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让青春继续最后时刻里面的歌 > 第51部分(第1页)

第51部分(第1页)

这一周来唐怡的表现也很让我们吃惊。她干嘛了?她娃消失了!。。。有好几次我和瓜皮跑切她家里找她,竟然都没得人,课也不来上,好像请病假了。作为那时候年龄不大的我们,肯定心头也要开始东想西想。而且耗儿说懑娃儿在他们那边也很沉默,基本上是一天都不说一句话,下课也不出教室,就在自己座位上瓜坐起。

铁路局的那个娃家里面当时肯定和成铁公安处有关系,否则绝对不会搞这么大的阵仗来抓一个小娃娃。谢大爷非常清楚这点,所以他也没希望通过自己这边系统的人来解决了。再说也解决不了,铁路政法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系统,他们有自己的检查院和法院,完全就可以把事情捂着“搞定”。虽然这样明着说是乱来,因为不归他们管,但是事情既然都发生了,人也抓了,你这边也没办法。老谢只是一个基层派出所的普通民警,根本没有路子找到分局甚至市局的大员去给那边打招呼。。。

最后还是多亏了江海的老汉儿早年积了德,年轻的时候在北站那边认识个啥子熟人。江海老妈隐约还记得这个熟人的名字,但是离了婚后就再也没见过。于是和谢大爷商量一下,两个人跑到那边去找了半天。谢大爷也找了他们系统在那边派出所的战友帮忙,终于还是把那个熟人找到了。然后又开始一层一层的在铁路局内部托关系,最后总算把话搭上了。对方可能也是不敢真的乱来,毕竟这个事情就算要管也是西城分局的事,真要闹大了,江海老妈像志勇父母一样跑去大闹公安局的话,还是不好收场,于是那边就说赔钱。然后就讲价,东讲西讲,最后差不多了双方就点了头。(幸亏江海老妈是开馆子的,要是其他人,在当时可能还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江海大概是被关了一个月后才放出来。先我们都不知道,某天我提前下了课,骑着个自行车去西体训练,刚骑到同仁路口子上,突然看见谢大爷,老子赶忙跳下车,恭恭敬敬的喊“谢大爷!”。老谢看我一眼“你娃不上课到处乱跑做啥子?”我说“切训练的嘛。。。”他竟然笑了一下,还拍了哈老子肩膀“狗日还长得拽实嘛,呵呵”

我一下就留了个心眼,感觉江海可能打滑了。。。晚上回来后,我跑去红墙巷喊了瓜皮,两个人去槐树街江海家那个院坝,瓜皮阴秋秋的摸进去, 10 分钟后就把江海带出来了。

兄弟又相见,分外亲热。以前的那些矛盾隔阂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毕竟年龄不大,没谁真正上心的,呵呵。

那年的那个夏天夜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映像非常非常深。我们三个从长顺街走到了人民公园,然后往西一直走下去, 12 桥,通惠门。。。一路上我们大声地唱着歌,瓜皮在吹口哨,记得应该是那时候在闭路电视里看的《流氓大亨》(大亨恩仇)的主题歌:

留心街中每个人

彼此匆匆过皱着眉心

重叠的足印细踏了千遍

多千遍看落也不要紧

如今都市内每人

仿佛不可以让友情接近

时间鞭策着的一生

天天相见却没有时间望人

。。。。。。

后来我们翻墙进了文化公园,在里面干了件当年很多男孩子都干过的事情:结拜。这个现在看来确实有点搞笑,但那时候青春热血再加无知无畏的我们却认为这是很崇高的,还给我们的“结拜”取了个名字“ 12 桥三兄弟”。江海年龄最大,大哥;我虽然年龄比瓜皮要稍微小几个月,但是他娃也晓得我和江海才是主心骨,于是不和我争,他娃当老三,我当老二。

那个年代,呵呵。。。

比较可惜的是,这个晚上没有唐怡。其实对于她,我一直都是怀着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她长像一般般,有人说她长得漂亮,可能是她长得和当时的香港 TVB 明星郑裕玲有几分挂像吧,头发好像也是留的一种样式。但我和瓜皮都不认为她漂亮。。。唐怡的性格其实和我们有点不太合,某些时候有点假(作),但是人本质并不讨厌,心地也很善良,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成都女娃娃。她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但都不是致命的,我想这也可能是她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但每盘“值得纪念的时刻”却都没有她的一个原因吧。

小学的事情,写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毕竟年代已经久远,记忆也不可能太深。下面交待一下西体群架事件的结局,其实结局也顺理成章,和很多那个年代的见血案结束后所发生的一样:

1… 江海当然是被开除了。她妈妈想了点办法,把他娃弄到红牌楼那边很远的一个郊区小学去继续读 6 年级,直到最后顺利毕业

2… 铁路局的那些娃后来(应该是我们上初一的时候)都给江海他们道歉了。。。不道歉?不道歉报复的更凶!那个年代就是谁屁儿黑谁老大,江海的“光辉事迹”已经让他们不敢再和我们打下去了。

3… 我们这伙人也基本上做鸟兽散。我是被家里接到父母那里去上中学,瓜皮被家里接到新南门他爷爷家那里去上初中,唐怡上了三医院对门的 13 中,江海被老妈弄到了现在金沙车站那里的那个中学去读(现在好像叫啥子青羊试验中学一类的)。

4… 其他的人:懑娃儿,不知所踪,据说是跟着父母到西藏去做生意了,后来没有任何消息;张科,和唐怡一样上了 13 中,但是只读了 1 学期就转学去了西月城那边的一个啥子中学,他后来和我们一直有点联系,直到初中毕业为止;鸡公,他后来一直和我们一起的,留在后面介绍;耗儿,上了东马棚的 1 中,没读多久老妈改嫁去了外地,把他也带走了,后来也是没有任何消息了。

下面让我们来到 90 年代。。。

我在父母那里上了中学,这是一个超级名声在外的省重点。有名的原因是它的“汗水精神”,也有一种说话叫“血汗精神”,完全是死吃活撑的填鸭式教育,硬生生的保持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考升学率。基本上除了成都的 479 和当时还属于四川的重庆的那几个重点外,在省内就只有双流的棠湖中学可以打个平手。但是不要忘了这些学校都是成都重庆这些比较“好”的地方的学校,生源素质和我上的那个学校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差别有多大?我那个学校的高中,一大半都是本县农村里来的孩子,很多人到县城上高中之前从来都没有上过体育课!没有见过真正的足球和排球!很多人连英语英标都不会读,完全是靠死背下来的,因为乡下初中的老师也不太会读。。。这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贫困,读书是很多孩子的唯一出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 20 块钱过一个月,一双回力帆布篮球鞋穿三年,读到高三还没有看过电视,最后考上清华北大。。。现在大城市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值得好好想一想。这里并不是说这种“发狠”式的教育方法就是对的(这种方式逼出来的大学生在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上普遍非常差),但是那种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摆两个关于这个中学的流传已久的“花边”,让大家有个形象认识:

1… 据传,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情,某教育部大员亲临视察,巡视一番后,表扬“农村中学办成这样很不错啦!”,众人晕死一片,陪同的省教委大员小心提醒“这个学校也是省重点来的”,教育部大员有点尴尬,想了想,改口“省级重点农村中学也不错啦!”众人刚苏醒,一听马上继续倒下 ^_^

2… 这个是我在那里上高中的时候亲历:某次,又是某大员(不球晓得是哪个塌塌的),带了一大群四川其他省级重点的老师来“互相交流”,是一个夏天晚上来的。可能是这边学校接待的老几没把状况搞清楚,竟然直接带去了一个初中班的教室。大员怒“初中也上 6 天晚自习?还有老师在讲课?这个是不符合 XXX 规定的,你们 #@%@#%#!!!! ”接待的老几恐慌,赶忙带到高中部去,去了一个高三的教室。大员正步走上讲台,发表演说。没想到说了 5 分钟就昏倒在地,中暑了。。。教室里面没有吊扇,坐了 90 多个学生,室内外温差至少 5 度。。。后来大员发感叹“我讲 5 分钟都要中暑,你们的学生竟然能在蒸笼一样的环境下上 2 个小时晚自习,脸上都是油汗,爱富了油!”从此校长就把这个故事当成了“佳话”,每盘新生入校的时候都要拿出来秀秀,呵呵。

我在这个学校上了 6 年,到不是我不再调皮,而是环境让我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在那种环境下,你想乱整都不得行,根本就没人和你玩,时间久了你自己都会觉得无趣。。。于是只好把精力发泄在课本上,发泄在足球篮球上,不然就他妈真的是度日如年。在成都上中学的可以住校,可以和同学鬼混,在那里根本没得法,你想住校都不可能,他妈人家农村学生(占一大半)住宿舍都紧张,哪还有床位给你?家在县城的或者是县城有亲戚的统统都没宿舍,自己滚回家去住!

初中三年,那时候可能还不是很懂事,每年寒暑假回成都就是最爽的时刻,畅放了!后来上了高中后,慢慢醒了,知道了家里的很多事情,才把上大学提到了第一要务,从全班倒数几名开始追。。。

反正是,不堪回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