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风浪越大鱼越贵什么意思 > 黄巢堡秋赋(第1页)

黄巢堡秋赋(第1页)

黄巢堡群山环抱,沟涧相隔,地势易守难攻,传为黄巢当年兵败长安撤退时屯兵之处。

戊戌年晚秋的一个周末,我与二友相约,由临潼驱车,经洪庆街北,一路东南而上,由西入骊山,径奔黄巢堡,赏秋,寻幽,探史。

山盘路转,穿林越沟。至洪庆野鸡胡村,因往黄巢堡的道路正在维修,只好弃车步行。

黄巢堡我们之前来过几次,但在这儿赏秋景,却似乎是头一回。秋光极好,澄澈天空下,漫行于群山之中、土岭之间。但见峰峦逶迤,秋色烂漫。柿子树的叶子落了多半,黄澄澄、红亮亮的果实暴晒在午后秋阳之下,如珠挂串,格外诱人。漫山遍野的楸树,叶子红褐,如火如焰。数不清的樱桃、核桃树,果叶尽去,枝干肃立,似乎自在地迎接着一年将至的休憩。路边,随处可见芦花白、野菊黄,簇拥成片,清香扑面,让人如入幻境。林间坡上,时有鸟儿翔飞,其鸣喈喈。

一路缘坡越山,跨涧过壑,至记忆中的黄巢堡城址,却发现原来偌大的一个近年复建的城堡,竟然不见了。堡址所在之处,已荡为平畴。新垦的红土上,几百棵针叶松树苗郁郁葱葱。其后

的山谷处,原有的一湖碧水还在,如翡翠般,恬静而深邃地倒映

着山林和天空。

黄巢堡实为众山中的一座,以山称堡,实因黄巢赫赫大名。

此处的山峰诸岭,古时人称“九龙山”。周围层峦叠嶂,沟壑连

环,纵横交错,形成封闭之状,地势险峻如同兵阵。

据史料记载,唐朝乾符二年(875),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

揭竿而起,称“黄王”“冲天大将军”。先在南方福州、广州等

地转战,881年率军从山东西进,一路英勇奋战,攻破潼关,占

领了唐都长安,于当年在大明宫含元殿登基,建立了大齐农民政

权。883年,由于起义军内讧、朱温叛变和唐王朝重兵的包围剿

杀,一场轰轰烈烈、已实质摧毁唐末腐朽王朝的农民革命斗争失

败了。同年,义军被迫撤离长安。

据民间流传,黄巢撤出长安城后,为了再攻长安,厉兵秣

马,将部队隐藏在骊山深处这个群山环绕、林木茂密、沟壑纵

横、形如口袋、易守难攻的地方。这里既能藏兵,又距长安城很

近,可以在攻城时形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十分隐蔽险要。黄巢

在此为民除害,深受人民爱戴。义军撤后,当地人将原“九龙

山”改为“黄巢堡”,世代纪念。至今,这儿仍遗有练兵场、点

将台、饮马池等与军事有关的遗址。

黄巢堡山上的村子,千百年来都叫黄巢村,只有七八户人

家,却都姓胡。我们入村后,村人给我们指看练兵场、点将台

等,又告诉我们:这儿很早就有黄巢庙了。

进一步询其详情,一位近八旬老太告诉我们,清朝时这里就

建有黄巢庙,一直到解放后,庙还都在。庙前后各有房宇三间,

塑黄巢像,墙上绘龙画凤,形象逼真。庙里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过

庙会,从头一天到正会,四里八乡的群众竞相前来祭拜祈福。大

家在一起蒸馍、做菜、敬神、吃饭,整整要热闹两天哩。后来,大队决定拆了庙,用老庙的建材盖了公房。前些年,又拆了公房,恢复盖庙。现在的庙址,就在北岭坡点将台旁。那儿,还立了黄巢像呢。

闻言,我们当即兴致勃勃前去寻看。

沿村后北坡而上,约七十米,即至平旷山顶。那里,果然有一座庙宇和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台。土台子上面,蒿草灌木密布。靠土台的南侧,有一块砖砌的水泥台子,上面塑了一尊黄巢像。像身面南背北,通身玉白,头顶苍天,岿然屹立,左手扶剑,右手过额,须髯飘飘,英武非常。额纹下的一双炯目,似乎还在无限深情地俯瞰着大好河山,又似乎挥麾着百万雄师,直捣长安。那种自信必胜的神情,尽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万丈豪情。

毫无疑问,黄巢和此后的李自成一样,是中国农民起义革命历史中最典型的代表。

黄巢堡所在的一带山脉,当地人又称洪庆山。时见红岩,土多红壤。站在这片黄巢曾率义军屯军作战的红色山野里,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一千多年前那场农民起义失败后的血腥和屠杀。

此刻,夕落长安,秋风浩荡,荻白菊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天地之间,萧瑟满目,似乎都在尽述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一去不复!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历史的胸腔里,始终激荡着冲天凌云之气: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