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出兵朝鲜真相线上阅读 > 七彭总冷静决策果断下令停止追击(第1页)

七彭总冷静决策果断下令停止追击(第1页)

联合国军”丢失汉城,主力向南撤退,美国国际威信下降,内部矛盾增加。为保全面子,美国政府命令麦克阿瑟尽量坚守釜山防御圈,若守不住,为保存实力可以撤到济州岛。

世界各国坚持正义的人民,为中朝军队的胜利欢呼。

我国国内人民得知汉城收复,在天安门前游行,连夜欢呼庆祝。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为《祝光复汉城》,文中指出:向大田前进!向大邱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朝鲜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

彭德怀冷静地分析了战场形势,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全歼美军主力,或将其赶下海去,从客观上说还不可能。人民欢呼胜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敌人发动反攻,我们再把汉城丢了怎么办?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可能丢!他建议司令部做宣传工作的同志,发战报、发新闻要掌握分寸,不能把话说过了头。

我军在“三七线”停下来以后,许多人不理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问和责难。

有人问:战役开始前你们就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怎么一打,又打大胜仗了?

有人问:你们为什么要停止追击?现在敌人这样望风而逃,这样大溃败,汉城也收复了,你们为什么不追击了?为什么要结束第三次战役?

有人说:第三次战役不应该停下来,应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把美国鬼子从朝鲜半岛赶下海嘛!

彭德怀坚决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实际的,在军事上是根本不可行的。作为志愿军的司令员,他说:“我恨不得再加把劲儿,一下子把敌人赶下海去,不是更好吗?但是,不行啊!要把那么多装备精良的敌人一下子赶下海,能赶得下去吗?不可能嘛,敌人也不会让我们赶下去呀!要是可行,我们还不愿意早日完成消灭敌人的任务吗?”

远离前线的人,不了解战场的实际情况,哪里知道就在捷报频传的同时,我军正出现愈来愈多的困难。众多的部队拥挤在“三八线”以南狭小地区,粮食供给很成问题,气候奇寒,我军冻伤人员急剧增加。第196师已有数千人因冻伤而失去战斗力,这就等于敌军不费一枪一弹,我军折损近一个师。

1月5日,韩先楚副司令员打来报告:此次战役部队损失尽为骨干,第116师两个团伤亡1000余人,第119师一个团伤亡300余人,现已有不少营团失去攻击能力,甚至有的师只有半数人员在前面作战。且部队极度疲劳,“三八线”以南沿途群众跑光,房屋被敌人烧光,部队无法吃饭睡觉,行军中不少战士掉队。加上后勤供应不上,部队无鞋穿,缺弹药,炮兵因道路破坏不能随步兵前进支援作战。敌人退却前,沿途布设了地雷,我军追击时,经常发生触雷事件,仅第40军触雷死者即达百余人。

洪学智将军在他的长篇回忆录中具体说明了“将敌人赶下海去”,靠当时志愿军的力量是办不到的道理。其一,我军经过两个多月连续作战,极度疲劳,减员极大,需要补充休整。其二,在第三次战役中,我军虽然获胜,但又未能消灭敌人的主力。敌人只是溃退,后备力量仍然很强,技术装备有极大的优势,敌我力量对比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决战条件尚不成熟。其三,三次战役后,我军战线迅速南伸,运输线急剧延长,已延长到500~700公里,再加上敌机疯狂轰炸,运输工具缺乏,补给更加困难,部队所需粮食大部需要就地筹措,而当地群众余粮有限,难以保证需要。其四,这亦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我军经连续7昼夜的进攻,前进100多公里,歼敌近2万,但是,据各部队报告,敌人抵抗并不坚决,汉城也系主动放弃,似乎严寒的气候和后勤补给方面的困难比敌人的抵抗给我军造成的阻力更大。彭德怀敏感地意识到,敌人有可能且战且退,诱使我军过远南进,从而疲惫甚至拖垮我军。如果在此情况下,我军继续贸然大步南进,敌人一旦从我军侧后登陆,对我军南北夹击,很难保证不再出现仁川登陆后的情形。

洪学智说:“正是基于上述分析,彭总下令部队停止追击。”

战争中常常出现相似的战例,其原因当然是由于作战时的客观条件相似所致。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将敌人击溃后,并未乘胜追击,反而后撤,诱敌深入,造成了第二次战役分割歼敌的有利态势;第二次战役胜利后,志愿军又未乘胜追击,原因是敌人后退太快,以步兵追击机械化之敌难有大的战果,而且容易拖垮我军;现在第三次战役突破了敌人“三八线”防御,彭德怀又适时收兵,不让部队过远南进,亦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然而,兵家的常识又告诉人们这样的真理:乘胜前进,势如破竹,一鼓作气,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究竟如何处置,需要指挥员依据作战时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及地理、运输诸多条件综合考虑而定。面对战争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需要指挥员当机立断,可能前进一步正确,也可能后退一步正确,不管怎样,都切忌犹豫不决。而正确的决策依靠指挥员对敌我双方力量消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对战争的种种可能性做出正确的预见。特别是,在两种意见相左的当口,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不为一些表象迷惑,保持果断的决心。当然,这样做并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一个军事家本身所具备的优秀素质以及他的远见卓识和必不可少的魄力。

1月10日晚上,当彭德怀在他的指挥部见到金日成和朴宪永等朝鲜方面最高领导人,双方就而后作战问题进行磋商之际,他暗暗告诫自己:决心已下,不可动摇。

看得出来,中朝军队连续三个战役的胜利使金日成和朴宪永感到振奋,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一再对彭德怀司令员统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胜利表示祝贺和感谢,同时,也对而后作战问题征询彭德怀:下一步中朝军队将如何打算?为什么在部队乘胜追击敌人到“三七线”附近时,彭德怀司令员突然下令收兵?

朝鲜方面提出这些问题是很自然的。彭德怀在木板屋里昏黄的瓦斯灯光下,详细地向金日成同志介绍了情况,讲到前三个战役志愿军的伤亡情况;讲到当前运输的困难;部队给养状况很差;讲到敌军的布防情况和我方应避免把敌人压缩到釜山狭小的防御圈内以免给以后歼敌造成困难等。

“……我担心的是,部队如南进过远,会给后勤运输工作造成更大的压力,难以保证部队的补给。”彭德怀说,“而且,据我看,敌人并未打算死守‘三八线’,汉城也是自动放弃的。有许多迹象表明,李奇微是在有计划地后撤,企图诱我们南进,待我们部队疲劳、给养缺乏的时候,再来一次登陆夹击……我们不上他的当!”

“彭司令员的下一步打算如何?”金日成询问道,“如果现在停止追击,转入休整,要多长时间?”

“说实话,第三次战役打得有些勉强,”彭德怀诚恳地说,“作战准备很仓促,有的炮兵部队都没有用上去……突破‘三八线’后,气温下降,有的部队整团的人因冻伤失去战斗力……徒步追击敌人,夜晚作战,白天防空袭,战士们太疲劳,加上后勤供应跟不上,再继续攻进,就成了强弩之末。应该让部队充分休整一下,好好进行下一战役准备,我们的重点是春季攻势……”

“彭德怀同志,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我看部队休整时间不宜过长,有一个月即可。时间若拖长了,河川与稻田地一化冰,部队的运动就会增加困难……”金日成力图说服彭德怀,“我看敌人企图拖延时间,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重整军备……至于提前作战的运输补给困难,我们正与交通部门研究解决的办法……”

“一个月恐怕不行哟……”彭德怀摇头道,“我们第一批入朝部队已连续作战3个月,减员过大;第二批参战部队最快也要3至4个月才能聚齐,还要进行必要的战前训练和物资准备……目前,我们第一线作战部队的兵力与敌人相比,数量上已不占优势……”

彭德怀接着说:“我彭德怀不是为了打败仗才来朝鲜的!我也想乘胜前进,尽快解决,问题是客观条件不允许……讲实话,我怎么会不懂得乘胜追击的道理嘛?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主张猛打猛冲,击溃了敌人应该跟踪追击,使敌人不易重新组织抵抗……但是,要看到朝鲜战场有它的特殊性。这一次我们突破‘三八线’敌人纵深防御后,志愿军50军和42军一个师,还有你们的2、5军团追击敌人50至70公里,也没有追歼更多的敌人……敌人是机械化嘛,它逃得快。我军减员、疲劳不用说,朝鲜是个狭长半岛,东西海岸敌人到处可以登陆,我们的战略预备队一时还上不来,如敌从正面钳制消耗我们,而后从侧后登陆夹击,那就难免重复仁川失败的教训……”

战场形势后来的变化,彭德怀果然言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