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三国无双天下无双 > 第三章 草船借箭(第2页)

第三章 草船借箭(第2页)

鲁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说:“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

鲁肃说:“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说:“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报于将军,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鲁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孙策之时,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

周瑜大疑说:“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肃问说:“公召我来何意?”孔明说道:“特请子敬同往取箭。”鲁肃说道:“何处去取?”孔明说:“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李锋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说道:“倘李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说道:“吾料李军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李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李木、黄忠二人慌忙飞报李锋。

李锋也没多想,传令说道:“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到江边助射。

比及号令到来,李木、黄忠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大王箭!”比及李军寨内报知李锋之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李锋懊悔不已,他没有想到草船借箭的事情生在他的身上,这对于穿越者来说绝对是非常憋屈的事情,只是他以为历史已变,故而没有想到这遭,不过这也给李锋提了个醒。

那就是蝴蝶效应虽然使得历史大势已变,但那些聪明的人是不会变的,一不小心还的阴沟里翻船,同时恐怕诸葛孔明却是在孙策军中。

于是派人查探,果然如此,不过可喜的是诸葛亮如今还没有真正的投靠江东,更何况周瑜和诸葛亮可是宿命冤家,此时怕是不会让诸葛亮投靠东吴。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说道:“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李军,却不甚便!”

鲁肃说道:“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孙策已差五百军由周瑜带领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孙策,备说孔明取箭之事。

周瑜大惊,慨然叹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少顷,孔明入寨见孙策。孙策下帐迎之,称羡说道:“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说:“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孙策邀孔明入帐共饮。

这时周瑜说道:“吾主孙策屡思破敌之策,常谓瑜该怎么办,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说道:“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

周瑜却是:“某昨观李军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说道:“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

周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

周瑜说道:“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孔明说道:“如此大事,岂有漏泄之理。吾料李锋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督尽行之可也。”饮罢分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