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乔安娜没猜错,她意外发现的三个盗猎者应该是最近在这一带四处流窜、跟志愿者和护林员们打游击战的盗猎团伙中的成员。
他们很警惕,也很狡猾,往往只在设下的陷阱附近停留,得手就跑。这次八成也不例外——他们既已有了收获,想必只是觉得夜路难走,才在树林里临时歇脚,过夜顺便避雨。
时间紧急,开夜车跑回据点去搬救兵肯定是来不及的了,乔安娜别无选择,只能找纳尔森帮忙。
她一刻也不敢耽误,顺着来路匆匆折返,用生平最快的速度赶回了纳尔森的营地。
纳尔森还没睡,枯坐在帐篷里抱着笔记本电脑发呆,整个一副惨遭抛弃后失魂落魄的模样。
看到去而复返的乔安娜,他一下就来了精神,目光如炬地扫视母豹全身,试图借此推断出对方是否参与过一场不正当的残酷屠杀。
但很快他就发现,要凭肉眼从那些湿透的皮毛里找到残留的证据实在不太现实,所以只好改变策略,拐弯抹角地试探:“你……吃饱了?”
时间越久,盗猎者们转移的概率越大,乔安娜心急如焚,连避嫌都顾不上了,直接低头钻进帐篷,咬住纳尔森的衣角把他往外拖。
见她这样,纳尔森也意识到了情况的紧急性,不再纠结她吃了没有吃了些啥,飞快穿好外套和雨衣,揣上手电筒和摄像机跟了出来。
经过前段时间的历练,纳尔森的体能好了不少,不再像最初那样跑个五百米就累得几近虚脱了。但夜间在野外赶路对只用两条腿保持平衡的人类而言难度不小,他一路深一脚浅一脚,平均每十步就要摔上一跤。
乔安娜一会窜到前面去带路,一会又绕到纳尔森背后当支架,跑前跑后,恨不得跟背丹小朋友一样驮着纳尔森走。
似乎过了一万年之久,目的地终于快到了。
在距离树林还有两百米左右的位置,乔安娜猛地刹停脚步,伏低身子,让茂盛的长草遮过她的头顶。
纳尔森也自觉地跟着蹲下,像一只巨大而笨拙的动物,努力蜷起身子藏进草丛里。
不过他没关手电筒,毕竟人类没有夜视能力,他的摄像机也没有夜视功能,没了光源,不说跟拍了,他连路都看不见。
要是以往,倒也没有大碍,但这回情况比较特殊:野生动物们不认识手电筒,除非本身脾气暴躁(比如被乔安娜引进盗猎者们营地的那只疣猪)或是突然被强光闪了眼睛,几乎没有动物会在意这种非自然的灯光;人类则不一样。
乔安娜停在原地,看看纳尔森手里的手电筒,又看看纳尔森。
纳尔森很快明白了搭档的暗示,把手电筒的光调暗了一档。
母花豹仍盯着他。
他为难地皱起眉毛,想了想,掀起雨衣,把手电筒塞到衣服下面。
乔安娜都不知道该不该夸他机智了:多了布料的遮蔽,手电筒的光柱不再笔挺挺地直射出去,而是被限制在他衣服下面有限的空间里,极大地减小了被光影响的范围。但与此同时,关不住的光线从他的领口、上衣下摆和布料缝隙间透出来,把他衬得跟个人形灯牌似的,滑稽又惹眼。
浅金色豹眼里毫不掩饰的鄙夷和嫌弃比任何口头说服都有效,纳尔森识趣地放弃了尝试,把手电筒从衣服里面拿出来,再三犹豫后,还是摁熄了开关。
身处黑暗中时,各项感官都会更加敏锐,纳尔森刚适应光线变化,就注意到了不远处的树林里隐隐透出的手电筒光亮。
他本以为乔安娜这趟是跟往常一样专程带他来观摩捕猎,还在好奇目标究竟是什么罕见的猎物才值得这么大费周章,完全没料到还有这种可能性,倍感诧异,忍不住出声求证:“那边是有人在吗?”
乔安娜以眼神示意他噤声,带着他朝树林摸过去。
这片区域尚未被开发,满是原始纯生态的灌木丛和大草甸子,雨季时遍地泥泞,蚊虫肆虐,实在不是野外露营的好去处。会在这种时候跑到这种地方来过夜,不是醉心科研甘愿自讨苦吃,就是另有所图。
纳尔森想了一圈,心里隐隐有了答案,而树林里停着的皮卡车和货厢里关着动物的铁笼子彻底证实了他的猜测。
他没少听说盗猎者的斑斑劣迹,可直到如今才第一次亲眼看见这些可恶的家伙。
老实说,他们长得既不凶悍也不狰狞,五官平平无奇,泯若众人。只不过可能是亏心事干多了,眉眼和神态间有种说不上来的猥琐感。
此时,三人已经解决了闯入营地的不速之客,把奄奄一息的公疣猪丢在一旁,收拾着散落了一地的工具,一边诅咒糟糕的天气和糟糕的运气。
纳尔森看着他们粗暴地搬动笼子、又敲打笼子恐吓受惊的囚犯们,心头火起,直想冲出去伸张正义替□□道。
一个盗猎者拿过自己的□□,往枪管里填进两发子弹,“咔哒”一声上了膛。
纳尔森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