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子名唤吕韵,说是袁家的表亲,自己的母亲和袁家的老太太,是堂亲。
袁家老太太早已不在人世,个中详情早已无从探究,只是吕韵在门前闹的着实狠了些,将人撵出去,也会伤了袁家的脸面。
于是,这个不明不白的表姑娘,便在袁府住了下来。
袁明的母亲是个温婉的大家闺秀,见吕韵流落于此,难免心中同情,是以吃穿用度,都不曾苛待过,甚至关照了府中之人,对这个表姑娘,皆要以礼相待。
是以吕韵在袁府过的很是滋润。
袁父接管了袁母陪嫁的铺子,数量繁多,早出晚归的。平日里也只留袁母一人在家中操持。
吕韵知道了,便时不时的还会自己做些小点心,绣些孩子的小玩意儿,送到主屋来,与袁母一起逗弄孩子,说话解闷。
这一坐,便是一下午,直到天色黑了,袁父归家,才施施然的起身告辞。
袁母心善,怜她孤身一人,总留她一起用饭。
吕韵上门投亲之时,亦是双十之年,在女子之中,年岁也是大了些。
袁母总带她出门应酬,想着若是有合适的,便给她说门好亲事。
可不想刚把此意道明,吕韵却直接跪了下来,哭的不能自已,拿着绢丝满绣的锦帕捂着脸,说自己什么都不图,只求有口饭吃,求弟妹不要赶她出门。
袁父晚上归来之时,恰好便听到了这一句。
这一晚,袁父与袁母罕见的吵了一架。
袁父只说,不过多双筷子的事,何必做的那么难看,将人往外撵。也不听袁母解释,晚饭都不用了,只说铺子还有些事,扬长而去。
袁母一肚子委屈,自也是无从说起。
自那以后,吕韵便很少再来主宅闲坐。袁母以为她有了心结,时常去唤她,想要解释,皆被婉拒。
那会袁明也渐渐长大,顽皮了些,袁母便不再过问,一心一意扑在了孩子身上。
直到有一天,袁明顽皮,风筝飞到了吕韵的院子里,袁母带人去取,撞见了衣衫不整了吕韵,和袁父。
袁母不可置信的看着二人,抖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吕韵却又是跪倒在地,说是自己一厢情愿,弟妹切勿与弟弟生出嫌隙,她自己情难自控,都是她的过错,再也无脸在袁家了,这边收拾东西滚出去。
吕韵不算是有姿色的女人,却很会哭,哭的一脸都不狼狈,梨花带雨般的,连着鬓边的金步摇都晃的恰到好处。
后来,那事便不了了之。
吕韵被关在院子里,袁父也自知做的不对,再加上袁家的家产,大半之数都是袁母的嫁妆,娘家亦是富贵,自不敢多说什么,许是心虚,对袁母格外殷勤。
只是脏了的人,再怎么清洗,都是脏的。
袁父和袁母之间,到底生了龌龊。
袁母经常对着一脸天真的袁明暗自垂泪,袁父见袁母对他爱答不理的样子,时日久了,便不再殷勤,常宿在书房里。
原本恩爱的夫妻二人,也只剩个在外面面前才有的相敬如宾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