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间房子的一个小门进去,穿过破屋子,里边别有洞天,一个小广场,一半是山洞,一半是露天,山洞的涯壁下摆着几门迫击炮和几张残破的桌椅。
大家被示意蹲坐在地上,然后有个穿着深蓝波卡的女人给他们发矿泉水,每人一小瓶。边上的女人穿着不同颜色的波卡,她们不住地打量着地上的女记者。
这时,那个同车来的小头目从山洞里走出来,用枪指着陈小山说:“你起来,跟我走。”
大家开始感觉害怕了,仿佛像所有的绑架报道一样,如果政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个被枪毙或者砍头,而陈小山就是第一个。
陈小山站起来的时候,萨依拉拉着他的衣服,哽咽着,就要哭出声来,眼泪顺着她的小脸往下流。陈小山拍了拍她的肩膀,用中文说:“放心,没事的。”这句话更像是在安抚大家。
沿着山洞往里走,一个洞套着一个洞,靠油灯照明,大概走了一百来米,里边出现一个亮堂的大厅,大厅里的景观和外面的破落截然不同,简直像个宫殿。
被磨平的壁墙上画着许多古怪的画像,有人物,还有动物,头上是一个勾勒着白底蓝边的穹顶。这种地方,陈小山在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想象过,尤其在他习读阿拉伯语言的时候,他总是幻想着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个老者坐在上首,不停地给围坐在他身边的人讲解诗文。
大厅的中央有一块大大的地毯,坐着5个穿白袍的大胡子,其中一个正如他想象中的白胡子老头。或许他们就是这的头领了。他们刚开完会或者刚做完礼拜,看着陈小山两人走进来,都站了起来。
没等他们开口,陈小山就给他们鞠了个阿拉伯式的躬。
“你叫什么名字?”老头问。
“陈小山。”
“你是怎么学会我们东拉夫语的?”
“我从小就学过,祖传的。”陈小山又想起他惯用的伎俩,攀老乡。
几个人惊奇地看着陈小山,这个中国人居然能说出这么流利的本族语言。老者走了过来,上下打量陈小山。
“那你的祖先是?”
“根据记载,我们的一个祖先叫阿卜杜勒…卡瑞尔,他说的就是这种语言。”陈小山清楚地记得涂山书院的一本古籍上就这么写的,于是随口而出。
陈小山又诵读了一段古籍的开篇文章《安弥颂》,所有人听完都面面相觑。这篇《安弥颂》是他们东拉夫人的经典,只有东拉夫的后人知道,外人绝对不可能了解。
接着陈小山不知不觉念道:“惟有真主,其内心只要有一颗大麦那般重的信德,将来他就能从火狱里脱险。惟有真主,其内心只有一颗小麦那般重的信德,将来他就能从火狱里脱险。惟有真主,其内心只有一粒尘星那般重的信德,将来他就能从火狱里脱险。”
老者走过来,拥抱了一下陈小山,然后拉着他坐在自己身边,并亲自给他倒了一杯奶茶。
在他们的询问下,陈小山将涂山的传说改为东拉夫人的一段传奇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阿卜杜勒…卡瑞尔的人在海上经过千辛万苦来到一个叫涂山的岛上,建清真寺,呼唤民众信奉真主,可后来整个岛屿被外族侵占,岛上的居民遭到追杀,阿卜杜勒…卡瑞尔携带着妻儿老小,逃到中国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安定下来,繁衍生息。这种语言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在传到了陈小山这一代。
陈小山绘声绘色的讲述,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老者激动地拉着他的手,仿佛是看到了失散多年的子女,老泪纵横。
“现在会说东拉夫语的人已经不到3000人,真没想到,在国外居然还有人会说我们的语言,并且知道我们的圣典。你一定是我们阿卜杜勒家族流落在海外的传人,感谢真主给了你光明,让你找到了回家的路。”
每个人又重先给了陈小山一个欢迎的拥抱。似乎有点假,但一切只能顺其自然演下去。
没想到这种平时并没好好学习的语言,居然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陈小山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了。
………【第三十六章 另类生活】………
在外面的同行一直等不到陈小山出来,都垂下脑袋,寻思着:也许陈小山再也出不来了,下一个会轮到谁呢?
萨依拉站起来想冲进洞去,但被两个女人强拉着。她泪流满面,哭着闹着要去看看陈小山到底怎么样了,几个女记者也站起来,不停地安慰她。
“小陈福大命大,一定会没事的。”这种时刻,只有求老天帮忙了。
他们着急的时候,北京已经在开新闻发布会了:十几名中国记者在巴国采访时失踪,暂时还没有任何组织发表声明对此事件负责,政府正加紧联系各方,寻找失踪人员。
小广场上,几个绑匪仍然端着枪,警惕地看守着这些人。和电视上见过的一样,恐怖分子都长着一副凶恶的脸孔。
让人欣喜的是,陈小山安然无恙地出来了,而且面带微笑,后面跟着的是那五个头领。
萨依拉不顾一切地冲上去,紧紧地抱着陈小山,像是经历了一场生死,陈小山从地狱回到了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