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有新鲜的事情吸引珍妮的注意。最近那一次的老庄园之行,父亲总算还带回来一件好消息:拖延已久的教堂终于要开工了。而且所用的一切物料均由领主出资,而且领主还聘请了专门的工匠。
父亲在全村人面前宣布的那一刻,整个纽芬欢腾了。
建造教堂,意味着新兴的纽芬村得到了教会人士的重视。以后纽芬将作为一个单独的堂区,接受专属于纽芬的神职人员的管辖。
这座还不到一岁的年轻村庄终于稳固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除非饥荒、战乱或者瘟疫夺走了这里全部的生命,纽芬人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再不用担心领主一个拍脑袋的想法就把他们全部撵走了。
当然,这是凯瑟琳高兴的理由。其他的村民估计只是单纯地因为一座教堂建在家门口而欢呼雀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人们无论做什么都会时不时停下来朝东边张望张望。作为回应,每天至少有一次从他们期盼的方向传来清脆的铃铛声,过不了多久驮满石料木材的驴车便会在全村的注目下向纽芬一点点地前进。
在宣布教堂即将修建的同一天,父亲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其中珍妮被要求到村口等候,以便帮助运送队将各种物料运送到它们各自的指定地点。从那天起珍妮完全沉浸在这项新工作中,每天都带着羊群在路边等候。每次她都是第一个发现车队,然后会如同离弦的箭般冲向头车。被她剥夺了工作权力的山姆大叔笑称领主应该给好迪克发一份工资,毕竟有几天小主人看管羊群的时间竟然还没它多。
不过有件事珍妮十分愤怒。父亲把看管石料的工作交给玛吉大婶了。教堂的主体以木材和石头建造,石料用量大且纽芬本地不能提供,是最重要的材料。在小姑娘看来这相当于父亲对姐姐的背叛。虽然凯瑟琳很明白父亲肯定得笼络布朗一家,所以根本就没觉得有什么。
父亲刚宣布完人事决定,珍妮当场提出抗议,但父亲没理她。散会后珍妮又向父亲单独提出抗议,父亲还是没理她。等到晚上睡觉时珍妮又拿这事嘟嘟囔囔,父亲本来就存货不多的耐性终于售罄。
后来虽然每次领着石料车到目的地后,珍妮都要狠狠瞪上玛吉一眼,但终究没再闹下去。
“父亲没有把石料的管理只交给玛吉大婶一个人。还有苏珊姐姐呢,她你总信得过吧?而且父亲每两天都会去核对一次,玛吉大婶肯定做不了假。”凯瑟琳劝了之后,珍妮的小脸总算又绽开了。
话说回来,珍妮的别扭这么容易就被父亲掐灭了?那父母兄弟为什么要慢着珍妮,不让她知道自己被打的事?
凯瑟琳不禁怀疑,不过她也没有时间瞎寻思。母亲忙于帮助父亲处理修建教堂的相关事宜,大部分家务都压在她的肩上。而且村中男丁基本都在忙于农事,在村外搭建供工匠们居住的临时窝棚的工作便被分派给了她和其他一些女人。
这具身体对盖房子显然不熟悉,好在一窍不通的不止凯瑟琳一个。在少数几个有经验的婶子婆婆的带领下,问题被一一克服了。进度虽然有些慢,但简单实用的窝棚一座又一座地出现在河边。
准备工作在纽芬村有条不紊地进行。领主本来打算拖到复活节之后再动工,在父亲的极力恳求下总算答应等神父来了就开工。二十来人的工匠队伍也在某天的清晨提前赶到纽芬,据领头的说领主给他们传了信,要求他们尽快赶到。凯瑟琳她们建造的窝棚正好够用。
总而言之,万事俱备,只欠神父了。
神父啊,你在哪儿呢?
第十二章 揭不开锅
算上工匠们到达的那一天又过去五个昼夜,神父仍然不见踪影。凯瑟琳甚至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想等教堂盖好了直接过来住?
神父不出现,教堂就不能开工。教堂不开工,领主就不给工匠们提供伙食。所以这些天都是村民们轮流提供给工匠们面包和蔬菜,由各家出一个人送到工匠居住的棚户区。
之前修建窝棚的家庭主妇和姑娘们自然而然地承接了这项工作。今天中午凯瑟琳扛着自家这份的面包走出村子,看到前面七八个女孩聚在一起,正是今天负责送饭的其他人。
“大好的天气,你们怎么都愁眉苦脸呢?”走到近前,凯瑟琳不解地问,“对了,苏珊呢?今天也有她家吧?”
“我看她不会来了。”一个脸上长雀斑的姑娘抱怨道,“她妈妈昨天在门口抱怨了整整两个钟点,说她家怎么穷啊,怎么揭不开锅啊,怎么要饿死人了啊。还不就为了不来送饭找个借口。”
凯瑟琳默然。纽芬刚刚建立时领主课了一笔很重的“迁地税”,村民有一个算一个全被掏空了家底。剩下的那点儿存粮能不能支撑到收获还是问题,哪里养得起突然多出的这几十号人呢。
其实就算来的这些人,提供的食物也比前几天缩水了不少。估计苏珊就算来了,而且足斤足两地带来了食物,那些工匠也会抱怨不够吃的。他们做的是体力活,个顶个的能吃。
另一个姑娘愤愤道:“哼!她家穷,那别人家不都得饿死啊。布朗家不想出面包,咱们凭什么白白把口粮喂给别人!咱不等了!”
大家立即响应,拿着自家的粮食就要回去。
“喂喂,等等!”凯瑟琳赶快上前阻拦,“这些工匠是为我们所有的人修建教堂,咱们不能因为布朗家一家的错误,放弃咱们自己对主的敬仰,是吧?”
“凭什么听你的啊!”有人呛她。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犹豫了。凯瑟琳继续劝道:“我相信苏珊的为人,她会尽力的。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去她家要,或者想别的办法。直接回去……不太合适吧。”
一些年纪大的婆婆婶婶也觉得有道理。在她们的劝说下,大家决定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