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荆州的三郡要地,稳住了半壁江山。
甚至带来了继续北伐扩大战果的可能。
但是让司马曜担心的是。
桓氏一门不单是要北伐,还有可能再来一次东征。
比起控制兖州、徐州、豫州的陈郡谢氏。
出镇荆州的谯国桓氏更让朝廷头痛。
至少陈郡谢氏和司马宗室没有深仇大恨。
谯国桓氏,主家在谯国龙亢县。
两汉时便,以《尚书》为家学,成为经学世家。
曹魏之时,出身龙亢桓氏的大司农桓范,是曹爽的智囊。
“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出阁者,皆杀之。”
高平陵之变后,遭到清算的龙亢桓氏成为了不得入仕的刑家。
从世家成了刑家。
这种落差,除了让桓氏子孙东躲西藏之外,更和司马氏一族有了累世之怨。
在八王之乱中,桓彝以武职投靠了琅琊王司马睿。
顺势成为了拥立晋元帝的核心成员。
靠着平定王敦之乱和“江左八达”的名声。
一手将谯国桓氏推上了世家门阀的位置。
可惜在苏峻之乱中被害。
桓彝有五个儿子
长子桓温、次子桓云、三子桓豁、四子桓秘、五子桓冲
要是他们都安于现状,靠着门荫混个一官半职,成为博取清誉的世家子弟。
那司马曜现在就不用那么头痛了。
尤其是长子桓温,一个十五岁就枕戈泣血,誓报父仇的狠人。
也是这个狠人,让司马家知道了什么叫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借着平定成汉的功绩,桓温起西府军五万,顺江而下,进逼建康。
被会稽王司马昱劝回了荆州。
之后,开始带头打压颍川庾氏,和陈郡殷氏、袁氏。
独揽大权的桓温最终开始了对司马家的报复。
大肆屠戮司马宗室,又准备行伊霍之事,擅行废立。
要不是陈郡谢氏出面调停。
这半壁江山可就姓了桓。
作为谋朝篡位的范本,司马家可太清楚。
对外建功只是第一步。
因此,朝廷会防备任何立下军功的世家。
相比之下,陈郡谢氏真是忠不可言。
至少他们暂时还没有带兵进京的迹象。
而且,对付谯国桓氏,还不像对付陈郡谢氏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