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青鸟计划对于大学生有什么用 > 第20章 莫里斯梅特林克 1(第1页)

第20章 莫里斯梅特林克 1(第1页)

9世纪末20世纪初象征主义兴起,并最早表现在诗歌领域,以19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为先驱,其后,象征派三大先锋兰波、魏尔伦、马拉美都写出了出色的象征主义诗歌,但这些人在诺贝尔奖开始颁发前都已经辞世,所以很有趣的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象征主义作家不是诗人,而是戏剧家——梅特林克。

命运的转折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年8月29日出生于比利时法兰德斯省根特市的一个公证人家庭,家境富裕。父亲非常喜爱园艺和养蜂。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梅特林克从小就常和父亲一块儿种植花草,喂养蜜蜂。这些经历对梅特林克日后的情趣和爱好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梅特林克在闲暇时总是如饥似渴地阅读众多的文学作品,如蜜蜂采蜜般地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和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4年,12岁的梅特林克进入耶稣会举办的圣-巴尔勃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是一座享有“比利时作家摇篮”美誉的中学,梅特林克在这个“摇篮”中度过了他快乐的少年时光。此时的他已经表现出对文学的特殊喜好,他追求光明和美,那个时候,他就已经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开始尝试着写一些小诗或短文来表达他幼小的心灵对神秘世界的理解了。但是,他的父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律师,遵照父亲的意旨,中学毕业后,1887年,梅特林克来到巴黎就学,进入根特大学法科读书。24岁那年,他考取了律师资格,并于同年去法国巴黎进修法律,加入巴黎律师协会。

虽然从小喜爱文艺和园艺、养蜂的梅特林克并不真正喜欢学习法律,但迫于父亲殷切的希望,他还是去了巴黎。然而他又怎么会想到,正是这次巴黎之行,改变了他的一生的命运走向。

象征派诗人的“死亡戏剧”

巴黎是一座散发着浪漫气息的都市,迷人的塞纳河静静地流淌着,仿佛能带走这座城市中所有的忧伤与烦恼,并同时注入浪漫与活力。受这种都市氛围的影响,梅特林克的内心世界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他在这里住了7个月,并加入了当地的律师协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不少象征派诗人。在这些诗人的影响和鼓励之下,梅特林克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诗歌,从此迈开了他文学道路的第一步。

这些小诗在艺术上还谈不上有什么成就,甚至影响的范围也小得可怜,然而,它却拨动了梅特林克对文学钟情已久的心弦。回到根特后,他做起了挂牌律师,也曾为一些小案件辩护过。与此同时,他并未放弃他的文学创作,经常写一些小诗,还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不久,他便对做律师完全失去了兴趣,转而从事写作,为杂志撰写评论、特写和诗歌。因为他的家境比较富裕,所以他的决心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就这样,梅特林克正式迈进了文学的殿堂。

梅特林克是象征派诗人,推崇“纯粹的艺术”,喜欢空想。1889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温室》(又译为《暖房》)。诗中的主人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显得苍白无力,反映出诗人对一潭死水般令人窒息的社会气氛的苦恼。

哦,大森林中的暖房!

你的门被死死关闭!

哦,你圆屋顶笼罩下的所有!

我的灵魂所及被你的同类禁锢!

1896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十二首歌》,1900年增订成《十五首歌》。作为诗人,他一共只出过这两本诗集。

梅特林克在剧坛上的名声远比他在诗坛上大得多,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先后写了20多部剧本。在他早期的一些剧本中,充满了悲观无望、颓废厌世的思想,突出地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没落阶级的病态心理,死亡的不可回避,命运的无法违抗。他生在两个世纪新旧交替的关头,当时科学已经相当发达。他一只眼睛看科学世界,一只眼睛看神秘事物,在他的心灵上,两者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于是科学与诗熔铸成一体,这便是他作品的特色。梅特林克戏剧的出现,将象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早在当初他在巴黎进修法律时,便常出入马拉美在罗马街住所,参加文人聚会,并与诗人维列等过从甚密。他的气质与艺术趣味本来就和象征主义诗人相近。他欣赏爱伦·坡和波德莱尔,并以诗歌开始他的文学活动,而且成为象征主义文学中最为积极、活跃的一员。1889年,梅特林克转向戏剧创作,并发表了第一个剧本《玛莱纳公主》。据梅特林克回忆,他的童年是“在两座修道院之间度过的”,他“虔诚地聆听修道士们关于仁慈的上帝、圣女、天使、天堂幸福的教诲”,并在耶稣会办的专科学校受到宗教的熏陶。虽然他后来对上帝的信仰动摇了,但他仍旧陷入神秘主义,相信支配命运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其最终表现就是死亡。《玛莱纳公主》中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怖。国王、王子、公主在狠毒的王后手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这个剧本是梅特林克在1889年向母亲借了250法郎自费出版的,但只销售了20来本,还赠送给别人10本。眼看这个剧本就要销声匿迹了。不料,1890年8月24日巴黎《费加罗报》上刊登了法国作家兼文艺理论家奥克达夫·米尔波的一篇评论文章,就是这篇评论文章改变了《玛莱纳公主》的命运,也改变了梅特林克的命运。文中说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作家”,写出了“当代最有天才的作品”,“这部作品,就美的角度而言,堪与莎士比亚最优秀的剧本匹敌,如果我敢妄言,与莎士比亚最优秀的剧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米尔波无疑做了法国的伯乐,前辈的溢美之词不仅给年轻的梅特林克以巨大的鼓励,也使他成了引人瞩目的人物。梅特林克以此在文坛站稳了脚跟,也同米尔波结成了莫逆之交。而这部被誉为“我们这时代最具天赋,最不同凡响而又朴实无华”的作品,当之无愧成了象征派“死亡戏剧”的奠基作品。同年梅特林克又发表了剧本《不速之客》和《盲人》。

“死亡戏剧”的主角实际只有一个,就是人们无法摆脱的死亡。“死亡支配着我们的生命,而我们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死亡。”这句话充分地反映着梅特林克的人生观。之后梅特林克的几部作品《闯入者》、《盲人》、《内室》、《七公主》等也表现了悲观颓废的心理,宣扬了这种冥冥之力的不可抗拒性。

这些剧作大多情节极为简单,但对气氛的渲染却都有其独到之处,《闯入者》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文艺批评家巴拉基安将其喻为“象征主义戏剧中的一颗明珠”。该剧以死亡为题材,描绘一家人忐忑不安地等待隔壁房间的病人的消息,最后等到的却是噩耗。有人将这个剧本比作一首交响乐,第一乐章是等待;第二乐章是死神从等待的人们中间穿行;第三乐章,也即乐曲的高潮是死神进入病房,夺走病人的生命。梅特林克认为真正的悲剧通常是内在的,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几乎很少外部动作。他认为人与人的交流往往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沉默。

因为在沉默时,我们最容易暴露自己的内心,“只有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才会滔滔不绝地说话。相反,如果我们回忆自己所爱的人时,我们想到的往往不是对方讲的话,而是彼此在一起时度过的相对无言的时刻。因为深刻的感情不是语言所能代替的。”这是梅特林克所谓的“静态戏剧”的理论,因而我们在《盲人》《闯入者》等堪称为梅氏的静态剧范本的剧作中,看不到更多的外部动作,也听不到更多的台词。欣赏他的这些戏,如同在观赏19世纪末盛行的油画,画的题材常常是宁静的家庭生活——晚餐、临终老人、回家浪子、婚礼等。而梅特林克却将这种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上升到一个哲理的高度,赋予它深邃的思想内容。

《青鸟》的诞生

“死亡戏剧”是梅特林克创作的第一阶段,他很快就有了转变。在《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里,梅特林克歌颂了两个主人公的爱情,又着力描绘他们无法逃避的悲惨结局。这个剧本使梅特林克扬名国外。该剧充满了诗情画意,曾激起许多音乐家的灵感,德彪西花费了整整10年的时间,创作了同名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此外梅特林克的许多其他剧本也被谱写成交响诗、钢琴曲和歌剧。其中最有名的是:《阿里亚娜和蓝胡子》和《莫娜·瓦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