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风花雪月分别是谁 > 第三章 一庭幽怨燃烧的爱与痛(第2页)

第三章 一庭幽怨燃烧的爱与痛(第2页)

此种情节,在中国士大夫中由来已久,我们可以从那些诗词中窥见一斑:

王维在《清溪》里有“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元结在《贼退示官吏并序》中有“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綦毋潜在《春泛若耶溪》中有“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岑参在《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有“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韦应物在《东郊》中有“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李颀在《送陈章甫》中更是明确说“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如此千年绝唱,一直不绝于耳!

事业不得志,爱情不中意,家事国事接踵扰闹,让吕碧城原本亢奋的心渐渐柔静下来,在长长的忧思中,开始思虑人生的终极归属问题,慢慢地她靠近了宗教。

一说是宗教是人对诸多自然现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而杜撰的世界,如此说来,便将宗教那份神秘、深奥压得及其扁平。与其坚信这样一个所谓科学的结论,还不如说宗教源于人对诸多社会生活无法全然适应而产生的终极人生探寻。不是吗?又有哪一个宗教大师不是大智慧者,又有哪一个宗教长者不是经历了红尘种种呢。

虽然宗教讲求苦求勤悟,但那份慧根是必须的,吕碧城便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慧根。

一次,吕碧城跟友人朱建霞一起去看人扶乩。之前,吕碧城对此并无半点信任,不过现场看到赋诗一首:“江上谁家玉笛声,绿波如镜月华清。似闻天际仙人过,半拥朱霞出碧城。”如此之巧,一首诗将她们两人的名字都包括了进去。尽管此事让人生疑的成分很大,不过吕碧城似乎竟然被拨动了慧根,不然她怎么会发出:“小隔蓬莱亿万年,飞花弹指悟春玄。瑶池旧侣如相忆,乞向愁城度嫡仙。”之感呢?

1916年,吕碧城正式向陈撄宁道长探求道家玄理。

陈撄宁何许人也?他从小便接受良好私塾教育,儒学根基深厚,十五岁便游名山寻师访友,步入了“学仙”之域。他眼中的“仙人”并非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空虚之物,而是“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锻炼而成的长生者”,只有动静合一,归返自然,才能练成如此“仙学”。

吕碧城的聪颖、灵慧加上强烈的求知欲,让陈撄宁将其看成是传扬女丹道学的最佳人选,为此他在吕碧城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道家讲求男女双修说,陈撄宁与吕碧城间的道缘便脱离、甚至是淡忘了了性别。不过对男女共炼女丹后会成为必然的伴侣关系,吕碧城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通融,这便是她为什么没能炼成女丹,最终皈依了佛门的缘故。

为此她在诗中如此表态:

妙谛初聆苦未详,异同坚白费评量。辩才自悔聪明误,乞向红闺恕狷狂!

一著尘根百事哀,虚明有境任归来。万红旖旎春如海,自觉轻裾不回。

不管我们不得而知“尘根”为何,但吕碧城决意放弃道学,已然明显不过。

陈撄宁希望她能回头,便和诗一首:

蒙庄玄理两端详,班史才华入斗量。莫怪词锋惊欲耳,仙家风度本清狂。

翠羽明珠往事哀,化身应自蕊宫来。天花散后空成色,云在青霄鹤未回

不过吕碧成的别离之心已然明显、坚定,陈撄宁也只能深表遗憾了。

失去如此一个能跟自己志同道合者,陈撄宁常年难以忘怀,在十四年后得知吕碧城皈依佛门,在写给朋友的信中,陈撄宁提到:“当日吕女士对于道学是无所得,若果有所得者,后来必不致而学佛。”这种念想,竟然在十多年之后还能如此清晰、浓烈,个中情意,旁人或许不得而知。

中年的吕碧城,通过经商获得了丰厚的资产,就物质而言,她无疑是一个充实的人。马斯洛曾有论:低级需求得以满足,人便能追求高层次需求。吕碧城的追求似乎必然从物质转为精神。

她偶然遇见了佛教,又或许这种相遇是前世修来的缘,其实不管是谁遇上了谁,最要紧的是佛教教义跟她对苦难与死亡的认识产生了共鸣。她一直在和苦难斗争,虽然更多的时候我们看不见,佛教的教义成了她最得意的武器,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她对苦难竟然依恋和渴望起来。

惘惘的威胁,我们不也在生活中常常感受到吗?虽然现在已不是乱世,也没有战争,哪里来的威胁呢?难道你就没有在睡梦中惊坐而起,郁郁地望着窗外黑沉沉的天空过?你就没有陡然而生一种生活的恐惧感,觉得前途渺茫过?

生活就像是在一条黑暗的甬道中行走,虽然你能想着出口处的光明,或许你还提着摇曳的灯笼,但那颗胆怯而又敏感的心却是天然存在的。这颗心在吕碧成年幼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

尽管吕碧城后半生多次企图循着宗教寻求生命的真谛,她也是一个至诚至忠者,但无论何时,她那自主自立的心性都没有改变过,对陈撄宁她固然是崇拜、倚仗,不过她并非是一个盲从者,遇到疑问便要求证。

红尘滚滚,痴痴情深,有一半清醒,有一半醉,世俗烟火会将我们一个个熏成皮笑肉不笑,不管你是贩夫走卒还是帝王将相都难逃之劫,不同的只是你的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人心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世俗这样的烟熏火燎,早早地就变色了;人心又是最坚韧的,虽然它已由赤红变成焦黄,但那只是表面,它的深处永远保持着那份天然的颜色,这也是无论我们在喧闹中多么圆滑,多么世故,到了书屋,到了深夜,总会有一些莫名的无聊与无助感的原因。

有的东西是你一生无法选择的,譬如你的出生地,你的性别,你的父母,你的家庭……如此一来,你要学会的便是接受,因为无论你如何不情愿,如何反抗,那都是既定事实。

我们能改变的,只是我们出生后的一些境遇而已,所以人生就是在定与不定之间徘徊,而聪明的人懂得适时转换,该接受的时候接受,该努力的时候努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想做个聪明人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