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二战风云人物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的反对,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的礼让以及英加军的延误,部分德军得以逃出法莱斯包围圈。  巴顿率部追击德军,渡过塞纳河,使德军重建防线的企图破产。巴顿得悉德军齐格菲防线兵力空虚,决心迅速突破防线,强渡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挺进,从而结束战争。但是,巴顿的计划未获批准。在蒙哥马利的强烈要求下,艾森豪威尔决定以整个补给系统保障北翼发动大规模攻势,而美国第3集团军则从侧翼配合行动。巴顿极为不满,将燃料集中保障四分之一的装甲部队,令其继续迅猛推进。巴顿声称需要对付两个敌人:一个是德国人,对此可以毫不怀疑地说能对付;一个是他的上司,这就不那么有把握了。8月31日,巴顿指挥美国第3集团军强渡马斯河,进占凡尔登,逼近梅斯,燃料消耗殆尽。9月上旬,德军加强了齐格菲防线。巴顿痛失良机,率部攻占南锡,却未能突破该防线。

第一部分巴顿 上将(6)

晋升为上将军衔的巴顿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突破美国第1集团军防线,企图攻占列日和安特卫普。巴顿根据有关情报,已经判断出德军的反攻动向,作有相应的计划和处置,故而在19日的盟军作战会议上宣称12月22日即可对德军发动进攻。12月22日,巴顿部从南往北对德军翼侧发动进攻,以1个步兵师加强卢森堡东北的美军,以1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驰援被围的巴斯托尼美军。在解除巴斯托尼的围困之后,巴顿部直接威胁德军的后方战线。次年1月,北线盟军亦发起反攻。德军遭受重大损失而被迫撤回起始防线。此后,盟军最高司令部决定以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在北线发动主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则转入防御。巴顿对此不满,命令部队分别向普吕姆和比特堡方向推进。3月12日,巴顿的北翼部队完成对萨尔河和摩兹尔河三角地带的清剿,攻克德国的特里尔市;南翼部队则推进到莱茵河畔,肃清河西的德军。随后,巴顿设法得到1个装甲师的加强,发起向莱茵河畔的科布伦茨和美因兹挺进的攻势,歼灭德国2个集团军大部,俘敌8万多人,突破齐格菲防线。3月22日,巴顿的1个师渡过莱茵河并建立桥头堡。巴顿率部疾速穿过美因兹─法兰克福─达姆施塔特三角地带,向卡塞尔和富尔达挺进,不使德军有任何守卫防御阵地的机会。4月21日,巴顿率第3集团军推进到克姆尼茨近郊方才驻止。   4月下旬,巴顿率部进至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边境,然后奉命折向西南,以粉碎阿尔卑斯山的所谓德国“全国防御堡垒”。4月17日,巴顿在巴黎看到自己晋升为上将的报道,只是略表高兴而已:“很好,但是如果早在第一批就发表的话,我就会更高兴。”后来巴顿指挥的进攻表明,所谓“全国防御堡垒”只是一个骗局。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惯于征战的巴顿兼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顿时感到孤独和疲乏。战后巴顿的言行反映出他对纳粹分子的袒护和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巴顿甚至在记者招待会上答称大多数普通的德国人参加纳粹党和美国人参加共和党与民主党“差不多”,引起舆论的强烈不满。10月2日,巴顿被撤销第3集团军司令和巴伐利亚军事长官的职务,改任美国第15集团军司令,负责编写从欧洲战争开始到德国投降的军事史。1945年12月9日,巴顿在外出打猎途中遭遇车祸,21日因伤势过重而在德国海得堡去世。  巴顿其人声名显赫,固然与其战功密不可分,但是,乔治•;斯科特主演的《巴顿将军》对此产生的影响亦不可低估。  (肖石忠)

第一部分白崇禧 上将(1)

白崇禧(bɑi chonɡxi; 1893—1966),字健生。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参与指挥过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战役。  1893年,白崇禧出生在广西桂林县南乡山尾村的农民兼小商人家庭。祖籍原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明朝落籍桂林。父亲白志书,19岁时因习作联句所用之音韵与其师不尽相同而受到不当处罚,遂愤而弃儒从商。  1898年,白崇禧开始读私塾,功课较优。为制服那些经常欺负别人的大年龄同学,常以心计取胜。1907年,白崇禧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入校不及三月,患恶性疟疾,一年后申请退学。1909年,白崇禧投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以第二名录取。入学后,因屡次考试名列第一,按照学校规定被定为领班生。在该校期间,适逢辛亥革命爆发。白崇禧与陆军小学同学多人一起加入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从此开始军旅生涯。  南北议和后,各省学生奉命解散。白崇禧被编入南京入伍生队。半年后又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三年学习期满后被分配到卢永祥军中当兵半年,然后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两年。长期正规的军校训练,间或部队实习,加上自己刻苦好学,使他养成了较好的军事素质。  1916年,白崇禧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他请求去新疆当见习官,因故未能如愿。后来,他返回广西,被分配到广西第1师第3团见习。很快,他由连副升连长而营长而团长。  当时的广西虽然地瘠民贫,但依然同全国一样,免不了大小军阀的割据蹂躏。白崇禧分析广西的前途不外有三:一为附合北洋军阀,一为支持赵恒惕所倡言之联省自治,一为归附广东孙中山的革命政府。权衡再三,他选择了归顺孙中山的道路。1923年至1925年,白崇禧任广西讨贼军参谋长,借助革命军的声望,与李宗仁、黄绍采取分化瓦解旧桂系军阀的谋略,依靠联弱击强、再击弱的步骤,先联合沈鸿英击溃广西土皇帝、老军阀陆荣廷,最后又驱逐沈鸿英,从而控制广西。“小诸葛”的雅号即缘于此。白崇禧于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3月,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白崇禧出任参谋长。  北伐战争期间,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和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协助指挥北伐军连下湘、鄂、苏等省。1927年3月,任淞沪卫戍司令,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十年内战期间,以白崇禧等人为首的新桂系军阀与蒋介石几度失和,甚至爆发蒋桂战争。白崇禧等人企图以新桂系取代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均未遂。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桂之间的矛盾暂时得以平息。1937年8月2日,蒋介石电邀白崇禧去南京共商抗战大计。鉴于蒋桂之间的长期争战,白崇禧不敢贸然应允前往,惟恐遭遇不测。后与李宗仁等老友旧部反复磋商,才于8月4日动身前往。其实,在全国人民抗日要求的压力下,蒋介石已顾不上与过去的宿敌算老账了。白崇禧在南京不但未受到任何非难,而不久就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参与制定抗战计划。白崇禧当时确定的六条对日军作战的指导原则,后来成为各战区作战的根据。这六条是:第一,战争指导方针。以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争取民族自由、生存,建立三民主义富裕康乐之国家为目的。对日之凌辱一再忍让,原望争取时间,俾积极建设国防,充实军备,增进国力。待和平绝望之时,举全国力量对敌进行持久消耗战。口号是:奋斗到底,以求最后胜利。第二,备战现期之指导大纲。对战事必须有充分之准备而行之。对日之挑衅,要委曲求全,以求宕延战争爆发之时间,以便于备战时期增进国力,整编国军,整理交通通讯,开发资源以发展军需工业,实行征兵制度,策定整军五年计划。第三,军事。整顿军事教育,举办庐山训练班,提高军队素质,促进精诚团结,增进国军战斗力。备战未完成以前,对敌之挑衅,备求限于地方性,以免爆发全面战事。第四,政治。全力贯彻攘外必先安内之主张,先肃清国内之乱,绥靖地方,安抚边疆,然后一致攘外。第五,外交。向世界各国揭发日本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之阴谋,提醒英美之警觉,使全世界皆知日本是破坏集体安全之祸首,希望以此获得国际的同情与支援。第六,财政。稳定金融以利我战事之进行,宣布法币政策,对战时所需之财力、物力、粮食、日用品以及军需等物品谋求自给自足。

第一部分白崇禧 上将(2)

白崇禧上将(右)与吕文贞少将在一起

淞沪抗战时,白崇禧以副参谋总长身份常到前线视察战况。淞沪属于第三战区,冯玉祥为其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白崇禧认为冯玉祥不亲临前线指挥,便向蒋介石建议改任冯玉祥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被蒋介石所采纳。  对于保卫首都南京,白崇禧本来认为,“南京是总理指定之首都,为总理陵寝之所在地,不忍为军事破坏,应宣布为不设防之城市,以主力退至城西部、西南部一带,一部集结于浦口,监视南京,掩护徐州,保留实力,以便机动打击敌人”。但白崇禧在军事会议上见蒋介石首先宣布防守南京,便没有说出自己的计划。后来,南京未能坚守,仓促撤退,损失很大。  1938年3月24日,白崇禧随蒋介石到徐州、台儿庄一带视察。事毕,白崇禧留下协助李宗仁指挥。在此期间,白崇禧除协助李宗仁策划部署之外,还经常代表蒋介石到前线慰问部队,鼓舞士气。中国军民英勇奋战,与日军台儿庄交锋获捷,顿时举国欢庆,民心大振。国民党武汉行都游行人数超过10万,游行队伍用卡车载着李宗仁、白崇禧的巨幅画像为先导。  1938年7月中旬,正值武汉会战之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因治疗牙疾不能主事。蒋介石于7月17日命令白崇禧代理战区司令长官职。白崇禧接任后,进一步部署保卫武汉的外围部队,取得较好效果。10月25日,军事委员会下令放弃武汉,防守武汉的部队逐渐转移。10月下旬,白崇禧将指挥权交还李宗仁。  1938年11月,白崇禧兼任桂林行营主任,负责指挥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第四战区(张发奎)、第七战区(余汉谋)、第九战区(薛岳)。  继武汉会战之后,白崇禧又相继参与指挥南昌会战、桂南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取得较大的战果。但是,在指挥昆仑关作战时,由于未能按照命令击退日军,白崇禧被蒋介石召回重庆,专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从此至抗战结束,专司幕僚。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与白崇禧秉承蒋介石旨意,以正副参谋总长名义,向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皓电”,诬蔑中共抗日武装“破坏抗战”、“不服从军令、政令”,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电到一个月内,全部集中到黄河以北冀察地区。此电成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前奏。两个月后,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  作为蒋介石的幕僚,白崇禧提出过许多建议并被采纳。1939年,白崇禧以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副参谋总长与军训部长、航空委员会委员、校阅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身份,于校阅成都空军回到重庆后,向军事委员会提出三条建议,均被采纳。即:第一,设立空军幼年学校。第二,设立空军军士学校。第三,成立空军通信兵学校。  作为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比较重视军队训练。1939年冬,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游击战的需要,白崇禧收集游击战资料,由军学编译处编成《游击战纲要》一书,分发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之教材与实施游击战之依据。  白崇禧认为,“为将之道,要能带兵,要能练兵,要能用兵。开诚布公,信赏必罚,此带兵之道;技艺纯熟,指臂相使,此练兵之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为用兵之道。此外,最要者,革命军应加强政治训练与教育”。这是白崇禧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中悟出的道理。抗战胜利后,白崇禧搜集有关军事教育材料,参考当时国民党军情,写成《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一书。  1946年6月,白崇禧任国防部长。1947年,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白崇禧受蒋介石之命,于3月17日飞抵台湾处理。同年11月10日,蒋介石召见白崇禧,命令在九江设立国防部指挥所。白崇禧得以在前线直接指挥部队,对抗大别山区的中共刘邓大军。  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和国民党军队的溃退,白崇禧也曾有过“备战求和”、“求和备战”的两手准备,甚至秘送黄绍到香港找李济深调停他与中共的矛盾、派人到石家庄与中共领导人密谈。但其求和的实质是要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渡江的胜利,白崇禧的这种指望落空,被迫率部队由武汉溃退湖南和广西。  1949年12月,白崇禧本人飞往台湾。1950年,白崇禧出任国民党“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因心脏病在台北去世,终年73岁。  (刘志青)

第一部分板垣征四郎 大将(1)

板垣征四郎(Itagaki Seihiro,1885—1948),日本法西斯战犯,日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师团长、陆军大臣、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朝鲜军司令官、最高军事参议官和第7方面军司令官等要职。  板垣征四郎于1885年1月21日出生在日本岩手县岩手町的名门望族家庭。1891年4月进入沼宫内寻常小学,1893年9月转入盛冈市仁王高等小学,1897年4月进入盛冈中学,1899年9月进入仙台陆军幼年学校,1901年9月进入东京陆军中央幼年学校,1903年5月毕业。  板垣征四郎于1903年12月考入陆军士官学校,为第16期学员,次年10月毕业,赴仙台任第4步兵联队少尉军官,随后参加日俄战争。1906年改赴天津驻军任职。1907年12月晋升为中尉。1908年出任陆军士官学校学员队参谋。1913年8月晋升为大尉,任仙台第4步兵联队中队长。1913年12月考入陆军大学,1916年11月毕业。1917年4月23日,与大喜久子结婚,先后生有三男两女。  1917年8月,板垣征四郎任参谋本部参谋,驻在中国昆明。1919年4月,赴华中派遣队司令部(汉口)任职。同年7月,任华中派遣队参谋,与石原莞尔共事。1920年4月,晋升为少佐。1921年4月,任日本参谋本部中国课参谋兼陆军大学军事教官。1923年8月,晋升为中佐。同年9月,任关东戒严司令部参谋、临时震灾救护事务局事务官。1924年6月,任日本驻华公使馆武官助理,先后在林弥三吉和本庄繁领导下工作。1926年8月,再任参谋本部参谋兼陆军大学教官。1927年5月,出任冈山第33步兵旅团司令部参谋,同年7月任第10师团司令部参谋。1928年3月,晋升为大佐,出任天津第33步兵联队联队长。1929年3月率部调驻奉天,5月改任关东军高级参谋。1929年7月至1931年7月,板垣征四郎与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在中国东北境内组织“参谋旅行”,考察各地兵要地志,计划对中国东北军“以寡制众”,得到陆军省军事课课长永田铁山的暗中支持。在此期间,板垣征四郎曾赴陆军士官学校鼓动:日本“以国家命运为赌注,坚决进行日清、日俄两次大战,才得以在大陆的一角建立特殊地位”,如果进而掌握“满蒙”这个战略枢纽,则“退而可以保卫朝鲜,进而可以牵制俄国向东发展,并且对中国掌握着有力的发言权”;“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源泉”,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