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石库门好喝吗 >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1页)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1页)

张森老师是书法界的大家,我们间曾经有一点交往,他年长我8岁,但那时不兴称呼“老师”,时兴称呼“先生”。我们间直呼其名,没有拘束,公开场合称他“张先生”。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我在市里一个有点特殊的涉外单位任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当时改革开放不久,我们公司联系着数千个海外公司在上海的机构。为了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经商环境,我们除了从事很多商业活动外,也开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动。

总经理是个在商界和文化界都有点知名度的人,有很多海内外朋友,包括文化界的朋友。张森那时就被我们公司聘为艺术顾问,记得那时还有吴昌硕的孙子吴长邺,吴派当代大弟子曹简楼;还有师从胡问遂,擅长行楷书,70年代就已出名,和韩天衡出版《书法刻印》等书的张统良等。我们组织中外企业界联谊会,请上海市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世界500强公司的领导以及国内大企业单位的领导联谊活动,活动时请这些艺术顾问亮相,表演他们的书法和绘画。总经理亲自带队,在组织经贸代表团时,也组织一些艺术顾问到日本等海外作交流,不但进行经贸交流,还传播中华文化。艺术顾问出去并非商业性的,主要是以表演、展示、扩大影响为主,并没什么经济利益。当然公司也没有以盈利为目的,往往还贴点差旅费等。那时他们的名气虽然没有后来那么大,但已是上海滩同行里的名人了。记得张森那时已是上海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了(1985年开始任秘书长,1989年开始任副主席),1991年时,他不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还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委员,并任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美术、书法、摄影系列分评委副主任。他已荣获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上海书店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张森隶书滕王阁序》,他的书法已被有关机构珍藏并入编《中南海珍藏书画集》。已是大名鼎鼎的他,谦虚待人,没一点架子,从没提个人利益问题,倒是无偿参与中外交流。公司的不少事情,因是我们办公室具体操办,我就和他们渐渐熟了。

图1

记得我请张森先生到公司来题了一些字,包括公司的企业精神等不少条幅。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服务 合作 务实 创新”这幅企业精神的题字,可能字幅比较大,他写得不是太满意,就重写,先后撕了不少条幅,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他的认真精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实我是一个迂腐的人,有这么好的机会,何不向他们讨点墨宝?

但我从来不会开口,看到下面同志向他们讨墨宝总感不好,似乎会为难他们。毕竟他们的墨宝是有商业价值的,当然那时没后来那么值钱。

一天,张森先生托人给我带来了一幅字“长乐”,后面还写上“志成先生惠存”。专为我写的,我很是喜欢。我连忙裱好,配好镜框挂在红木床头的墙上,每天能看到。一次我端详着这字,忽然想起,张森先生怎么不写成“常乐”呢,在我的脑子里,平时祝贺人家快乐,往往写成“常乐”的。但再深思下去,我就感到这真是一字之差,含义差别很大。常常快乐,就是有时有不快乐。但“长乐”就是一直快乐啊。我自己想想好笑,这就是文字内涵上的差别,文字功底上的差别,这真是一字之师。以后我每天醒来,睁开眼睛就能看到这幅字,增添了好心情。

有一次,我送张森先生回家,在车上还有我的儿子亮亮。张森老师知道亮亮在学习画画后,很高兴,用写字来比喻画画,启发引导我儿子,因为艺术都有相通的一面。他说,字要写得好,都是通过点画和结构来体现的。刚学写字的人,一点、一画要学会落在应该落的地方,不能偏差,就像我们先要临摹古代碑帖,在这基础上再去探索。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为什么写字要先写描红簿?随心所欲是写不好字的。只有练好字了,才能去考虑自己的风格。他将话题一转,画画也是一样,素描、色彩都要研究落笔的地方、方向,运笔的轻重,只有不断研究、改进,才能真正将画画好。他深入浅出的教诲,是我和儿子难以忘怀的。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工作遇到了一些不顺,心里常有委屈,有点牢骚,情绪不太好。张森先生又托人给我送来他的题字“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下面也题着“志成同志属”,也是专门为我写的。我从这幅字里看出他有点随意,似乎匆匆写就,不知是为我不平,还是要我正确对待,我甚为感动。我将这字裱好后,压在红木桌的玻璃板下,吃饭、写东西时都能看到,后来又配了镜框挂在厅里的墙上。那

时,他的名气越来越响了,我们公司因领导的变更,已不注重中外文化交流这一块了,我们间联系甚少,他还关心着我,及时用毛主席著名的词句来激励我,鼓励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正确应对困难,渡过工作难关呢?

过了一段时间,我面临升迁,去新的岗位了,张森先生又托人给我带来一横幅“澹泊明志”。这幅字下还有底纹,甚是漂亮。这是张森先生对我的新要求,看淡名利,有更高志向。在这世界上有多少人为追求名和利,演出过一出出人生丑陋的闹剧。张森先生先给我敲警钟,指方向,我十分感谢。你看那个“泊”字上的一撇,像个翘起的大拇指,似乎寓意,做到澹泊明志才是真正地好。我连忙裱好装框,挂在厅里最显眼的地方。在我刚裱好字,到装裱店去拿字幅时,店老板传话,隔壁小区有个遛狗的住家,看了张森这字很是喜欢,愿出两万元买这幅字,问我愿卖吗,当即给我一口回绝。

忽然有一天,有人看到这幅字,问我怎么有个错别字。澹泊明志的“明”应该是“日”字旁,张森先生写成“目”字旁了。问我是张森先生的疏忽还是故意,我无以复答。事后,我也嘀咕过,会不会为了字形好看,写成这样的。

我为这事请教过周围的朋友,一个朋友给我讲过一则故事,不知真伪,现特录于下面:

古时候,有个书法大家到他的朋友家做客,他朋友自恃是个小财主,也有点小才气,就笑他,自己字写得这么好,怎么不去寻个途径,改变家里银毫少的困境。那天,小财主新家落成,就请书法大家为家门口的匾题字。书法大家在写横匾时,故将“明”字的左偏旁的“日”写成了“目”。那小财主大笑,讽刺书法大家写错别字。该大家回他,日月明,白天夜里都看得清才是明。你白天都看不清楚人与事,缺“目”,所以我将“明”的“日”换成“目”。那小财主无语。

从此以后很多书法家纷纷效仿,有“目”真正看得“明”。后来我在唐伯虎写就的“澹泊明志”题字中也看到了将“明”字的“日”旁写成“目”的。

当然我也听说过另一种讲法,这两个字是通假字。

我不知道张先生是否有意要我看清周围的人与事,但我始终把他作为对我的要求。以后,在工作中起起伏伏,在官场里逆逆顺顺,我一直守着看淡名与利的思想境界,有时知道自己的调动会少去很多收入,但总以组织调动为原则,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工作,不计较得失,一直到退休。这不能不说,张森先生的题字,挂在墙上,天天看到不无作用。

我常站在张森先生的书法下凝神欣赏。张森先生擅长正、草、隶诸体,尤其是以隶书蜚声书坛。他多年来对隶书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博临《张迁》《石门》《礼器》等风格各异的汉隶,同时又借鉴何绍基、伊秉绶笔墨技法和变法精神互为参照,融会变通,兼收并蓄,独辟蹊径,从而理性地寻求自己的笔墨去向和风格定位。张森运用美学理论探究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律,首次提出书法品评的三大标准:第一,点画要完美;第二,字形要变化;第三,通篇要贯气。

张森的字已形成他独特的风格,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能很远就一眼认出他的书法。但我常常会发现自己的窘迫,词汇量的寒酸逼仄,不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他的字,表达自己的感情。他的笔墨的内涵虽然不是我一介草民随意能理解和领悟的,但我每次欣赏他的字,身心就感到一种新的愉悦。有人说,张森让书法趋向于音乐,传递出更为丰富的节奏、韵律与情感的表达。我站在他的书法前,似乎看到他喝着咖啡,伴随着雄浑的交响乐,把他的意韵,经过他的手,从笔端流淌出音乐般节奏、韵律的“张体”书法,有激荡,似来风吹浪打;有舒缓,犹如闲庭信步;有起伏,有平和……我尽在享受之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张森虽然不在我身边,但似天天在我身边,永远在我心中。

草于2019年8月5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