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众人在城中置酒宴会,会上谈说些荆益两州不同的风情,也有人恭维雷远的战绩。及至半酣处,一名益州小校行酒,竟然提起数月前荆州大军过境时的惨烈杀戮和耀武扬威之状。众人慌忙捂了他的嘴,将他拖出堂外。
吕唐回来,赶紧代他谢罪:“此人实是喝多了,一时感慨,并无他意。还望将军宽宥。”
雷远连道无妨。
次日启程前,他再度召集各县长、将校。
他说:“我在成都时,曾听玄德公反复说起,荆益两州唇齿相依,恩若兄弟。数月前峡江间的战事,是为了平定益州叛乱、迫不得已之举。如今战事消弭,昔日的对手现在已是同袍,彼此便当亲睦,莫要囿于往日的冲突。”
随即雷远请吴省出面,统计此前战斗中此地军民的死亡数量,再组织人手沿着峡江搜索,尽量收拢遗留在野外的将士、百姓尸身。无论是荆州人、益州人,都统一收殓、安葬。如有可能,也对死者遗族予以抚恤。
说完,他又当场取出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财专供此项开销,并留岑鹏在鱼复,监管一应开支。
这个安排很快就被传到了外界。没过多久,许多本地百姓便赶到县衙哭喊拜谢,甚至在军马启程之后,还有跟随着队伍,连连叩首行礼的。
在这种世道里,得到百姓的感谢竟然如此容易,百姓所受的苦难可想而知。其生生死死,在很多大人物眼中或许就像蝼蚁、蒿苇一般的轻贱吧。
此时百姓们悲伤哀婉的声音在峡谷深山间回荡,随着部伍远离,又和起伏的猿声兽吼混在一起,渐渐难以分辨。而大军在万山耸峙的巍峨峡谷中间,逐次沿江东行,将士前后探看,只觉己方便如一行黑色的蚁线般不起眼。
明明是一支得胜之师,将士们行军沿途,脚步轻捷,时常高唱军歌,但此时此刻,忽然又想起离家数月,血染征袍,伙伴多有凋零,气氛不知不觉便显萧瑟。
好在这一日晚间,便抵达巫县。
前队郭竟所部五天前就已经过了。四天前,宜都郡功曹桓庶桓幸之、督邮郭辅郭恒直和大吏习源、向充等人都已赶到巫县,提前组织百姓携带粮食、酒肉等物犒军。
庐江雷氏部曲自从入驻宜都郡以后,军纪极严,军民之间的关系可称融洽,而军中诸将也有威声。因为部曲主力从宜都出发,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了,今番终于见到他们得胜折返,当下就有许多人自发夹道欢迎的。
尤其是庐江雷氏的徒附百姓们和将士家属,许多人迎到了巫县以西二十里外。
这样的欢呼和拥护,使得将士们略有低沉的情绪重新高涨起来。
当日在巫县休整一夜,次日出发,用了五天时间,经秭归至夷陵。
此时邓铜、贺松两部已经提前进驻夷陵,对整座城池进行军事管制,厉兵秣马,准备与曹军作战。
雷远本部遂在临江河登船,顺水直放夷道城以西的丹水码头,然后各归本营,彻底进入放假休整状态。
雷远本人在夷陵稍许停留,先与邓铜、贺松二将会面,询问近日里荆州战局,并作后继的军事调动安排。
原来就在雷远行军的这段时间,坐镇江陵的关羽与北方曹军进退往来,已经杀了好几个回合。
先是乐进所部进驻寻口,与文聘所部合攻关羽。关羽初战不利,勒兵缓缓后退,乐进乘胜追击,被关将军设伏痛击,一战击斩甲士五百余,二战又击斩甲士数百。这都是乐进下属的精锐,其折损使得乐进痛彻心扉。
荆州军随即反攻,迅速收复寻口、荆城,关平所部水军在汉津与文聘鏖战数场,而乐进以粮尽为由折返襄阳。
也就是说,由乐进、满宠、文聘三员曹军大将组织的钳形攻势已经被关将军痛打到稀碎,荆州军在汉水沿线进退自如。
既然如此,便无需雷远所部紧急出面救场。
雷远盘算着,先往江陵去拜见董督荆州的顶头上司关羽,如果关羽允可,就从夷陵直接出兵,翻山往临沮去,进而威胁宜城,顺便探一探汉水上游房陵、上庸等地的虚实。
邓铜、贺松都是宿将,相应的军事准备自然由他们负责。
到了申时,夷陵城中的官吏和驻守军将准备了宴席,想请雷远当晚赴宴。
官吏们前来邀请时,县寺中只有李齐、王平等扈从在。他们替雷远传话说:“离家数月方得凯旋,实在思念家人。故而,且过一日、两日,再与诸公畅叙。”
原来午时以后,雷远只带了几个扈从乘坐轻舟渡江,直放夷道城去了。
第0418章码头
夷道城外。
当将士们乘坐的船只抵达城北江畔的码头时,许多人都对着眼前景象大吃了一惊。
在码头范围内,原本并排有两座粗厚木板搭建的栈桥,每座都长约十余步。因为木料长期浸泡在水里逐渐腐朽,很容易被江水摧毁,因而每隔几年会有商队出面组织,打入新的木桩、添加新的木板来加固。年复一年下来,栈桥慢慢延伸成不规则的形状。
现在这两座栈桥看不到了,还有栈桥后两丈高的土质墩台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条足有三丈宽、十余丈长的巨大石堤深深地探入大江之中。在石堤两侧,分别伸出两条木制栈桥,在栈桥的末端和侧面,密集地停靠着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