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观大势大局 > 第35部分(第2页)

第35部分(第2页)

12月、1月,那时后方冬装可能接济上来。

刘邓认为:从解放区运送棉衣,不仅增加解放区的负担,而且要派部队千里护送,通过敌人的重重封锁,耗费很大的力量。为了减轻中央的负担,节省人力、物力,刘邓当即回电:自己动手,就地解决冬装的困难。

收到回电,毛泽东深深感动,连说了三遍:“刘邓不简单!”

大别山北麓经济贫困,没有条件解决10万冬装所需棉花、布匹,但是刘邓却利用蒋介石的围剿“的机会,跳到大别山南麓的富庶地区,争取到较为优厚的物质条件。高山铺大捷后,刘邓发出指示,要求全军利用战后休整,限期完成冬衣筹制。

在一东一西两间农舍的窗前,刘伯承和邓小平借着晨曦飞针走线。刘伯承眼神不济,缝不了几针便扎一下手指。

康理每见这种情景,心中就一阵难受。他真想走上去接过司令员的针线,替他缝好棉衣,但又不敢。前几天,多少人提出这个要求,都被刘伯承“锛”了回来。

昨天,鄂豫军区的穰明德专程送来一件做工精细的虎皮袍:“司令员,同志们都为您的健康担心,这件袍子是打土豪得来的,您穿上吧。”

刘伯承推开了,指着手中尚未完工的棉衣说:“全军上下穿的都是这种棉布衣。我不要特殊。”

邓小平毕竟手脚麻利,又大刀阔斧惯了,棉衣“工程”进入尾声。他咬断线头,穿上试了试,自我感觉良好,就走到院子中喊西屋的刘伯承:“看看我的手艺!”

刘伯承抬起目光,上上下下打量问道:“你自己如何评价?”

“相当不错,可称地道的中国手工艺制品!”

刘伯承哈哈大笑。

44年后,于乔回忆起第一次见邓小平穿棉衣的情景,这样形容:

“邓小平的那件棉衣呀,真不敢恭维。前襟撅着,后摆吊着,背上还有个大鼓包,脖子都找不见了。”

空中传来隆隆轰鸣,一架飞机自东向西飞来。飞机在胡凉亭上空盘旋,撒下满天红红绿绿的纸片。

康理跑着抓起几张。

刘伯承做了一早的针线,眼力更加不济,看不清纸片上的字迹,问邓小平:“这是什么?好像还有我们两个的照片。”

邓小平:“是悬赏通缉令。用不着花钱,蒋介石白给我们印了这么多照片。说是谁若活捉刘邓,赏洋500万。”

刘伯承笑了:“真是奇货可居!想不到我们值那样大的价钱。抓住我们,就成了百万富翁啦!”

正说着,李达和张际春来了,说敌人撤传单大概是有目标的,为了防止敌机轰炸,保证指挥部的安全,最好搬家。

刘伯承问:“搬到哪里?”

李达说:“离这儿不远有一座大宅子,是黄冈县长朱怀冰的家。”

刘伯承:“朱怀冰?是那个老兄啊!国民党97军军长兼战区。政治部主任、河北民政厅长,有名的‘磨擦’专家。从抗日就开始‘磨’,‘磨’来‘磨’去,把个97军‘磨’光了。蒋介石给了他个黄冈县长官儿,还是很念旧情嘛。”

张际春:“他也算为蒋介石反共立下过汗马功劳。我想,蒋介石总不会轰炸他的老家。我们搬到那里,会安全些。”

邓小平:“好。你们负责搬家,我和司令员到部队走走,看看棉衣做得怎样了。”

第6纵队第18旅行动很快,棉衣全部着身,已经在开总结大会了。

刘邓来到的时候,第18旅政委李震正在作总结报告。报告也很特别,是一首李震自己编的《棉衣歌》。

十月大别秋风急,刘邓健儿着单衣。

薄衿单被不成寐,月冷霜白草凄迷。

大别初建无后方,千万冬衣何处觅?

千万将士暗思量,全军无人不煎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