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自敲定荆州方略后,营帐内日夜烛火通明,张合所率先锋军的每一步动向,皆有快马加急传报。
荆州局势如绷紧之弦,一触即发,长安这边同样暗流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逢纪悄然入帐,神色凝重:“主公,那黄巾余孽近日在青州又有复燃之势。虽说当年被朝廷与各路诸侯打散了大部,可残党蛰伏多年,趁着天下大乱,勾结当地流民、山贼,啸聚山林,打家劫舍,还扬言要重燃黄巾烽火,推翻汉室。当地官军围剿多次,皆是铩羽而归,若任由其坐大,恐成肘腋之患,危及咱们后方根基。”
袁谭眉间紧蹙,手指轻叩桌案:“黄巾贼寇,反复无常,着实棘手。不过这或许也是个机会,可命青州守将暂且围而不攻,佯装不敌,引其主力聚集一地,咱们再派一支奇兵,直捣黄龙,擒贼先擒王,将其头目剿灭,余众自会溃散。再者,可差人散布消息,言明朝廷既往不咎,招安条件优厚,分化其内部心志不定之人。”
正说着,审配匆匆赶来,拱手道:“主公,十常侍虽早已覆灭,但听闻宫中宦官势力又有死灰复燃之兆。一些小宦官趁着咱们忙于外事,暗中攀附献帝身边近臣,试图恢复昔日权柄,内外勾连,传递朝堂机密,若不早除,恐生大变。”袁谭目光一凛:“哼,这些阉党,竟还敢兴风作浪!审公,即刻清查与宦官勾结者,一个不留,连根拔起。另外,安排咱们的心腹之人入宫侍奉,务必掌控宫廷内闱动向,莫让献帝再被小人蒙蔽利用。”
诸事纷扰间,曹操营地却陷入诡异沉静。荀彧依计行事,暗中将各地分散屯粮之地细细梳理成册,以备不时之需。郭嘉却似有所察,某日寻到曹操,直言道:“主公,荀彧近日行踪颇为隐秘,常与各地守粮官密会,依嘉之见,恐有变故。虽说他一心为公,但袁谭诡计多端,保不准已暗中拉拢,不得不防。”
曹操目光深沉,把玩着手中令箭:“奉孝,吾亦有此顾虑。不过荀彧跟随吾多年,其忠心毋庸置疑,许是行事谨慎,怕粮草之事泄露。暂且莫要打草惊蛇,暗中盯紧便是。”
而江东孙坚,经山越一役,元气大伤,正于营帐内调养伤势。其弟孙静入内,忧心忡忡道:“兄长,我军新败,士气低落,战船器械损毁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战力。此刻袁谭又虎视眈眈荆州,若他得手,顺江而下,咱们危矣。听闻袁谭广纳贤才,不如咱们也效仿一二,开榜招贤,不拘一格吸纳英豪,充实军力。”
孙坚忍痛坐起,点头道:“贤弟所言甚是,速去办吧。另传令下去,加紧操练水军,修缮战船,虽一时难有大动作,但也不能松懈,以防袁谭突袭。”
袁谭这边,先锋张合已率兵潜入荆州边境,隐于山林密处,窥探刘琮、刘琦争斗局势。刘琮一派仗着蔡氏撑腰,愈发骄横,肆意克扣刘琦军饷粮草,引得刘琦麾下将士怨声载道。
一日,刘琦军中几位将领私下相聚,其中一人怒拍桌案:“这刘琮小儿欺人太甚!咱们为刘家拼死拼活,他却如此克扣,莫不是想逼咱们哗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了,投奔袁谭去,听闻袁公仁义,必不会亏待咱们。”
众人相视,皆有此意,正欲行事,却不知已被蔡氏眼线探知,火速回报。
刘琮大惊,急向蔡氏问计。蔡氏冷笑:“怕甚?那刘琦想反,咱们便先下手为强。可修书袁谭,言明刘琦欲勾结外敌谋逆,求袁公速速进兵相助平叛,待袁军一到,咱们再设法将其驱离荆州,这地盘,终究是琮儿的。”
刘琮依言照办,书信加急送往袁谭手中。
袁谭展信阅毕,心中暗忖:“这蔡氏母子,打的好算盘,想借吾手除刘琦,独占荆州,吾岂会遂了你们心愿。”
当下唤来逢纪,低语几句,逢纪领命而去,转而密会刘琦,将蔡氏阴谋和盘托出,刘琦又惊又怒,对袁谭感激涕零,愿率部投诚,只求保麾下将士平安。
此时,青州黄巾那边,袁谭派出的奇兵已悄然就位。为首将领高顺,率陷阵营将士如鬼魅夜行,趁着黄巾主力聚集庆功,防备松懈,一举杀入营寨。
高顺长枪舞动,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黄巾贼寇纷纷倒地,其头目尚未反应过来,便已被高顺生擒。余众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跪地乞降。袁谭招安令适时而至,大半黄巾残党就此归降,编入军中,青州之乱遂平。
长安城内,审配雷霆手段整治宦官势力,一时间宫中血雨腥风。
诸多小宦官被斩杀殆尽,献帝虽惊怒万分,却也无奈,深知自身势单力薄,难以与袁谭抗衡。
袁谭入宫面圣,恭声道:“陛下,臣此举实乃为陛下清君侧,保宫廷安宁。如今天下纷争,臣殚精竭虑,只为汉室复兴,望陛下莫要听信小人谗言,误信奸佞,坏了祖宗基业。”献帝面色阴沉,却也只能强压怒火,虚与委蛇。
荆州前线,张合依袁谭指令,按兵不动,静观刘琮、刘琦变局。刘琮久等袁谭援兵不至,心中慌乱,蔡氏更是每日哭闹,责骂刘琮无能。而刘琦在逢纪辅佐下,整军经武,势力渐盛,还不时派人骚扰刘琮营寨,荆州局势愈发混乱。
与此同时,曹操终是按捺不住对荀彧的猜疑,设下鸿门之宴,邀荀彧赴会。酒过三巡,曹操举杯道:“文若,你我相识多年,风雨同舟,可如今这乱世,人心难测。吾听闻你与守粮官过从甚密,可有此事?”荀彧心头一震,抬眼直视曹操:“主公,臣一心只为曹营安稳,分散屯粮乃是为防袁谭突袭,绝无半点私心呐。”
曹操凝视荀彧良久,缓缓放下酒杯:“吾信你,文若。但往后行事,务必告知吾一声,莫让流言蜚语坏了咱们君臣情分。”荀彧暗自松了口气,却也明白,自此与曹操之间,已有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隙。
袁谭得知曹操、荀彧嫌隙加深,计上心来。
他修书一封,故意泄露给曹操眼线,信中言辞恳切,邀荀彧弃暗投明,来长安共襄盛举,助汉室重振。曹操截获书信,勃然大怒,决意试探荀彧忠心。
他假意派荀彧出使长安,与袁谭议和,暗中却命人监视一举一动,若荀彧稍有异心,便就地格杀。
荀彧接令,心中五味杂陈,深知这是生死考验。行至半途,偶遇昔日同窗好友,现为袁谭谋士的辛毗。
辛毗劝道:“文若,曹营多疑主,你之才学何必埋没于此?袁公求贤若渴,胸怀天下,正是你施展抱负之地,不如随我同往长安。”荀彧长叹一声:“吾受曹操知遇之恩,虽有猜忌,却不忍背离。且吾一生只为兴复汉室,袁谭之心,真如表面那般纯粹?吾需再思量。”
待荀彧抵达长安,袁谭亲自出城相迎,礼遇有加,席间论及天下大势,袁谭侃侃而谈,言语间皆是对汉室尊崇、对百姓怜惜。荀彧心中暗生波澜,却未表露。几日后,荀彧返程,袁谭未强留,只赠厚礼,笑言:“望文若一路平安,他日若改变心意,长安城门永远为君敞开。”
荀彧回营,如实向曹操复命,曹操表面欣慰,实则猜忌更甚。而袁谭这边,通过荀彧之行,洞悉曹营虚实,知晓曹操虽未中计,但内部裂痕已深,只需再添一把火,便可燎原。
于是,他令逢纪将曹操暗中监视荀彧之事大肆宣扬,曹营上下议论纷纷,谋士武将人心惶惶,多有忧虑自身安危者,军心动荡初现端倪……
风云依旧谲诡,局势恰似乱麻,袁谭周旋其中,每一步皆慎之又慎,却也步步紧逼对手要害。新的权谋篇章悄然铺展,各方势力在这乱世熔炉中或挣扎、或蛰伏、或进击,未来棋局走向愈发迷离,可袁谭逐鹿之念坚如磐石,只待契机,再度落子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