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类上来说,《饥饿站台》是一部恐怖片。
故事并不复杂,在一个模糊了政治、国家背景的地方,有一座垂直监狱,意思就是这座监狱仿佛深井一样,是中间中空的垂直构造。
监狱每一层高6米,可以保证几乎不可能从下面攀爬到上面,同时每层关押两名犯人。
没人知道监狱有多少层,只知道每天固定时间,会有一桌丰盛食物,沿着监狱中空的部位,从最高的1层缓缓下降。
那是这个不知多深的监狱里,所有囚犯的食物!
这部别出心裁的恐怖片,通过垂直监狱的构造,提出一项很有意思的看点——食物从1层开始降落,显然楼层越高,享用的食物越丰富。
而按照监狱的规定,那一桌食物足够所有囚犯食用。
那么,上层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只取用自己需要的,以保证所有人都能吃到东西吗?
影片的答案是,不会!
当楼层开始划分,食物从1层开始下降的规则诞生的时候,“阶级”就产生了。
是的,这部片子隐喻的就是现实社会的阶级,甚至是赤裸裸的明喻!
现实社会确实像那座监狱,位于上层的人,心安理得对着丰盛的、品类多样、予取予求的食物挑挑拣拣,选择自己喜欢的,丢弃自己不要的,他们不在乎浪费,因为他们总是第一个享受,浪费也影响不到他们。
中层只能吃到上层吃剩的残羹冷炙,但在饥饿面前,他们没有挑拣的资格,甚至为了避免上层下一顿浪费更严重,他们还会拼命把残渣塞进嘴里,以免下次饿肚子。
轮到底层的时候,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桌的厨余垃圾。
底层还不能反抗,因为他们在下面,威胁不到上面,如果妄图威胁上层,下一次送餐下来,伴随着厨余垃圾的,可能还有排泄物!
“这部片子,现在肯定是拍不了的……”
林麦冬对着字迹吹了几口气,把墨水吹干,随后手指摩挲着字迹遗留的印痕,默默思索:“不过,我把它写出来,本就不是要拍它,而是利用它给我立人设——一个才华横溢,有着深厚人文思考,观点辛辣犀利的天才导演!”
之所以立这样的人设,是他准备尽快强化自己在学院各位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强化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才华”和思想深度。
甚至,这个打算早在短片的时候就开始了。
短片《雇佣人生》算是引子,它揭示阶级问题还比较简略,也符合林麦冬新人导演的身份。
等到拍完短片,就不需要再藏着掖着,拍摄短片的经历可以视为成长,视为催化。
总之,他林麦冬“觉醒”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个年代的文人,普遍比较“叛逆”,也欣赏叛逆。
80年代流行的伤痕文学虽然被很多人诟病,但其实那个时候,赞扬的仍然是人性纯美,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太大区分的。
到90年代,这个趋势就变了。
宣扬人性纯美不再见于纸端,此时流行的文学风潮,叫城市文学,他们已经抛弃曾经的,人与人没有界限的“乡土”思维,将目光瞄准开放后城市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性和阶级性的问题。
探讨“阶级”,探讨社会,是此时文艺圈的政治正确。
不光作家们如此,影视圈更是如此。
“不知道这个剧本撂出来,会不会把他们吓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