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何容易!枪炮一响,对方坚固的城防体系当场显示威力,那些看似平淡的独立屋、水塔、小山包,顿时全都喷出火舌,明碉暗堡在新城旧城周围组成了一张张密密层层的火网,攻城部队的轻重武器在最初10分钟内发挥到极限,可效果几近于零,光听到子弹嗖嗖响,却伤不着人,而那些分量不足的炮弹落到哪里也只能见着一团烟火罢了,敌方高高低低的火网依旧红信乱飞。这时,包头方向王尚荣火急报告:独一旅两个团向禹王庙和包头火车站进攻受阻,战斗异常激烈,我方伤亡很大,兵力明显不足,咬着劲与敌方形成相持局面!
“要聂总!”贺龙操起电话,“我看这两块骨头不好啃啊,是不是调整一下部署?”
聂荣臻此刻也急得满头流汗:“你等着,我马上过你那边去,我们好好商量商量。这么拖下去不行,部队牺牲太大!”撂下电话,聂荣臻打马上路,从他的指挥部陶卜齐绕到归绥城西贺龙的指挥部,只用了十来分钟时间。贺龙站在门前,老远看到聂荣臻,没等他下马,大嗓门就亮开了:“我们改变一下突击方向,先啃一啃包头嘛,你看如何?”这正是聂总路上想定的方案。
两位老总都小瞧了包头!这座十来万人口的小城,虽然不比归绥显赫,但历来是黄河河套的重要门户。日本人占领时期就在城防方面下了大笔本钱,仅城外东北角禹王庙修筑的钢筋水泥碉堡,就可以火力控制全城东、北两大方向,而且地下还有两米多深的堑壕,直接通往城里,弹药物资源源不断。加之这里地势较高,只要有挺机关枪架在上面,居高临下,任凭对方多少兵力冲过来,也能从容不迫地挨个“点名”,弹不虚发。
“王尚荣手上不足3000人呢!”贺龙着急的就是这一点。他打马来到三五八旅,对黄新廷旅长说:“你跟秋里准备一下,给部队鼓把劲儿,今晚急行军,150公里,发扬发扬传统,连续作战,上去就干!”贺龙对三五八旅寄予厚望。
三天前,聂、贺已商定,由贺龙、李井泉率晋绥野战军主力和晋察冀的冀晋纵队第三旅(欠一个团)并第四旅的六团西进,紧急增援包头。两老总把战局摊开一分析,很快达成共识,都感到在兵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与敌人对峙时间长了,消耗过大,弹药、粮食的供应会更困难。如果短期内没有大量兵力增加,分兵两处,又打归绥又打包头是难以做到的。
实际情况是:要么集中兵力打包头,要么集中兵力打归绥,要么两个都不打,主力东调回根据地,只留部分兵力巩固新开辟地区。最后,他们把种种想法连汤带水全部交给了中央军委。
军委回电很及时,选择了第一个“要么”:主力西进,先取包头。并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让贺龙和李井泉率晋察冀部队主力和整个儿晋绥野战军一同西进,而归绥这边留下的确实是“部分兵力”,任务是作弹性围困,封锁、袭扰敌人。
这个方案等于把原由东而西的作战顺序变成由西而东。把有限兵力的重心先压到弱敌头上,比较而言,兵力优势就更容易体现一些。等到弱敌一破,部队也壮了一大截,那时再来同强敌交手,当然更有获胜的把握。虽说透风的漏洞很多,但就当时聂、贺手中那么丁点儿本钱的现实情况来说,中央军委的方案不失为上上良策。悟性极好的贺老总一见军委电报,心里就明白了。他在马上对李井泉说:“井泉,这块硬骨头啃也得啃,不啃也得啃,军委晓得我们的难处,军委也有军委的难处啊!”
第六章 增援与打援(4)
可是,聂荣臻皱起了眉头:“这基本上是个置归绥于不顾,而倾全力取包头的方案,我认为不妥,显然不妥!”聂荣臻那股喜欢较真的脾气上来了。他始终把归绥守敌摆在首要位置,要求部队看得很紧。这里有好几万强敌啊,是傅作义心中的重中之重!聂荣臻越想越觉得西取包头和五临的方案“不妥”,便独自把意见电告了中央军委。他希望按原部署再打几仗看看,如情况不佳,就应考虑结束绥远战役。
“结束绥远战役?”贺龙坚决不干,“全国局势这么紧张,毛主席才回延安,周副主席还在重庆谈着判,我们打个不上不下,怎么向中央交代嘛!”
这已经是11月19日了,正是毛泽东和老蒋重庆谈判之后,周恩来处理善后、具体落实《双十协定》的关键时刻,时不我待,贺龙接连打马跑了几个部队,浑身冒着汗,敞开衣怀还嫌屋里热,便跑到露天底下大口大口抽烟。
李井泉跟出来,在贺龙身边小声劝道:“聂司令员也有他的道理,问题是我们的兵力太单薄了,摊得太开怕是有点儿风险。”
贺龙瓮声瓮气:“风险是有,没得风险还要我们做啥子?现在,最要紧的是给中央打开局面,这一仗非同小可呀,要是患得患失……”一阵冷风袭来,打断贺龙的话。他打个激灵,咳嗽了几声,接着说:“我就不信,包头拿不下来!我就不信五原、临河也拿不下来!”
李井泉听出贺龙说话时鼻子有点儿塞,便拽了一下老总敞开的衣襟。他真担心贺龙急坏身体。想了想,他又半是参谋半是劝慰地说:“老总,既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向军委发个报,把意思汇报汇报呢?大家谁讲了也不算,让军委定。”
贺龙琢磨了一下,觉得这话有道理,各抒己见,军事民主嘛。
半小时后,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贺龙、副政委李井泉致电中央军委:“我们同意军委16日电示,首先夺取包头、五临,使傅顽陷于孤立,估计包头攻下把握较大,干部战士均有信心,但须加强突击力量,配合打马家援军和参加攻城……”
聂、贺各执一词,把一个半拉“僵局”摆到中央军委面前。轰轰烈烈的绥远战役弄成这么一个结果,让毛泽东等人始料未及。
孤注一掷何酋泼水造冰,联合指挥双雄浴血破城
大部队距包头还有几十公里,贺龙病倒了。胆囊炎复发,又患了重感冒,浑身烧得烫手,一口热水也喝不上。开始他还坚持骑马,想顶过去,后来头重脚轻,身体把持不住,马没法骑,只好躺到担架上让四个战士轮班抬着走。“娘的,真病得不是时候!”贺龙恨恨地捶脑袋,克制着不许自己合眼。
这时,作战参谋跑步过来,看贺龙这样,为难地望着李井泉。没等李开口,贺龙吃力地问:“敌情有啥子变化没有?”
参谋只好打开电报夹,边跟着担架走,边向贺龙念部队发来的电报。其时,晋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