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万物由心造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恕!?br>

最后一站是沙头角,观光已经意义不同的中英街。当我们在预计的时间刚好坐上回惠州的末班车时,他竟然连快餐也递到了我手里,我又一次感到了他的真诚与细心。令人欣慰的是,终于看见他露出的笑容。

特区之行,又是一次难忘的游历,又有一段真诚的友情。“好人一生平安”,我在心里为他祝福。

他叫刘植鸿,深圳妇幼保健院医生,全国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悠悠同窗情

当年我就读的中学,男女生分班,各在楼上楼下。那时候的中学生男女之间界限森严,我们几乎不和男生说话。

多年后,如果不是一次校庆,如果不是大会之后的一个小聚,也许我们谁也不会意识到,那种我们也曾有过的、埋藏心底的同窗情谊和浪漫情结。

校庆的日子是在一个难忘的金秋周末。

早早来到学校,远远望见晓薇也在其中,我们依然像当年一样,喜欢结伴行动。

晓薇是我中学时代最好的朋友。她个头儿和我差不多,那时我们喜欢穿同式样的衣服,戴同颜色的围巾,梳同样的发式,又几乎形影不离,刻意制造出的许多相似,使许多老师和同学产生错觉分不清我俩,甚至有一次晓薇迈进我家院门,连母亲都差点弄错。

晓薇认识的人比我多,不断向外班同学打招呼。在熙熙攘攘的校园里,我们和名字似曾熟悉而面貌却不熟悉的老同学彼此辨认着重新相识,心想,他怎么变成这样了?有的已无印象,递上名片问一句:“我们过去认识吗?”答曰:“倒是想认识!可那时候哪敢认识你们?”

其实我们也知道,男女分班,隔不断楼上楼下的凭栏相望,指指点点、互送绰号,谁心里没藏过一缕对异性同学的兴趣和好奇?

言犹未尽。不知谁的建议,当年“楼下”的几位约我们一起吃饭。小巷深处,大家找到一家新开张的小店,轻松随意地坐在一起,心情仿佛回到十六七岁的花季,只是没有了当年森严的界限。

几杯酒下肚,话多起来,每人一段故事,娓娓道来,如泣如诉。一位在电影厂做美工的同学首先发话:“我毕业后当兵去了,刚从部队复员回北京感到很孤独,一心想念老同学,可惜大家谁也不知谁的下落。”一位评剧名角的后人告诉我们:“内蒙古草原上那段插队生活令我终生难忘。尽管看了那么多描写知青的电影、电视和小说,还是觉得没有表达出我们这一代人复杂曲折的心态。”坐在我旁边一直沉默无语的工程师,也开口讲述了一段经历。

“那年我出差南下,飞机起飞不久就出了故障,巨大的机身在云海中颠簸,死亡的恐惧撕拽着每一个人的心。空中小姐要求大家系好安全带,不要惊慌,并说可以给亲属留下遗墨。恐惧和绝望之后,心中忽然异常宁静,思绪缥缥渺渺地升华,脑海中渐渐出现一片轻柔的空白。”他停了一下问我:“你知道我那时候想到了什么?”

我猜不出他想的是什么。

“我突然想到了你和晓薇,想到你们当年在校园里形影不离的样子。和你们仅有的交往,是我中学时代最美好的珍藏。幻觉中和你们在一起,好像并不是走向幽深莫测的死亡,使我顿时有了一种视死如归的超然。后来,飞机迫降成功,我又回到了现实中。说实话,如果不是今天见面,如果不是喝了酒,也许我永远不会说出这件事。其实,我没有别的想法,心里是很纯的,你们相信么?”

相信,我当然相信!这个故事好让我动情!不知晓薇是不是和我的感觉一样。

同样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我一下子就悟出了这个故事的真谛。当我们带着身上和心上的累累伤痕,从农村、从兵团、从军营回到已经陌生的都市的时候,我们不再年轻。淹没在茫茫人海中的,是一群历经磨难而又不甘堕落的男人和女人。

我们渴望交际,又容易怀旧。只有同学聚会,才是真正没人人平等。想起心灵一隅还存有少年时代暖热了的一丝温情,想起芸芸众生中还有许多同年龄同命运的朋友,就能不断慰藉心中的苍凉与孤寂。

分手时我们相约,不管是不是年年校庆,我们都要年年聚会。

同学小周(1)

小周其实早就该是老周了,他属龙,已过知天命之年。从年轻时候叫过来,小周被叫顺了,管他是不是胡子拉碴的,大家还叫他小周。

小周是我们一拨去陕北插队的知青中,最后一个回北京的。我们队阴盛阳衰,十一位娘子军,多半体格健硕,只有七位男生,其中两位还是后来的,个个瘦小单薄。

三十多年过去,我们村一干人挣扎了半辈子,没出一个“人物”,在无数生活轨迹各异,境遇也不尽相同的老知青中,小周无疑是最普通的一个。

小周个儿不高,身体瘦弱,眼睛近视但不肯戴眼镜,见了熟人快碰上鼻子才认得,说话有点口吃,走路外八字。但他动作敏捷,脑子灵活,干活儿不惜力,心眼儿极好,且热情外向,很得我们那帮厉害的女知青的称赞。

我们插队的那个村子叫“石窑”,和史铁生笔下“遥远的清平弯”差不多。

石窑的知青都是老初一、初二的,没什么文化。刚下乡时知青关系有点像当时的国际形势,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男生频生战事,女生时有口角,男女生之间持续冷战,偶尔还与当地知青或外村知青引发争端,后来这种局面因小周的缘故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下乡不久,小周收到父亲病危的电报,匆匆请假赶赴北京,回来的时候臂上戴了黑纱。他简单地告诉我们,父亲患得是脑溢血,眼看快脱离危险期了,病情却突然恶化。万幸的是,他总算见上了父亲最后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