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万万没想到,那个张一凡竟然真得敲了登闻鼓去御前告他了。
不过人与人,肯定是不同的。
李佑这边,一边赶往皇宫,一边就有人给他通风报信,告知他在大殿内发生的情况,免得措手不及应对出错。
换了其他人,绝对没有这个待遇。
因此,等李佑赶到大殿的时候,心中已经有数怎么做了。
面对朱元璋,李佑只是喊冤道:「微臣前往柳家村,是因为知晓有人拿郑国公的名头在招摇撞骗。」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在场的郑国公常茂,当即发问道:「那日下官曾向国公求证,可否知晓柳家村,知晓张一凡,国公回答下官说是不知,是也不是?」
常茂当然有资格在大殿上的,一直在吃瓜看戏,结果没想到,竟然也吃到自己身上了。
对他来说,说实话,他也看不下张一凡的嚣张,此时听到李佑问他,便据实回答道:「是,我是不知道柳家村,也不知道这个人,从未见过!」
听到他们的对话,满朝文武感觉又有点峰回路转,难不成最终的真相是,这个张一凡竟然是诬告?
哈哈,这下好了,真要是诬告的话,非让陛下扒了他的皮不可!
一时之间,大殿内的大部分文武官员,都一下振奋了起来。
这个乡下小子,实在太嚣张了!
朱元璋听得也是眉头一皱,有关李佑见常茂的事情,他其实早就通过检校那边获悉了的。只是没想到,其中细节竟然牵连这么多。
就一个小小的柳家村,就牵扯到了燕王,韩国公,宰相以及郑国公!
眼前这个小子,还真是能折腾啊!
另外一边的张一凡听了,面对满朝文武不怀好意的目光,丝毫不惧,立刻接话道:「我从未冒充说我是郑国公府上的人,我只是说过,我烧制出水泥,是郑国公府上出了人力物力。后来才知道……」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朱元璋,感激地说道:「是东宫慧眼识珠,知道草民要烧制的水泥是个好东西,因此由太子妃调派了郑国公府上的人力物力给予了支持。」
他这个话一说完,大殿内的文武官员顿时立刻傻眼了。
闹到最后,竟然还牵扯出了东宫!
太子朱标也是无语,他也没想到,竟然吃到了自己的瓜。
虽然说,前因后果他其实都已经了解了。但是,他在之前是没想过要揽什么功劳的。毕竟从头到尾,他其实都不知道,一直到最后,才了解这个事情的。
如今,张一凡把烧制水泥的功劳送到了他的手里,难不成还不要么?
再说了,张一凡说得话,其实也是事实。只是这个东宫的功劳,其实是太子妃,和他这个太子是没关系的。
此时,看到所有人的视线都转头看向自己,朱标便点点头说道:「确有其事!」
就这么一句话,功劳到手,大妹那边也有交代,有赚无亏!
此时,他这么一说,那张一凡头上的招摇撞骗的帽子自然就不存在了。
并且因为太子朱标站了出来,大殿内的文武官员,一时之间都有些犹豫,想着还要不要继续下场去围攻张一凡了。
他们大部分人想着:也不知道张一凡在太子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这小子和东宫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为了讨好李家,或者说讨好宰相胡惟庸,而去得罪了太子,那明显就不划算的。
李佑这边,自然不傻,见太子发话了,便也改口说道:「下官之前并不知晓此等内情,在燕王殿下到了之后,才知是一场误会,便立刻就走了!至于说打击报复,觊觎他的水泥,这人没见过世面,如此瞧
不起下官也是情有可原!」
说完之后,他竟然还露出了笑容,对张一凡说道:「我这个人,记性比较好,当时什么人在场,说过什么话,都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我从来没有说过我的家世,对不对?」
他在说这个话的时候,说到「当时什么人在场」这几个字的时候,特意提高了一点声音,很明显是强调了一下。
张一凡当然听出来了,他这是在威胁,无非是强调朱镜静也在场。再闹下去,他就把这个事情也曝光出来了。
没等张一凡回他呢,就听他又继续说道:「当时是我的随从说了我的家世,我想阻止却是来不及。这个,我应该是没说错吧?」
「是你的随从说得,没错!」张一凡听了,看着他的眼睛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