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属灵书籍app > 第30讲 箴言一(第1页)

第30讲 箴言一(第1页)

把《箴言》放在《圣经》里有点奇怪,换做我们应该不会想要把《箴言》放在《圣经》里,但是上帝却这么做,所以《箴言》也是上帝的话。

第一次读《箴言》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是一大堆俗语,甚至很多是常识,只是那些常识并不常见。有些观察十分幽默,叫人想笑。而且《箴言》好像不太属灵,没有谈到私底下或是公开场合的灵修生活,都是一些很实际的事,有些事显而易见,“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这种话好像谁都会讲,对吧。“心中喜乐,面带笑容”,这我们都知道。“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还有“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已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这个观察很深入。

很多箴言听起来好笑的感觉多过鼓励,有些箴言甚至好像不太道德,比如说:“金钱万能,可以带你去见重要的人物”,可惜钦定本翻译成“人的礼物为他开路”,硬是把这句话加上了属灵的含意。但这里是指送红包,可以帮你打通一些关卡,这个观察是没有错,可是合乎道德吗?

很多箴言成了日常生活的惯用语,“不打不成器”的说法就是来自这卷书。“盼望迟迟不实现,令人忧心”,“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偷来的水是甜的”,“铁磨铁,磨出刃来”,我们很熟悉这些箴言,但是很多人用了却不知道典故,这些都是从《圣经》来的。

我们在《箴言》里面可以看见别人的写照,多话的妇人、唠叨的妻子,还有在街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爱来串门子的邻居、一来就不肯走,一早起来就情绪高亢的朋友叫人受不了。在这里会看见各种人的写照,但是你有没有看见自己呢?我想这是读《箴言》的关键,就像《雅各书》说的,读《圣经》就像照镜子,但是如果一读完就忘记,对你根本没有好处。

至少《箴言》描绘出人生真实的样貌,《箴言》不是描绘我们在教会中的样子,而是街上、办公室、商店还有家里的样子,所以《箴言》要强调的是敬虔是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敬虔不只是礼拜天在教会的表现而已,是看你平日面对各种情况时候的样子。

这卷书一共有九百条箴言,涵盖人生各个层面,涵盖各种主题,像是“智慧和愚昧”、“骄傲和谦卑”、“爱和情欲”、“财富和贫穷”、“工作和休闲”、“主人和仆人”、“丈夫和妻子”、“亲戚和朋友”。我常觉得“亲戚朋友”这个词很好笑,像结婚请客的时候要分成亲戚和朋友两个名单,一个是你必须要请的名单,一个是你想请的名单,好像亲戚不可能做朋友一样。另外也谈到“生命和死亡”,什么都谈。

所以这卷书跟我们很有关系,但是跟信仰无关,这卷书没有提到祭司和先知,有提到君王,但就这样而已。我们会称这为“世俗的生活”,但这样讲很危险。《圣经》上没有“世俗”这个词,我们不应该使用,但我已经听到这里有人聊天的时候这样讲。在上帝的眼中,只有“罪”才算是世俗的事。

希腊思想才会把生活划分成神圣和世俗,千万不要说你从事“世俗”的工作,因为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这是指“犯罪”的工作,你不该从事这种工作。每一种工作在上帝的眼中都是神圣的,不管你是电脑操作员、计程车司机或传道人,上帝宁可要一个尽职的计程车司机,而不要一个偷懒的宣教士。在上帝的眼中,所有的工作都一样神圣。所以要纠正这种观念,不要把生活划分成两边,一边神圣,一边世俗。《箴言》所要讲的就是怎样在这个俗世活出神圣的生命,并且把世界变成神圣。

上帝关心生活的各个层面,所以这卷书在讲我们平时的行事为人。我们平时并不是呆在教会里,我把它叫做“美好人生的关键”。

什么是“美好的人生”?有出电视喜剧叫《美好人生》,剧中给美好人生下了一个诠释,但《圣经》的诠释很不一样。一般人说的美好人生通常是指物质方面,《圣经》却是说道德方面。《圣经》所说的“愚昧”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智慧”也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

简单地说,《箴言》这卷书在讲如何善用人生,也在讲如何虚度人生。愚昧的人虚度人生,智慧的人懂得善用人生。当你临终时回顾这一生,会觉得白过了一生吗?还是觉得善用了这一生?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很容易虚度一生。

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没有第二次机会。因为你只有一个人生,你只有一个昨天,千万不要虚度;你只有一个今天,千万不要虚度,时光不能倒转。

我父亲以前常常告诫我们,“人生很短,禁不起浪费一分一秒,但是人生的长度,足够你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箴言》这卷书的重点是不要愚昧地虚度人生,不要等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绕了一圈回到原点、还是一事无成。当你临终回顾这一生的时候,应该确信自己善用了这一生,完成了上帝在我身上的旨意,懂吗?《圣经》有几卷书称作“智慧书”,就是这个缘故,《圣经》是要让我们更有智慧,《圣经》不会让你更聪明、更厉害,不会让你更受欢迎、更有名,或是更有钱,但《圣经》能让你更有智慧。所以上帝给我们这卷书,像是《箴言》这样的书,或者是像新约中的《雅各书》,都是在讲智慧的书,要给我们智慧、善用人生。

“救赎”这个词很接近“废物利用”这个词,二次大战的时候很流行用“废物利用”这个词,按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回收”。我每次谈到“救赎”的时候,都会用“回收”这个词。每次有人问我从事什么行业,我都会说是“回收业”,对方听了都会微笑,好像觉得这个行业不错。如果他们问我回收什么,是金属铝制品还是纸张,我就说:我回收人。因为人才是最大的问题,人才是污染地球的罪魁祸首。所谓“回收”,就是在东西丢掉之前把它抢救回来,重新利用让它恢复原来的用途。今天什么东西都能回收再生,比方像是瓶瓶罐罐,或是报纸等等。

耶稣说:“地狱就像一个垃圾场,好比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谷,所有的垃圾都往那里扔。”所以耶稣每次讲到下地狱,都是用“扔”这个动词,祂不是说上帝会送你下地狱,而是说你会被扔进地狱,因为我们丢垃圾时都是用“扔”的。但是你可以把垃圾抢救回来,回收之后可以再利用,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正是“救赎”的含义,上帝在回收世上的罪人,好叫他们可以重新再生,恢复原来的用途,了解吗?这就是“救赎”的含义。

救赎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垃圾被扔掉以前把它回收,所以上帝的工作是把罪人变成圣徒,把愚昧的人变成有智慧的人。简单地说,上帝的救赎就是把愚蠢的人变成明事理的人。耶稣舍命就是这个目的,祂舍命不只是为了救我们脱离地狱,祂是为了回收我们这些人,祂为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公义。祂说:拿你的罪来交换我的公义,我要把你回收,让你能够再度侍奉上帝。救赎就是这样。

愚蠢的人会虚度人生,明事理的人会善用人生,了解吗?所以,《箴言》是在讲我们得救是为了什么,不是讲谁拯救了我们,而是讲我们得救是为了什么。我们经常会引错新约的经文,《圣经》说“上帝能够拯救人到底”,我们却把它诠释成“上帝能够拯救最坏的人”,但《圣经》的意思不是这样,《圣经》是说“神能够拯救,让人恢复到最好的状况”。重点在于人能够恢复到什么状况,上帝拯救我们,让我们成为明事理的人,能够善用人生,再度被祂使用。所以,我从不说我已经得救,而是说我正在得救的过程,我是在迈向救赎的过程中,我还没有完全得救,我这个身体尚未得救,仍要被扔进垃圾堆,但我的身体会得着救赎,我会得到一个新的身体。所以救赎不只是救人脱离罪和愚蠢,而是使人恢复圣徒的身份,使人明事理,为上帝善用人生。

所以《箴言》是在讲得救以后要怎么做,当然有人会说很多智慧不用看《圣经》就知道。没错,因为男女都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人多少有一点智慧。可是人的本性并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善用人生,人的智慧很有限,必须得着救赎之后才有能力。唯有被基督救赎之后,才有能力善用人生,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世人的智慧其实是愚蠢的,最终会带人走向死亡和地狱。不管我们对人生有多少片面的智慧,整体说来其实非常愚蠢,应该全都扔掉。

上帝是一切智慧的源头,《圣经》说“祂是全智的上帝”,只有祂是有智慧的神,祂有无穷的智慧,祂会白白把智慧赐给人,但我们往往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这些智慧。上帝选择透过别人来传给我们这些智慧,尤其是透过我们的父母、还有祖父母,以及经验比我们丰富的人,他们的人生吃过苦头,我们如果向他们学习,就可以因此得到智慧,只可惜很多年轻人往往不肯听父母的。

我记得有一对基督徒男女说他们想要结婚,但是双方父母都不同意,可是他们认为没有关系,因为父母都不是基督徒。我说:你们这样讲很愚蠢,他们的人生经验比你们丰富,也很了解你们,你们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基督徒特别不喜欢向非基督徒学习。

耶稣曾经有一个比喻,谈到一个不义的管家,那个故事很特别,在那个比喻里面,每个人都很坏,然而耶稣却说:有时候黑暗之子在某些事上比光明之子更聪明。耶稣这句话确实没错,所以我们要获得智慧。

我在讲《列王纪》的时候说过《箴言》的作者是所罗门,他在登基做王的时候只向上帝求一样东西。上帝对他说,你要什么我都愿意给你,他求了智慧,上帝就给他智慧,还赐给他别的,像名声、权力、财富,但他得到了治理人的智慧,能做公正的审判。一个很经典的判例是,两个妓女在争一个婴儿,两个人都争说那是自己的孩子,所罗门就说不如把孩子切成两半。很有智慧。

上帝说:我要给你辨别是非的智慧,如果你……。“如果”真是《圣经》上最重要的一个词,上帝的应许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你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会给你辨别是非的智慧。我们需要留意上帝应许的条件,祂想要赐福给我们,只是祂有先决条件,那是我们必须留意的。

所罗门的智慧远近驰名,连示巴女王都亲自前来,不只看他的财富,还有听他的智慧之言,她是女王,很需要智慧,她心想:我可以从哪里得到智慧呢?听说犹太王所罗门很有智慧,我应该去见他才对。于是她从所罗门那里学习智慧,她一定坐下来听了很多箴言。

所罗门收集了很多箴言,就像他收集妻妾一样,他收集了九百条箴言和七百个妻妾。我曾经说过他写了三卷书,《雅歌》、《箴言》还有《传道书》。他年轻的时候写了第一卷书《雅歌》,这是讲内心感情的一卷书,充满了情感,这个年轻人被恋爱冲昏头,完全忘了上帝的存在。《箴言》是中年人写出来的书,我认为这是讲意志的一卷书,基本上是一卷道德的书。至于《传道书》则是讲心思的一卷书,基本上是一卷理性的书,是他默想人生百态所写出来的哲学书,不管最后有没有达到目的。所以这三卷分别是年轻恋人、中年父亲和老哲学家写出来的智慧书,全在讲智慧,大多从是负面的经验写出的负面忠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别人的错误学到智慧。他亲自编写这些箴言,他有这方面的才华。

所罗门可以把自己的观察简洁有力地作个结论,但是他也会收集其他的箴言。很有意思的是有很多箴言来自阿拉伯人,是从阿拉伯的哲学家、从阿拉伯的哲学家那里收集来的。还有一整章是埃及箴言,很可能是从他的妻子、法老的女儿那里收集来的。因为所罗门知道世人也有一些智慧,他不介意收集别人的智慧,只要上帝也认同就好了,他会从上帝的观点来诠释那些箴言,当然别人并没有那么做。这是秘诀,你可以从非基督徒学到常识,但非基督徒不是从上帝的观点来看、是错误的架构,你可以重新在上帝的架构里来看那些智慧,所以在《箴言》里提到上帝九十次,而且是用上帝的名字“雅威”,也就是以色列的神,不是随便一个神,而是清楚地高举以色列的神。上帝真奇怪,竟然会选择犹太人,但更奇怪的是,很多人选择犹太人的神,却藐视犹太人。犹太人的神才是真正存在的神,所有的常识都需要放在这个架构来看。

这卷书中有部分箴言是多年后由希西家收集的,他收集从所罗门时代口语相传下来的箴言,不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这卷书后面有一部分是所罗门的箴言,却是多年以后由希西家的文士收集的,所以是混合的箴言。可见这卷《箴言》显然不是在所罗门时代完成的,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可能是在西元前550年完成的。

那么在谈《箴言》这卷书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这卷书的特色,这卷书有三大特色,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这卷书是在讲箴言。这句话好像很明显,我的意思是说这卷书重点是在讲箴言,并不是在讲应许;这卷书在讲箴言,箴言就是箴言,并不是应许。但我常常听到人引用箴言,把箴言当做是上帝的应许,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箴言和应许的差别的如下:先来看一下“箴言”这个词,这个词来自拉丁文的“pro”,意思是“为了”,而“verba”意思是“话”,所以“proverba”(箴言)是指给某种情况的话,是适合那种情况听的话,古今都能适用,它简单扼要地说出了人的经验。箴言的希伯来文是“mashal”,意思是“相像”,拉丁文的“proverb”(箴言)意思是指给某种情况的话,希伯来文的“mashal”(箴言)意思是“相像”。耶稣的比喻就叫做“mashal”,意思就是“就像这样”。

平常如果向小孩子解释某件事的时候,你会说:这就好像是……。希伯来文的“mashal”(箴言)意思就是“就像这样”,“就像这样”。耶稣有一些比喻,一开始就说“天国就像这样”。“就像这样”,一般的智慧就是这样传承下去。

——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就像这样……

你把智慧传下去,为什么你不应该碰那个、为什么你不应该吃那个,所以箴言是对人生一般性的观察。

至于应许则是特殊的承诺,这两种要分得很清楚。箴言是一般性的观察,应许则是特殊的承诺。我尽量解释得简单一点,比如下面这句箴言——“大卫鲍森重视守时”,这是真的,我很讨厌迟到,很抱歉今早我迟到了,我不喜欢迟到。这是一句箴言,是个一般性的观察。如果了解我这个人,就知道这句话是真的。可是“大卫鲍森重视守时”,并不代表说大卫鲍森答应九点十五分前到。这完全是两回事,所谓答应是一种责任。如果没有照那句箴言去做,不需要被责怪;可是如果不遵守承诺就会被责怪,各位了解吗?所以箴言只是一般说来是真的,但不是永远为真。

我们不该期待箴言能够适用于各种情况,这样你们明白吗?但是我知道有一些人把箴言的话当成应许,期待上帝实现那个应许,结果事与愿违,然后信心就动摇了。因为他们把一般性的观察当成上帝的应许。但是,箴言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我举个例子,“诚实为上策”,这句话就一般说来是真的,但我知道有人因为诚实而损失金钱,有人因为诚实而失去生意,这句话不是永远为真,但一般说来是真的,了解吗?所以,诚实一般说来是上策没有错,但是在有些情况底下诚实就可能是下策。

而且有些箴言显然是互相矛盾,来看两个例子,“欲速则不达”和“举棋不定,坐失良机”,这两句箴言刚好相反。如果你去参加一个古董拍卖会,你要应用哪一句箴言呢?是“欲速则不达”,还是要用“举棋不定,坐失良机”这句呢?了解我的意思吗。各位记不记得《箴言》有一节经文说:“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但是下一节却说:“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在同一章箴言里面本身就出现矛盾。所以智慧就是在某个情况下知道要应用什么箴言,了解吗?

箴言是一般性的常识,但是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需要有智慧才知道要应用哪个箴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