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铁路改签规则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1977年1月下旬,冶金工业部明确在上海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宝钢集团的前身),主要从日本新日铁引进技术装备。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考察和谈判,1978年3月19日,中技公司和新日铁在京签订《关于建设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协议书》。

宝钢建设之时,正逢日本企业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经济全面繁荣的时期。当时的中国,也正处在千方百计重振经济的时期。中日双方虽然有过历史矛盾,但是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之后,日本紧跟着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中国政府没有要日本战争赔偿款,因此,日本通过各种低息贷款和贸易融资方式来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日本人本来就对中国的市场很感兴趣,双方的需求已对接,在中国政府提出向日本借鉴经验和技术建设钢铁厂的时候,日本人非常乐意。

日本那个时候已经取代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技术生产国,所以中国政府对于与日本的合作非常向往。1950~1960年日本制造业平均增长率为21%,而依靠外国技术生产的产品增长率则高达72%。日本战后从国外所引进的钢铁技术达2000多项,然后取他人之所长,将各国技术结合成一个系统,一举建成世界最先进的钢铁企业。

日本钢铁企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日本企业家“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以及永远不懈地吸取他人长处的开阔胸怀。 。。

中国钢铁业没有马其诺防线(2)

这是日本钢铁企业家与中国钢铁企业高管之间的不同,中国钢铁企业因为都是旧体制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讲政治”的方式来发展和经营企业。因此,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好大喜功,希望短期内能够取得政绩,不是以夯实企业的根基为出发点,而是以“做大”为出发点。造成的结果是“大而不强”,直到现在,政府主导的各个产业发展计划中,都是以做大为目的。

日本人的谦逊表现在,他们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因为日本的这些企业家都是非官员出身,他们的出发点很纯粹,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2000多项技术,日本人迅速在此技术上研发自己的技术,凭借他们对于事物的完美追求的品质,很快,日本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成为世界第一。日本人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各个行业里都有体现,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浅尝辄止、短期利益、多赚快钱、什么好赚就做什么,乃至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日本企业家的座右铭。

即便到今天,这种精神也只在中国少数的民营企业身上可以看到,比如民营钢铁企业中的沙钢集团,在企业家精神推动下,对管理、质量、技术和财务都有极为细致的研究,这才能够造就世界500强企业。

在中国官员型企业管理层主导下,1978年6月28日,中技公司和日本的新日铁、朝阳贸易株式会社、三一企业株式会社签订《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第二号技术协作合同设备订购规格书、报价、评价、设计审查与审核》,上海宝钢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东芝和石川岛播磨重工则与新日铁合作成为宝钢的设备供应商。

从建设宝钢开始,日本人提供的设备都是按照它在国内的技术标准援助的,日本国内没有铁矿石,它是纯进口的国家,它的设备只能消化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的铁矿石。从1967年开始,日本的财团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找铁矿石。

与澳大利亚和巴西等过高品位的铁矿石相比,当时中国虽然国内也有较为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但是由于品位较低,日本先进的钢铁生产设备无法“消化”,因此建成后的宝钢只能选择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高品位的铁矿石,从这一刻开始,就决定了宝钢的命运系在日本企业身上。

为了满足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的需要,上海宝钢建设的计划中也包括了可停泊10万吨以上矿砂船的港口和配套设施,三井财团的关联企业同样成为了这些项目的受益者。

宝钢股份从创建伊始,就像个小孩跟随日本企业进口铁矿石用于生产,它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技术标准和铁矿石进口的量,这些历史数据都在日本人的资料库里。

随着国家对于宝钢的支持,政策和资金催肥了宝钢,但是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宝钢当时的人力无法驾驭,这个时候,日本人及时站出来,要求对宝钢的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组织宝钢的领导干部们去日本交流学习。

1992年,宝钢与三井物产签署了综合合作协议,建立定期干部交流机制。从那时起,双方定期举行干部交流和各项业务交流,尤其是在剪切加工中心领域拥有多项合作。同时,双方还互派骨干员工赴对方公司进行培训,每年双方互相培训已达300多人次。为了巩固和深化三井财团与宝钢的合作关系,三井物产一直在进行着十分细致的协调工作,在总经理会议、干部互派、情报共享等方面与宝钢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钢铁业没有马其诺防线(3)

这不能怪当时宝钢的领导们,那个时候谁知道在10年后,中国会和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铁矿石争夺战呢?

随着宝钢在基建、铁矿石进口和人才培训上与三井物产的紧密合作,双方在终端市场上的合作也开始频繁起来。

1993年,宝钢以9000万日元建立了自己的日本子公司宝和通商,主营宝钢所需的钢铁生产设备、零部件,以及钢铁产品的出口。除此之外,宝和通商还涉足集装箱贸易、港口投资等多个领域。在日本,宝和通商是中国主要集装箱生产商的代理商,经营规模达到了15000 TEU标准箱。

从这一刻开始,日本人的野心已经昭著了,它是希望通过逐步培植宝钢集团,使它成为中国的龙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宝钢来涉足中国钢铁市场。后来的事实证明,随着日本国内钢铁市场的饱和,日本钢铁业领军企业新日铁开始与宝钢在中国内地频繁建立合资工厂,借此来涉足中国的终端市场。

到1996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有些人开始“弹冠相庆”,中国终于有一项产业是世界第一了。中国钢铁行业虽然产量第一,但是我们没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管理,只是徒有其表。

中国钢铁行业在“虚胖”中,对于铁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到2003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10多年以来,中国的粗钢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亿吨,占到了世界粗钢总产量的%;2007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已经接近了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且每年消化其净增量的80%以上。

当然,这些都是后续的数据,但是从1996年开始,世界钢铁行业就开始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中国的挑战。而日本的钢铁企业迅速制定了遏制中国钢铁企业的政策,首先他们确保与韩国钢铁企业的同盟关系,通过参股和技术转让,使韩国钢铁企业成为自己的附庸,然后凭借和韩国企业达成的在亚洲市场有序竞争的协议,各自腾出精力对抗中国企业。

在政府推动下,宝钢开始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无霸,1998年11月,政府指令宝钢兼并上钢集团及梅山集团,宝钢为此吸收了18万名职工。通过兼并整合,宝钢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第一。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