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张景岳十大名方 > 第19章 杂证谟诸风1(第2页)

第19章 杂证谟诸风1(第2页)

《阴阳应象大论》曰∶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冬伤

于寒,春必

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

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邪

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

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

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神在

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

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风伤筋,燥胜风,风胜湿。

《风论》∶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

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

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

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风气与阳明

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

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

肌肉愤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营气热,其气

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以春甲

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

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

中,皆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

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

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帝曰

∶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然

白,时咳短气,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

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

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支不欲动,色薄

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

,其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

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

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

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

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玉机真藏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

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

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

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

,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

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螈,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

,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病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