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时,已经步入小学四年级的我,开始遭遇到严重的校园霸凌……”。
“……面对这些经常发生在校园的欺辱打斗事件……校领导与老师们,往往只会顾及几名尖子生的安全,而对于其他同学的遭遇,更多的,则是采取一种「小孩子打架,没什么大不了」的和稀泥态度……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与不作为,使得此类霸凌事件,在校园内外变的愈发频繁……”。
“……那时,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一些坏家伙的欺凌……我开始主动讨好与结交另外一些「颇有势力」的校霸朋友……希望通过用这种「拉帮结派」或是「站队」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甚至,后来在几次校园暴力事件中,我还为那些真正动手的人,承担了站岗、望风、报信的职责……”。
……
“……十一岁时……”。
“……十三岁时……”。
……
渐渐的。
「赵凡」将一件又一件,他认为存在「道德争议与瑕疵」的事情,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
像是一个生命即将枯萎完结的人,在做着临终前的最后忏悔。
又像是一个虔诚的修行人,在应用某种不可描述的功法,排出着潜藏在精神记忆深处的瘀血和流毒。
只听他继续喃喃的说道:“……回首过往的那些不堪,即便现在的我,觉得如何懊悔与痛心……可当时的自己,却如深陷迷局中的孩童般,无法自持……”。
“……如今的我,能够想象,当时被我言语侮辱的同学「马小花」,会有多么的痛苦与难过……可我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无法再向她真诚的表达我的歉意了……”。
“……彼时的我是那样的愚痴,却总是自以为掌握有高人一等的眼光与智谋……我不但缺乏对他人现实处境的体会,还自诩天经地义般的,通过诋毁中伤他人,来展示自己的强大……”。
“……我真的能算是一个好人吗?……我已经不能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可是,很多的事情,我真的有的选吗?……我没的选,不是吗?……”。
……
“……无上前辈……我的父母,最早都出生于乡村农户之家……后来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时代变迁,他们相遇结婚,获得了「城市户口」,成为了「城里人」……”。
“……可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在成为「城里人」后,却成了最看不起「农村人」的那一类人……他们总是会在话里话外,讥讽「穷亲戚」们的落魄与寒酸,炫耀自己成为「城里人」后获得的各种优渥待遇……甚至,哪怕是与乡下人礼节性的握过一次手后,他们转过脸,都会比往常,更加仔细的用洗手液清理手心……”。
“……可是,如此这般的人与事,又何止只有我的父母呢?……我见过许多人,他们在口号上,在工作报告上,如朗诵诗歌般写着,要感恩农民,感恩工人……他们说这些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是最为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
“……然而,一转头的机会,他们就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如果不能好好学习,当大官,赚大钱,就只能被迫回老家种地,当农民,或者进工厂打螺丝,当工人……那样的话,是没出息,没本事的表现,不但让家里跟着丢人,还会让家族蒙羞……”。
“……更有甚者,许多人明明吃着、用着、剥削着农民与工人产出的各种价值……反过来却利用各种策略手段、文化把戏,把自己包装成农民与百姓的主人、恩人、不可忤逆之人……他们拿着剥削来的财富,享受生活,装点荣华,挥霍无度,然后,又告诉农民与工人……这是因为他们聪明、勤奋、天生尊贵……他们想方设法的在各种媒体的意识形态输出中,试图让那些只能维持生计的农民与工人,觉得自己是无能的、低贱的、愚蠢的、懒惰的……”。
“……尤其是那些古代的奴隶与封建王朝……辛勤劳作的人民,劳动供养着全国的权贵豪绅,可他们不但见到皇帝要下跪,见到皇帝的奴才,也要下跪……而无数学子渴求的金榜题名……不过是想获得一个,给皇帝当奴才的机会……”。
……
「赵凡」说着,仿佛在表达的过程中,回归到了某种完全的赤诚。
他不是想要向「无上」老者抱怨什么,而是如一名医者解剖尸体一般,将自己这么多年来,所经历的困惑、迷茫、矛盾、一一列举,和盘托出……
只听他继续追忆道:“……还记得小时候,我曾有过那么三四个,关系非常要好的幼时玩伴……有那么一两年,在做着「过家家」、「捉迷藏」的游戏中,我们度过了一段人生中,可能是最为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直到后来,我们那看似单纯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
“……在我们进入学校之后,相对于幼年玩伴之间的友谊……父母们,好像更在乎我们的考试成绩……逐渐的,几个家长们之间,便滋生出了一种奇怪的默契……”。
“……奇怪在哪里呢?……我们的父母家长,开始非常热衷于在日常的闲谈中,攀比我们的考试成绩……当然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并不是仅攀比孩子的考试成绩,他们几乎攀比所有他们认为好的东西……”。
“……只不过,托他们攀比的福气……每次期中与期末考试后,我们几个玩伴中,成绩相对最差的那一个,都会因为「给父母丢脸的缘故」,而在回家后,免不了挨上一顿暴揍……”。
“……慢慢的,这种攀比,也渐渐被延伸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谁家的孩子在知识竞赛,运动会上获了奖?那么没有获奖的孩子,回家后,便免不了要受一顿责骂与体罚……谁在家长会上受到的表扬?那么没有受到表扬,或是受到批评的孩子,回家后便不是挨骂,就是挨揍……”。
“……那个时候的我,真的知道什么是善恶是非吗?……其实不知道……我曾一度认为,我是不是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完全取决于:是否听从顺从父母的话?是否在可供比较的活动中,给父母争光长脸了?……是否在人前人后,表现的比其他孩子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