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送出去朱伦奎君臣就在等待前线的好消息,可是等到八月初四,苏州的消息送了回来,被皇帝寄以厚望的张国柱,竟然打败了。
在战报上张国柱详细的讲述了战斗过程,一开始张国柱带领手下三万精兵沿运河南下,准备夺取嘉兴。可是没想到的是,在嘉兴府外围的王江泾,张国柱中了朱常军的埋伏,一场仗下来损失惨重,没办法张国柱只好退到苏州府的吴江县,据城死守。
朱伦奎接到这份战报好悬没气死,不过听到张国柱损失不大也就不怎么担心了,毕竟战事无常,谁也不是马铖那样的怪物,能以一万敌四十万,所以暂时的失败是可以接受的。
朱伦奎为了安慰张国柱,反而给张国柱送去了安慰信,让张国柱放心,一定要挥守城的特长,虽然野战打败了,但是只要坚持忠君爱国的好传统,胜利一定会到来的。按照朱伦奎的分析,张国柱可能不善于打野战,但是守城战是长项,毕竟张国柱在清军的重压下坚守正阳门长达一年,可没让清军占了半点便宜。
但是张国柱又一次让皇帝失望了,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张国柱退守吴江县城的半个月后,朱常军五万人攻城,张国柱再次败退。这次失败更加彻底,直接连苏州城都丢了。
苏州也不比吴江,苏州是太湖经济圈的中心城市,现在朱伦奎赋税的一大半来自苏州。同时苏州一丢东边的松江也就不保,西边的常州无险可守也保不住,只能退到镇江一线防守。镇江距离南京只有不到百里的距离,想到朱常的军队就要打到南京外围,朱伦奎已经气得都要了疯。
朱伦奎这时候那里还不知道张国柱的意图?这那里是张国柱打不过潞王军队,根本就是张国柱不想打,直接将苏州拱手相让。
“一定是马铖!一定是马铖这个王八蛋作梗!”
朱伦奎在乾清宫中大骂马铖不是东西,将乾清宫的瓷器砸了个稀巴烂,但是他能怎么办?现在军中将领已经表示出不满来,朱伦奎更加不敢动马铖,他害怕逼迫马铖太紧,这家伙做出什么横事来。
朱伦奎没办法只好再将钱谦益找来,现在钱谦益在朱伦奎心中的位置直线上升,要不是马士英有拥立大功,很可能这个辅就要换钱谦益来干了。
钱谦益这几天也十分上火,没想到马铖的实力能扩散这么远,远在苏州的张国柱都要听马铖的指挥。
朱伦奎看到钱谦益进来,没好气的问道:“钱谦益,张国柱是你推荐的,现在打成这个样子,你说应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撇清责任呗!钱谦益躬身答道:“陛下,这张国柱是贵阳卫出身,常年担任马士英的中军,能听马铖的也不算意外!”钱谦益说完看朱伦奎的脸色不好,赶紧接着说道:“不过请陛下放心,张国柱毕竟手下士兵少,城外的十五万大军还是效忠皇帝陛下的!”
提到这个朱伦奎脸色好不少,稍微缓了口气问道:“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陛下,可派罗炳然带领十万精兵迎击叛军!”
朱伦奎这时已经被马铖搞的疑神疑鬼,对罗炳然能否指挥城外十五万大军心中没底,听了钱谦益的提议后,朱伦奎沉吟问道:“罗炳然真能指挥得动城外军队?”
钱谦益听皇帝这么说,拍着胸脯保证道:“这个请陛下放心,罗炳然已经将军中十个副总兵,三十多个参将都换上了心腹之人,对陛下绝对是忠心的!”
朱伦奎听钱谦益说完也将信将疑,但是现在还能有什么好办法?没办法朱伦奎只能下圣旨,让江南总督罗炳然带马步军十万人,出征征讨叛逆朱常。
朱伦奎不知道后世有一种墨菲定理,大概意思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生。如果翻译成通俗语言就是人倒霉了,喝口凉水都能塞牙。朱伦奎的圣旨传到城外军营,墨菲定理作,所有中低级军官竟然集体抗旨,拒不出征。
罗炳然在接手新军后,按照传统思路调换了一些高级将领,所有参将以上的官员都被换上了自己人。完事后罗炳然以为大功告成,可是他没想到的是马铖的治军基础并不是这些高级将领,而是那些百户千户、小旗总旗这类的基层军官。
百户相当于后世的连长,千户相当于后世的营长,游击相当于后世的团长,这些人才是马铖指挥军队的基石。而这些中级军官们大部分都是贵州人,还有一部分是马铖的亲兵,这些人那里能听罗炳然的使唤?
罗炳然接到圣旨后,传令击鼓聚将,准备出,但是各营传来的消息却是所有中低级军官一起请病假。按照明代军法,这已经是兵变的征兆,罗炳然不敢大意,去了一个营看情况,准备抓几个倒霉鬼斩震慑其他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