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四书五经合集之尚书 百度贴吧 > 第36部分(第2页)

第36部分(第2页)

可见,好好先生不仅古代有,现在也同样有。而且,既然已 到了呼吁的程度,说明现在较古代更为严重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我们也知道,无论是狂者、狷者还是好好先生,都 不是孟子提出来的,而是孔子分别在《论语》的《公冶长》、《子 路》、《阳货》等篇提出来的。不过,通过本章内容,我们地可以 比较真切地看到孟子师生是如何“祖述仲尼之音”而加以上发挥的 所以,本章不仅具有内容方面把狂者、狷者和好好先生这几种人 集中在一起来加以比较,以帮助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的作 用,而且也具有儒家学说史的重要资料价值,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

狂者、狷者与好好先生

【原文】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 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 莱朱①,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 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②,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 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 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③!”

【注释】

①莱朱:汤的贤臣。②散宜生;文王贤臣。③然而无有乎尔,则 亦无有乎尔: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解释认为:前半句“然而无有乎尔”指 没有“见而知之”者;后半句“则亦无有乎尔”指五百余岁之后更不会人 “闻而知之”者了。因此,是孟子对没有人继承孔子圣人学说的忧虑。

【译文】

孟子说:“从尧舜到汤,经历了五百多年,像禹、皋陶那样的 人,是亲眼看见尧舜之道而继承的;像汤,则是听说尧舜之道而 继承的人。从商汤到周文王,又有五百多年,像伊尹、莱朱那样的 人,是亲眼看见商汤之道而继承的;像文王,则是听说商汤之道 而继承的。从周文王到孔子,又是五百多年,像太公望、散宜生 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文王之道而继承的:像孔子,则是听说文 王之道而继承的。从孔子到现在,一百多年,离开圣人在世的年 代这样的不远,距离圣人的家乡这样的近,但是却没有亲眼看见 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以后恐怕也没有听说圣人之道而继承的 人了吧!”

【读解】

这是《孟子》全书收尾的一章,编《孟子》的人把这一章编 在这里,是很有深意的。

一方面,本章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公孙五下》)的观点出发,历述过去时代那些具有里程碑性质 的圣贤,形成了一个世代相传的“道统”。

另一方面,孟子感叹孔子以来没有众望所归的继承者,对圣 人的事业、圣贤的道统将会中断流露了深深的忧虑。   但是,不知孟子有没有预见到,正是他自己,身后有一天会 被人们推为圣人事业的继承者,“道统”的捍卫者。并被戴上“亚 圣”的桂冠。

谁来继承圣人的事业?

不就是孟子自己吗?

孟子以后呢?

………………………………………………

==========================

论语

目录

《论语》简介

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

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度

一日数次的反省

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继承父亲的遗志

和与礼的辩证法

怎样才算是好学?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