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慨然道:“与吴唇齿相依,乃蜀相孔明之意,但孔明在位一日,我敢保证蜀、吴盟好必可保持。”
孙权大喜道:“难得孔明先生识大体顾全大局,孤有他作主,再无疑虑了!尊使返国,请向孔明转达孤诚意。”
邓芝亦欣然道:“大王放心,我返国必向丞相转达吴国的盟和诚意。”
孙权大喜,下令罢酒款待邓芝,席间,孙权忽然问邓芝道:“若日后吴、蜀同心灭魏,共得天下,由二主分治,岂不乐乎?”
邓芝一听,大笑道:“自古天无二日,世无二主。灭魏之后,也未知天命所归于谁!但为人君者,各修政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如此天下自可保太平,我愿亦足矣。”
孙权欣然笑道:“先生之意,果然甚诚!不似曹丕之奸诡!孤再无思虑,即派使者入蜀,拜见蜀主,以结吴蜀长久盟好。”
第二天,孙权果然派出使者,入蜀拜见蜀主刘禅、丞相孔明,转达孙权修好结盟之意。
孔明大喜,即安排好好款待东吴使者。东吴使者是大臣张温。他见后主刘禅年幼无知,席间不晓答对,但悉向他敬酒作礼,心中不由有点轻视,面露冷笑。
张温的轻蔑神色,虽然一闪即逝,但岂能瞒过孔明的锐目?孔明心中微哼,即目视在席间作陪的萧候仪。
萧候仪会意,即一跃而出,以丞相府侍从的身份,向刘禅朗声道:“主上!容小人于席间献艺以博吴使一乐么?”
刘禅不懂答对,道:“一切但问丞相裁决。”
孔明微微一笑,道:“萧兄弟乃我的亲随,并非朝中之人,可以侍从身份献艺一乐,未知尊使意下如何?”
张温听说是孔明的亲随,虽不敢轻慢,但亦并不以为意,随口说道:“但凭孔明先生作主吧。”
孔明向萧候仪微一点头。
萧候仪即大声道:“亲兵听令!将我的青龙偃月刀捧出。”众亲兵领令,疾奔而出。
张温一听,神色不由一凛,暗道:闻说当今之世,只有关羽善使青龙偃月刀,但关羽已去世多时,蜀国怎会有此骁将,能施展青龙偃月刀?莫非其中有诈么?
张温转念之际,四名亲兵,已抬出一柄大刀。张温一看,认得果然是青龙偃月刀,心中不由又一凛,暗道:此刀据闻重八十二斤,只有关羽的神力,才可舞动自如,而此人仅乃孔明的亲兵,竟有如此神力使此宝刀么?
萧候仪奉了孔明暗令,也不客气,决定施展他以自创猴拳九式结合而创的青龙偃月刀法,令东吴使者张温慑服,同时亦令义兄关羽的威名重振。
只见他的青龙偃月刀法,施展舞动起来,十分威猛,在威猛中又带闪电般的灵捷。一式“捕风捉影”快如电奔,一式“水中捞月”于无声处胜惊雷;一式“穿云裂石”,却又有如刀劈华山,刀风啸啸,触体生寒。
张温是文官出身,被刀风袭上身来,竟一阵刺痛……他心中大骇,暗道:刀风已如此厉害,若一刀劈来,我便有千百颗脑袋也挥落了!放眼吴国诸将,根本无人可与此人匹敌,不料蜀国又出了一位神将关羽……张温对蜀国无人的轻慢,不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慑怯敬畏。
张温十分恭敬的向后主刘禅拜退,又向孔明拜别。孔明亲自关张温上船,返回东吴。
张温见了孙权,向他说起席间所见,心有余悸的说:“此人仅是孔明的亲兵,却有当年关羽之神勇……不,他比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孙权素来甚畏关羽,一听便骇然说道:“此人到底是谁?
竟会使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老将徐盛恰好在场,他微一思忖,即骇然说道:“我知此人是谁……他便是当日随关羽单刀赴会的勇士萧候仪。”接着,他将当日萧候仪在陆口,以绝顶神功,震慑东吴诸将的事,呈报孙权。
孙权神色一变,惊而叹道:“蜀国竟有此将材……幸而孤依陆逊之意,与蜀国消除;日怨结盟好,否则孤将寝食难安埃”自此,吴、蜀便结盟和好。而且在孔明和孙权、陆逊等人的全力维持下,两国的盟约亦较为牢固。
而蜀国在刘备新丧,刘禅年幼,军心民心未定,又遭逢魏国司马懿策划的五路奇兵攻蜀。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孔明精妙的战略战术决策,终可将这一场大危机化解了。蜀国动荡的政局,也终于初步稳定下来。
不过,吴、蜀通好,结下攻守同盟,吴国又不肯出兵攻蜀,不出陆逊所料,果然大大的激怒了曹丕。
曹丕召集文武大臣,怒道:“孔明匹夫,安居成都,平朕五路奇兵,此皆东吴不肯出兵攻蜀之故!如今吴、蜀又修好结盟,必有北图中原之意,朕决定先伐东吴……”此时魏国文武大臣中,曹仁和贾诩均已先后去世,能征善战的宿将亦已年迈,魏国可用于征战统军的人才并不太多。
侍中辛毗便出奏道:“陛下,中原之地,土广民稀,用兵未必有利。当前治国之计,宜养兵屯田十年,足食足兵,然后出征,吴、蜀一举可破。”
曹丕近来的性子变得十分躁急,极欲尽快在他手上扫平天下,以成名副其实的天子帝皇。因此他一听辛毗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