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节,镇上的桂花开得正盛,树下停留会儿,仿佛衣衫上都沾染了浅淡的香气。
云乔这回不再带着面纱遮遮掩掩,才辞别怀玉下船,在渡口就被人认了出来。
“云掌柜,许久不见,这是到何处发财去了啊?”
这是总管着渡口的工头,曾因生意事宜与她打过交道。
云乔停住脚步,与他寒暄了几句,向着不远处的阳春面摊子走去。
摊主夫妇上了年纪,手脚不如早年利落,眼神也不大好,但还是很快就认出她。
“云丫头回来了,”婆婆为她额外添了几片卤肉,和蔼的话音里隐隐透着些担忧,关切道,“怎么瘦了这么些?得多补补才行……”
这面摊在渡口附近开了几十年,云乔少时开始在此讨生活,十几年间总是会隔三差五过来,入京后便再没机会了。
早前领着元锳回乡时,倒是又来过一回,但没敢露脸,偷偷摸摸的。
如今听着这熟悉的叮嘱,云乔只觉着眼中泛酸,不着痕迹地按了按眼尾,笑道:“多谢婆婆。”
云乔在这镇子上长大,早前生意做得也很好,相熟之人繁不胜数,回家的一路上便遇着好几个。
她当年走得突然,知情者寥寥无几,如今骤然回乡,寒暄时免不了被问东问西。
有问她到何处、做什么去的,还有仍惦记着她的香料胭脂,抱怨这两年总寻不着合心意的,问她何时重新开张的……
不可避免地,也会有人问晏廷在何处?怎么叫她孤身回乡?
两人从前的感情很好,外人不知这些年的变故,有此一问也合乎情理。
云乔心中清楚,她若是说已经和离,怕是只会引来更多好奇与议论。索性想了个一劳永逸的答复,只说她那夫婿时运不济,英年早逝了。
其实这么说也不算错,毕竟世上早就没“晏廷”这个人了。
旁人听了这答复,道了“节哀顺变”后,都知情识趣地止住,不再多问。
院中精心栽种的花草死了大半,荒草丛生,经年未曾住人的屋舍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仍旧是她当年离开时的情形,也随处可见“晏廷”留下的痕迹。
她倚在书房门边看了会儿,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到最后,她几乎什么都没动,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咔嚓”一声,将门环上的锁重新合上,再没打开过。
云乔在镇子上另买了一处屋舍,收拾妥当后,便开始重操旧业,将从前的生意又张罗起来。
有早年积攒的信誉、人脉在,虽麻烦了些,但于她而言算不上多难。
曾偏离过的生活重回正轨,云乔在忙碌之中,逐渐将京城的繁华与纷争彻底抛之脑后,很少会再想起那里的人或事。
偶尔会听人提及只言片语,但不会放在心上,听过也就忘了。
彻底安定下来后,云乔又辗转托人给元家送了封信,讲明自己的近况,好叫元锳与芊芊不必再担忧。
除夕这日,云乔给伙计和帮工们都备了年礼,又早早地放了假。她在铺子里留到午后,这才关了门,慢悠悠地回家去准备年夜饭。
虽说家中只有自己,云乔并没打算敷衍了事,早早地置办好各式年货,想着辞旧迎新,要过个好年才行。
她正琢磨着那条鱼该做成糖醋还是红烧的,却远远见着,家门前停了辆马车。
车边那人见着她后,立时提着裙摆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