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王导的六个儿子,王悦、王恬、王洽、王协、王劭、王荟,长子王悦过世时无子,按顺序就只能是由王恬来继承一切。至于其他的儿子嘛,大多是沉迷于字体之中,都是有名的书法家,不执迷于权势的斗争,倒是堂兄弟名传天下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共同的爱好了,这样一来,王恬的位置就相对地稳定了。
相反其他的堂兄弟倒是威胁还当过自己的亲兄弟,尤其是王彪之与王胡之二人更是王家中的翘楚,大有一番直夺王氏族权的锋芒。幸得王导深得晋帝的宠信,且又多年积累下了的声威,别人想盖过也难以盖得了的。
不少士族的大臣都把目光落到了王恬的身上,他们看看这个当今朝廷的第一大族是要怎么发言,王恬不出声,他明白了,这是庾亮要发动北伐的先行而为,接下来会有后招发动呢。
果然!作为曾经与毛宝和樊峻、路永等随庾亮一起驻守的将军刘仕在这一刻,充当了悲惨人物的形像,他就说自家是遭遇奸贼的威胁,因为他是武官,他是一心要保护大晋的忠心武官,如今威胁他,就等于是威胁一切想要保家卫国的将士们。
原本是威胁石嘉的那一封信就到了刘仕的手中,刘仕还在朝堂之上拿着这一封信出来以递给圣上。
晋成帝一看,他气了,好啊!他可是平常待这些人不薄的啊!怎么能这么做?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绝对不能忍!
于是晋成帝是大大地发火了!他怒气冲天!好不厉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众臣谁也不敢出声了,个个都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而王氏一族则有些人是很郁闷的,一副威胁石嘉的信,转手到了刘仕那里,居然成了主张北伐的最有利最好的催化剂。这一下,他们都悲痛万分啊,真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
就是这个良机,庾亮便提出了“以攻代守”的策略,当要北伐中原,以恢复中原。
王恬的眼睛睁开了,他嘴角露出了不易察觉的一笑,因为他知道了,这就是你庾亮出绝招了。
王恬却是第一个站了出来,说了,应该支持,应该是全力北伐,与其本土遭受战火,不如把战火烧到敌地,兵法之上,莫过于如此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不过随之也明白了,不是说了吗?石虎已经是收买了朝中很多人了,要是反对北伐的,那就是奸臣,是石虎的内应,在这样的情况谁敢说个反对啊?这不是自认为奸臣吗?
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王恬见到了晋成帝一副生气的样子,他非得要打这一仗,那好,要打就打吧!反正就是要保证实力尚在那就可以了。
庾亮一见王恬表态了,他不由松了口气,他知道此次北伐是成功了,可他的高兴太早了。未完待续。
第359章 东床快婿
庾亮高兴得太早了,朝臣不少的又上奏哪里天灾**,粮草不足,虽然是采用了石嘉的新耕作方法,可是天灾太厉害了,东晋还是缺粮。s更有大臣奏道,哪里又农民起义,攻占县衙,形势十分地危急。
这就触动了所有人的神经!是啊!内部的叛乱,远比北方的胡虏更要让东晋的当权者恐慌,他们觉得镇压起义,这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北伐嘛,放一放还是必须的。士族就是从另一方面来否决庾亮的北伐提议。
庾亮不由是看着王恬,他叹气了,攻其所必救,王恬这一招,果然歹毒!可庾亮没有办法,不过总算是朝议定下来可以北伐了,只是这北伐的人马能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庾亮回去之后,他当然是不会把朝中的情况全部说给石嘉听的,这样一来,石嘉就不会全力地去做事了,像庾亮这些大人物的眼中只有利益,至于坑爹什么之类的,那就正常不过了,这叫做坑你没商量。
石嘉是很高兴的,只要能促成晋军北伐就行,自己提供给了晋军五万人一年的粮草,怎么说,晋军最少也会出兵五万吧?
只要东晋能出兵,就算是出得少一点,也会牵制住石虎的注意力,石虎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东晋上面的,这样自己的压力就能减少很多了。
石嘉的目的达到了,他也想离开江南,回北方了,毕竟这里不是自己的家,可是他想去见一见中国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历史上只有一个书圣那就是王羲之,别无分店。
石嘉觉得不见见这位风骚的人物是不行的,要是能亲眼见到他的真迹,那更好了。虽说石嘉的字确实不怎么样,一个现代人穿越而来的,哪能和古人比写毛笔字啊,这很正常。
除了个人因素上的,还有一个政治因素上的,石嘉觉得自己这一出戏,或许是得罪了江南的士族,他也该是站出来释放一下善意了,比如说拜访一下王羲之,这也是向王氏靠拢,表明是朋友,不是敌人之意。
石嘉向庾亮等提出了请求,这么一个小小的请求,庾亮兄弟当然是答应的,庾翼反而是很好心地要带石嘉一同去看见王羲之呢。
因为庾翼也是很喜欢王羲之的,他对王羲之是赞不绝口的。他想去看看这个别人所说的“东床快婿”。
东床快婿说的就是王羲之,在郗鉴听说王家有很多的优秀子弟,便为女儿选夫君,正好看见了躺在东床上,泰然自若的王羲之,便说选的女婿就是他了!他就是自己的东床快婿了。
由于有庾翼的带领之下,石嘉想见到王羲之的愿望很容易就能实现了。
王羲之当然得对庾翼是礼敬有加的,天子之舅,且手握大权,虽说与他们王家多因北伐之事有分歧,可明争暗斗是可以,表面上还是得一团和气,加上彼此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