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一战全史电子版 > 第三章 火烧欧洲(第1页)

第三章 火烧欧洲(第1页)

我认为不会有大战……法国和俄国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德皇威廉二世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的第一天,有大量非塞尔维亚人群(定居在波斯尼亚境内的穆斯林、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他们占波斯尼亚大多数人口)举着奥匈帝国的国旗和遇刺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遗像在萨拉热窝的大街上游行。有小流氓团伙攻击塞尔维亚人的生活设施——破坏学校、报社、办公室、旅社。当地一些主要东正教士家里的窗户也被砸坏。大约有50人受伤,有一人死亡。奥匈帝国的其他城市也有游行示威。甚至慕尼黑和柏林也有游行,但规模较小,没有流血冲突,事件很快平息下去。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骚乱比较剧烈。一位奥地利外交官报告说:“塞尔维亚人高兴得相互拥抱。”混乱的人群在城市里游荡。人群一听到有关萨拉热窝的消息,庆祝的喧闹马上变成谩骂。贝尔格莱德的报纸火上浇油,报道说有一万居住在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受伤,并且有塞尔维亚妇女被强奸。一位英国外交官称贝尔格莱德的报纸“行为可耻”,因为所报道的都不是事实。

很容易夸大所发生的这一切。实际上,萨拉热窝的游行仅持续了几小时,维也纳政府也立刻承诺补偿受害者。塞尔维亚政府也做出负责任的举动,说服示威者离去。维也纳很快便恢复平静。由于被刺杀的斐迪南大公在公众面前表现得很冷漠、生硬,所以难以获得大众喜爱,几乎没有人为他服丧。一位观察家说:“刺杀事件没有带来什么感受。维也纳人继续听音乐、喝葡萄酒,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家乡下葬,葬礼低调得让斐迪南大公的朋友们生气,皇帝感觉有必要解释为什么自己没有把葬礼操办好。

虽然奥匈帝国的领导层下决心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但是此时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刺杀发生后48小时,奥匈帝国的领导层非常繁忙,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外交部长贝希托尔德、陆军元帅康拉德、匈牙利总理伊斯特万·蒂萨(IstvanTisza)、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等人,一会儿聚在一起,随后又分散开,过了一会儿再聚在一起,就好像要循环往复一样。他们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贝希托尔德和康拉德要求攻击塞尔维亚,越快越好。皇帝约瑟夫则犹豫不决。蒂萨则反对。但是,他们有一点共识:必须先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然后才能采取行动。

首先,必须获得德国的支持。没有德国的支持,什么都办不到。奥地利针对塞尔维亚的行动,肯定会引起俄国的担心,维也纳单独没有能力阻止俄国干预。如果俄国动用其巨大的军队干预,奥地利则无法应付。

其次,与匈牙利同舟共济非常重要。这件事挺难。由于哈布斯堡的笨拙安排,没有布达佩斯的同意,维也纳无法开战。匈牙利人肯定对攻击塞尔维亚的兴趣不大。如果攻击塞尔维亚失败,其后果将是一个灾难。但是,以匈牙利人的看法,即使战胜了塞尔维亚也是一件遗憾的事。

最后,只有军队动员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在1914年那个年代进行战争动员是一件困难事,非常麻烦和昂贵,需要按照错综复杂的时间表召集成千上万的后备部队,调度全国的铁路系统运输士兵和给养,把巨大的重型武器设备运送到目的地,往往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来编制战争动员计划。维也纳有两个战争动员计划(维也纳一般制订两个计划,一个适于单独对塞尔维亚用兵,另一个适于联合德国对塞尔维亚和俄国用兵)。无论实施哪一个计划,都需要数周才能完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数以千计的士兵已经回家帮助收割农作物,这种劳作方式在农业机械化前是惯例。康拉德认为,提早将士兵召回可能引起塞尔维亚和俄国的注意。

还有一个使局势复杂化的偶然因素,法国总统雷蒙德·普恩加来(RaymondPoincaé)将在7月20日至7月23日访问俄国。如果奥匈帝国在此期间采取任何针对塞尔维亚的行动,或者进行战争动员,或者发出战争动员的信号,法国和俄国的领袖将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协调反制措施,并以此为契机批准战争同盟。所以,因为奥匈帝国自身的问题,战争动员变得如此缓慢,奥匈帝国的军队到8月中旬才能准备完毕,那时已经离斐迪南大公遇刺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无论奥地利因斐迪南大公遇刺而获得多少同情,到那个时候,大部分同情将消散得无影无踪。

然而,可以立刻去争取德国的支持,这件事不必等待。奥地利人很快发现不必担心德国支持的程度。德皇威廉喜欢斐迪南大公,还常常赞扬他。斐迪南大公理解巴尔干问题的危险性,比康拉德更有控制力、更有思想。德皇及其周围的人员不需要别人提醒就记得,俄国和法国形成了反德国联盟,英国正靠向这个联盟,所以,德国需要奥地利,需要帮助奥地利抵御巴尔干民族主义产生的离心力。与前两年巴尔干战争时的德国相比,此时的德国已经有了更充足的准备来帮助奥地利,德国知道周围到处都是敌人,敌人的实力正在增强。

当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传来时,德皇威廉正在挪威海边他的游艇“流星五号”上。他立刻回到柏林郊外的波茨坦宫中,准备监视局势的发展。实际上,他没有什么好监视的。维也纳很平静,世界其他地方也很平静,斐迪南大公遇刺产生的震动已经消散了。事情的真相变得越来越清楚,刺客是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他们是在贝尔格莱德进行刺杀准备活动。知晓了真相的德皇威廉开始进入一种好战状态。他有一种在外交文书的边缘写评注的习惯,他的评注常常具有戏剧语言的特点。这是他吓唬人的一种方式,一种发挥其军事首脑作用的方式,也是一种让外交官知道他想法的方式。他曾在一个外交照会上评论英国外交大臣时写道:“所以,他是一个虚伪的无赖!”7月初,他收到一份德国驻维也纳大使的电报,大使在电报中说,他本人已经要求奥地利不要过快地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德皇威廉暴跳如雷,他在评注中写道:“撒谎!胡说!谁给他权力那样做?塞尔维亚必须受到惩罚,立刻执行!”

德皇威廉的这番话很快传开来,维也纳的官员也听到了。奥地利人当然很高兴,特别是从其他渠道传来的柏林信息也证实了德国的态度。那位犯错的德国大使亨瑞克·冯·契尔什基(HeinrickvonTschirschky),如今终于知道了德皇不仅要求他采取强硬态度,也要求奥地利人采取强硬态度。实际上,契尔什基本人希望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态度。他与许多普鲁士贵族有类似的看法,德国在欧洲正迅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他害怕奥地利已经虚弱得临近崩溃的地步。他在外交信件中哀叹道:“有多少次我扪心自问,我们值得逼迫自己继续拖曳那个所有关节都吱吱作响的国家吗?”

在7月5日和6日这两天之中,德皇威廉和德国代理外交部长亚瑟·齐默曼(ArthurZimmemann)分别会见了维也纳派来的特使。会谈中,德皇威廉实际上没有告诉奥地利人应该做什么。他说的都是奥地利人最想听到的:这一次必须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而且要快,奥地利想要什么帮助,德国就提供什么。奥地利特使在结束了与德皇威廉的会面后总结说:“德皇要求行动不能推延。俄国毫无疑问将采取敌对态度,但是德皇威廉已经为此准备多年,奥匈帝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应该能避免,我们应该确信我们的老同盟德国将站在我们一边。俄国目前还没有准备好打仗,俄国在付诸武力前将三思而行。”这份报告就是著名的“空头支票”——错误地判断德国将不惜代价与维也纳站在一起。

奥地利人显然没有认真解释他们何时想采取什么行动。如果有人问,他们很可能会说;事实上,奥地利人既没有说匈牙利人有不同意见,也没有说相关政策和计划仍然悬而未决。德皇和齐默曼,其实也没有认真地问,这一点可以从德国的态度上得到印证,因为德国人当时并不认为局势已经严重到必须认真对待的地步。德国战争大臣埃里希·冯·法金汉(ErichvonFalkenhayn)听取了有关奥地利特使来访的会议介绍,并简略地看了弗朗茨·约瑟夫写的一封信和这封信附带的贝希托尔德写的备忘录(主要谈及如何与保加利亚人建立同盟改变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平衡问题,而不是萨拉热窝危机),根据这些信息,他总结说:“我不认为维也纳已经下定了决心。”法金汉和许多同事都认为,很可能只有采取刺激的办法,才能让奥地利人采取行动。

手持着德皇的“空头支票”的奥地利人,此时感到能自由自在地干大事了。他们尽量隐瞒行动计划,不让柏林知道;德国人则不主动过问。奥地利驻柏林的特使甚至没有解释奥地利的一个关键观点,在法国人结束访问彼得堡之前,他们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此时,德国人仍然假定奥地利人将立刻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打击,然后再把所有军队转移到俄国边境。

从今天掌握的有关德皇威廉和他最密切的助手的情况看,这些人在7月初并没有看到爆发一次欧洲大战的可能性。法金汉怀疑维也纳是否最终会采取行动,他的看法反映了众多德国人的看法,他们根据自身的经验怀疑哈布斯堡王朝是否有能力采取行动拯救自己。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也促使德国人怀疑俄国人的能力,也许这种怀疑中还包含着蔑视的成分。显然,德国人万万没有想到俄国人在这次危机中的反应与俄国在1908年、1912年、1913年危机中的反应截然不同。实际上,俄国人不仅感到自己有能力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且是被迫采取行动。德皇威廉刚刚结束与奥地利特使的会面,法金汉便问威廉是否应该进行军事准备,威廉说不。随后,他马上动身返回挪威去玩游艇度假去了。威廉走前对他的海军上将们说:“我认为不会有大战。沙皇的注意力不在斐迪南大公遇刺上。此外,法国和俄国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