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了,最近几个月,丰县有位翻译人员,翻译的英文文献,非常到位,我就向其发出邀请函,请他来翻译。结果他却说其妻怀有身孕不便远行,推荐其子过来。”
“我考教一番,发现其子对英文相当精通,英译中,中译英都非常流畅到位。便另外向其发出邀请函,名字就叫罗光年,应该不至于是同名同姓。”
没有背景,三位老教授眼神更亮。
这时,胡国荣回答道“十六七岁。”
“多少?”魏副院长最为惊讶。
这让胡国荣,冯青松,以及三位老教授都有点懵。你邀请过来的人,你居然感到惊讶。
魏副院长感觉自己有点失态,却没有太过在意,反而解释道:“电话里听其声音,沉稳有苍劲,我还以为他怎么也要二十出头呢。”
这时冯青松问道:“他以前学过经济学专业吗?”
“学生问过了,他说没有。”
“嗯?那他怎么知道这么多的专业词汇。”
“这个,他说是看字典。”
一位老教授疑惑道:“字典?现在国内的英汉字典,都是外国人编撰,用于学习我们汉语之用,没有太多专业词汇才对。”
另一位教授点头道:“听闻首都一所院校组织人手编撰汉英词典,已经数年之久,仍未见成效。”
“呃~~他说他看得是日英字典。”
五位大年纪之人同时沉默了。有一种收藏家在地摊上看到好东西之后,就不再看第二眼,免得宝物‘醒来’被人察觉一样。
魏副院长干咳两声,吩咐道:“小胡,你去其他专业系问问,看他们有没有认为翻译不够准确,却又找不到合适词汇的翻译书本,明天让罗光年小同志试试。”
胡国荣相当为难,他可是看得出自家老师以及三位教授的心意。
魏副院长没有介意,反而是老神在在道:“嗯,经济系,外语系。”
对呀,罗光年表现出来的,是非凡的外语能力,而不是经济学能力呀。
冯青松加三位老教授,有些羡慕的看向魏副院长。
胡国荣也是恍然大悟,点头道:“听闻他精通日英泰三门外语,德法俄意等也会口语,正打算自学。”
冯青松与三位老教授惊讶,而魏副院长顿时就不淡定了。
………………
回到现在,罗光年可以一目十行,但是他并没有疯狂翻书,有时候还会返回去看,因为他要确定译文中的一些词汇是否符合原文的用意。
不过他的校对速度还是很快,三个小时就对完了一本,只有一处需要修改。
他拿了一张纸,先抄了一段原文,然后翻译,接着写上修改词汇的用意,以及备注,修改词汇与原本译文所用词汇的差别。
最后才将成果交给胡国荣过目。
胡国荣却将原本,译本以及罗光年写的纸张放到一边,笑道:“罗同志辛苦了,你可以先休息一会儿,或者先去食堂吃饭。下午再开始也不迟。”
罗光年点头,没有坚持,三个小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确实很消耗精神,他现在甚至都想眯一会儿,只是坐在胡国荣身边,多少有些不得劲,便微鞠躬,然后走到自己原本的座位,在李文宣身边,撑着下巴,眯上一会儿。
到点下工,一宿舍六人一起离开图书馆,罗光年先到校门口,不见张大国身影才返回,然后跟张国勇等人一起去食堂排队打饭。
因为精神没集中,所以没留意有位中年男子走到自己身边,还说了一句话。
一开始,罗光年并没有注意,等对方说了第二次,罗光年才反应过来,对方用俄语说同志你好。
罗光年回神,有点惊喜的俄语说道:“先生你是在跟我说话吗?不好意思,我刚才没注意。”
虽然有字典的话,罗光年就可以自学,但是如果有位引路人的话,自然是能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