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张景岳十大名方 > 第26章 杂证谟汗证(第3页)

第26章 杂证谟汗证(第3页)

者,亦能作汗。凡证有身重困倦,而脉见缓大,声音如从瓮中出者,多属

湿证。若热湿胜者,但去其火而湿自清,宜用前阳证之法。寒湿胜者,但助其火而湿自退,

宜用前阴证之法。或用玉屏风散、***汤、五君子煎之类以健脾土之气,则湿去而汗自收。

一、收汗止汗之剂,如麻黄根、浮小麦、乌梅、北五味、小黑豆、龙骨、牡蛎之属,皆

可随宜择用。一曰∶黄得防风而力愈大。一曰∶官桂最能实表。一、凡汗出太多不能收者

,速宜用五倍子为末,以唾津调填脐中,外用帕帛缚定,过宿即止;或用何首乌为末,填脐

缚之,亦止。

一、小儿盗汗,虽是常事,在东垣诸公,皆曰不必治之。盖由血气未足也。然汗之太多

者,终属气分之虚。余于儿辈见汗之甚者,每以人参一钱许,煎汤与服,当夜即止。正恐他

日之强弱未必不由乎此,所以培补之功原不可少。

一、病后多汗,若伤寒,若疟疾。凡系外感寒邪,汗出热退而有汗不即止者,此以表邪

初解,必由腠理卫气开泄,其汗宜然,即数日旬日亦自无妨,俟卫气渐实,汗必自止,无足

虑也。若其他杂证,本非外感之解,而有自汗盗汗者,乃非所宜,不容不治。

述古(共二条)

属性:《丹溪附录》曰∶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

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故阴虚阳必凑,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乘,发厥而自汗,皆阴

阳偏胜所致也。

立斋曰∶若阳气虚弱,汗出不止,肢体倦怠,用附汤。上气喘急,盗汗,气短头晕者

,用参附汤。肾气虚弱,盗汗发热者,用六味丸。若肾气虚乏,盗汗恶寒者,用八味丸。气

血俱虚而盗汗者,用十全大补汤。阳盛阴虚者,当归六黄汤。心肾虚弱者,斑龙丸。

汗证论列方

属性:大补元煎(新补一)大建中汤(补二五)玉屏风散(补五十)***汤(补一)五君子

煎(新热六)当归六黄汤(寒六五)独参汤(补三五)参附汤(补三七)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参归汤(补三八)附汤(补四三)人参建中汤(补二六)参苓散(补五三)生脉散(补

五六)黄六一汤(补四九)一阴煎(新补八)三阴煎(新补十一)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五阴煎(新补十三)保阴煎(新寒一)天王补心丹(补百八)六味丸(补百二十)八味丸

(补一二一)加减一阴煎(新补九)清化饮(新因十三)正气汤(寒六六)黄芩芍药汤(寒

百九)斑龙丸(补百二八)

论外备用方

属性:归脾汤(补三二)黄汤(补四五)大补黄汤(补四七)还少丹(补一三五)柔脾汤

(补七一吐衄汗)益阴肾气丸(补一二三血虚盗汗)三味建中汤(补二九)大建中汤(

补二五阴汗)人参养营汤(补二一)心肾丸(补百十二阴虚盗汗)生地黄汤(寒六八

阴火汗)防己黄汤(和一七六风湿汗)《宣明》白术散(固三虚风)白术散(和三十

自汗益汗)防风当归汤(和二四一过汗反张)牡蛎白术散(固二酒风)牡蛎散(固一)金锁正元丹(固十八遗精汗)秘元丹(固三二虚寒自汗)麦面汤(固四气虚汗)

辰砂妙香散(固十五心虚汗)脚汗牡蛎散(因二九六)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