中的我辈受益非浅。
此处我绝非要作世俗作态的谦虚。以我一向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读书工夫,实是不足与萧然兄在佛理上对等交流,萧然兄毕竟已是正式皈依佛门的弟子。萧然兄的文章中隐含多处的入经出典,也是让我似是而非,妄加受悟。
然而我也不敢妄自菲薄,萧然兄的文章我还是读懂了一些。
萧然兄说,佛的救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必须自救。这让我想起《金刚经》中佛祖惊人的开示: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佛教非教——再谈佛(3)
佛祖其实说得很明白了,造化的高低,一切全在于你自己,祸福无门,唯由心生,千万不要以为有不费力气送上门来的好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佛教亦非哲学——再谈佛
如果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佛教是最彻底的。因为,师父告诉你的道理那是师父自己证悟的道理,就像师父说渴了应该喝水,但是如果你不去喝,仅仅水可以解渴这个道理是不能解你渴的。所以,对于佛理,光明白远远不够,按照道理去求证的过程至关重要,过程是万万没有办法省去的。 (提要)
佛教虽然回答了我是谁,回答了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亦有完整的世界观甚至方法论。但是佛教亦非哲学。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哲学体系,终极任务就是构建一个理论体系,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至于这套学说是宇宙真理还是胡说八道,那是要靠其他人的实践去印证。
佛教不同,说道理只是一个方面,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行”去自己证,也就是“证悟”。因此佛教除了讲“见地”,还讲“修证”和“行愿”,没有修与行,仅仅明白道理几乎没有用处。
世人修佛往往落入两个误区,或空谈,或闷修。空谈佛理,犹如水中捞月,看着分明,但其实是一场空。古往今来,知识分子参佛多落入此误区。论佛学见地,头头是道。但最终一事无成者大有人在,就是犯了“空谈”的毛病。所以,达摩祖师感叹:“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
另一个误区是所谓“闷修”,天天打坐,大悲咒能倒背如流,但最终也没能开悟,原因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正打坐念佛总是好事,就这样1万遍100万遍地念下去,一年,十年地坐下去,但为什么念,为什么坐浑然不知。这样的修,不能说没有效果,因为一心不乱地打坐、冥想,就是当气功炼对身心也是有好处的。但是想就此开大智慧,恐怕是难了。因为外教,如瑜珈、如道家的气功,同样是这样炼的。
至于行愿,现代人就更鲜有做到的,别说地藏菩萨发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就是小愿也少有人发了。
所以,真正的修佛,无论顿悟还是渐修,无论净土还是密宗,明理与修行一个也不能少。佛教即是宇宙的大智慧,也是个人寻求解脱的法门。如果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佛教是最彻底的。因为,师父告诉你的道理那是师父自己证悟的道理,就像师父说渴了应该喝水,但是如果你不去喝,仅仅水可以解渴这个道理是不能解你渴的。所以,对于佛理,光明白远远不够,按照道理去求证的过程至关重要,过程是万万没有办法省去的。
换句话说,所谓哲学家,用脑袋想就够了。而参佛不行,除了脑袋,身体、行动的介入更重要。
必须注意,所谓行动,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积德行善,还包括一些非常具体的修炼法门,如果你真的要追求大解脱的话。2007…04…06
评论:
不论佛教还是哲学,无非是人生观与世界观。既然是人生观与世界观,不参与其中,只凭着脑袋想,恐怕就像还没登顶就说登山最重要的是过程一样,令人无奈。(平常)
覃贤茂点评:
萧然兄归依佛门,成为成都天应寺住持方丈佛智大师的关门弟子,此一段奇缘,实是羡杀我辈凡俗之人,但也实是因为萧然兄有领悟佛法的非凡慧根,心灵福至。
此篇《佛教亦非哲学——再谈佛》是萧然兄于佛法的修为领悟上身体力行的现身说法,非同道之人实是难以理会其中三味。
谈佛论道实非徒逞口舌言辞悬辩之机,正所谓学以致用,不学无以明理,不用无以证道。文人的第一大障碍便是好作欹语,徒趁口舌之快,与根本的性命上的紧要关口毫无增益。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惭愧。
所谓看得破,忍不过,雾中看花,水中望月,不知隔了几层,徒此误了今生。
算了,不能再说,越说下去越觉得惭愧。
不能只见手指不见月——再谈佛(1)
只记住方法而忘了本意也是人性中的“痴”。每个养过宠物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指一个方向给猫或者狗看的时候,它们绝对不会顺着你的手指方向看,而永远是盯死你的手指。今天我们修佛,不少人就是犯了猫狗的错误。(提要)
佛是伟大的,佛理是伟大的,但是佛教里目前流传的不少东西,令我生疑。(学佛的人别怕疑,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也。)
比如某些清规戒律。佛家的戒律名目繁多,有五戒、八戒、十戒,而作为出家人,比丘有250大戒,比丘尼则更多些,有348戒。
在名目繁多的戒律中,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淫邪等是没有任何异意的。这些不仅是佛家的戒律,也应该是世俗社会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