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由美国带头进入“经济大风暴”,不景气波及全世界。日本股市开始大跌,中国台湾股市随后跟进,自12000多点的历史高峰呈慢性崩盘下跌,10个月之内跌至2400多点。绝大多数股民禁不起这波空头走势的摧残,大败亏输,倾家荡产者比比皆是,有更多人把在此之前连续4年大多头市场中辛苦赚来的钱加倍赔光,只有极少数人能洞烛机先,反“多”为“空”,不但不赔,反而又大赚了一笔。而各业也普遍受波及,房地产逐渐下跌,餐厅、观光饭店门可罗雀……但“国泰人寿”却依然连续3年,按往例发出3~5元股利。
1993年,名列世界十大企业的美国IBM,宣布裁员15000人,各大企业纷纷跟进,大幅缩编,而原先是“强者”的企业,在市场生态的大幅调整之后,即使能“存活”下来,也不过是“适者”而已!
换个角度来看,这些被裁掉的员工,在当时也都是“适者”,介为保又被裁掉呢?
面对这种随时潜伏的市场生态变数,任何待业的从业员,包括伙记和老板都应该随时提高警觉,随时调整、充实自己,以应付随时迎面而来的挑战!
尤其身为第一线的行销人员,更戒慎恐惧,这个待业没有资深与资浅的差别,只有赢家与输家。产品若卖不出去,就无法立足生存,在行销中,若不能一直保持领先,当强者中的强者,不论当年有多勇,都永远注定是被淘汰的一群!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销市场与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中——
除非“超强者”,否则“强者”到头来也不过只是“适者”;
如果只是“适者”,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弱者”;
而“弱者”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被淘汰者”。
应变篇(一)
1??????? 行销第一戒——窝里反
商场如战场,既然是战场,就有所谓的敌对双方。就买卖双方而言,卖方要高卖,买方要低买;甚至买方不想买,卖方拼命想卖,一攻一守之间,双方便展开了拉踞战。只要是尽了力,成固可喜,败亦欣然。
然而,在行销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内部的敌人反而比外部的对手更难应付。影响所及,整个阵仗会在莫名其妙中输掉。输在窝里反,真不值得啊!
“窝里反”常常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其貌虽不同,心则无异,但造成的杀伤力则一。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输给“外人”不足为奇,天下哪有那么多“韩信”,但若败给“自己人”呢,那真命中该绝了!
笔者有个专卖高级欧洲进口车的业务员朋友张三,就曾经碰过下面这种让人听了吐血的事。
例:在一个假日里,张三在汽车展示间里值班时,来了一个衣着体面、相貌精明的年轻顾客。他进门之后,并不看车,而是直接找一位名叫李四业务员。
从行动上判断,这位顾客似乎已仔细看过车子了,这次来公司显然是想进一步磋商,以便定案。
由于事先没有约好,李四恰好不在,客人就一面等,一面仔细地端详着一部刚到的全新款式新车。东摸摸,西瞧瞧后,忽然开口问张三:
“这车看起来满不错的,价钱一定很贵吧!”
基于职业反应,张三很本能地回答:
“和别的厂牌比起来,我们的车价当然比较高,但这是全新改款车,旧款要价70万元。新车不但马力加大,配备增多,价钱也不过才调涨了万而已,总价不过7万,讲起来,其实不贵的。”
客人一听,瞪大了眼睛说:
“什么!才7万元而已!怎么别人报价万,我和他磨了老半天,才还到73万,还比你的第一次报价多5000元呢!”
说完,走过来向张三要了张名片,然后说:
“我姓李,我一向开* *牌的车,现在换车还是买* *。老实说,这车我已看过五六遍了,很满意,你少算点我立刻和你签约付订。”
张三一听乐了,天下哪有这么走运的事,这么高价位的车,第一次看车就下订,不得了,于是马上倒茶请客人上座,然后很诚恳地说:
“李先生,这车目前货尚未到,但一个月后也才只有30辆先进来。据我所知,大部分都被订走了,而我因上个月业绩不错,公司优先配给我两部,一部已经被订走了,剩下的另一部,我可先给你。但价钱方面呢,恐怕没什么弹性,这点要先向你说抱歉!”
客人听了还是不死心,磨了半天,最后张三同意让价2500元,于是客人很高兴地留下万元订金,约好第二天带足1万现金来签约。
第二天一早,李四一到公司,就气呼啦地跑来找张三理论:
“你这什么意思,我好不容易发掘出来的客人,你居然降价抢过去,是不是存心和我过不去?”
“我可没抢你的客人,是这位李先生自己到展示间来,刚好碰到我值班,凶询价,我报价,结果他要向我买,我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我把财神爷往外推吧!”
“你报价,你报多少价?”
“就是7万哪!还能报多少?”
“难怪他要找你买,我报的是万,你为什么要低报?”
“我哪有低报,公司规定明明写着万元,还说你按公司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