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科幻全文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要理解核心科幻文学的定义,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物质同一性。这是哲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为:世界万物都是物质的,任何现象都是自然现象,不存在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如鬼神、灵魂等等。一部文学作品在物质同一性原则下进行虚构,意味着小说里不可以出现鬼神、灵魂等内容。

比如,上帝启发人的智慧,这是宗教观念。而外星人启发人的智慧,如影片《2001太空漫游》,或者小说《童年的终结》所表现的情节,则为“物质同一性”原则所允许。又比如,灵魂在不同肉体间转移,这是超自然的。而把一个人的思想以数码、软件、电波形式保留下来,放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如科幻片《雷霆穿梭人》等,则符合物质同一性原则。

因此,科幻文学这个概念在一端上,要与魔幻文学相区别。但在另一端上,也要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区别。后者不存在任何超现实情节。一部小说里哪怕有一处超现实情节,虽然它可能与核心情节无关,但它也从此不属于现实主义,而属于幻想文学。(实际上,有些作者在现实主义作品里添些幻想情节,一般效果并不好。比如《白鹿原》里出现鬼魂索命的情节,冲淡了全书的现实氛围。不过这不属于科幻文学的讨论范围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小说里是否保持物质同一性,和作家本人有什么样的信仰没有关系。我认识不少大陆奇幻文学作者,他们都是无神论者,但也都写关于鬼神的小说。反之,象米勒这样的天主教徒,在创作天主教题材的科幻小说《献给莱博维茨的歌》,里面也没有出现任何超自然的描写。

科幻文学严格定义之所以困难,很大原因在于出版商、电影发行商没有给一些科幻作品注明“科幻”二字。或者,将大量非科幻作品打上“科幻”的标签。他们并不是理论家,他们把“科幻”这个标签贴在(或者不贴在)哪些作品身上,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考虑。但市场中的标签比理论著作中的严肃讨论影响大得多,甚至后者也往往受前者的影响,而不是去界定和辨别那些标签。(以笔者所见,文学理论家往往失去自己的立场,出版商在小说封面上打下“某某类小说”的字样,随后就有理论家去论证“某某类小说”是什么、不是什么,我认为这是很不严肃的。)

大量科幻作品没有被注明是科幻作品。这或者是因为,它们同时还可以从属于其它文学门类。如《一九八四》的几个中译本,都没有注明这是科幻小说。当然,它确实是政治讽刺小说。甚至后者也是奥维尔本来的创作动机。但它同时也是典型的科幻小说。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某些出版商认为,“科幻小说”这个名字流传至今,已经比较老土了,或者属于“大路货”,不能带来新奇感,所以要在一本科幻小说上注些新鲜的名字,如“玄幻小说”、“未来小说”等等。但是,出版商怎么做是他们的事。理论家不应该失去自己的立场。

更多的问题,是一些非科幻作品被列为科幻作品。《指环王》和《哈利波特》是科幻吗?笔者没有听到任何一个科幻作家说它们是科幻。但无数的新闻报导,以及无数的电影网站,小说网站,都把它们列入“科幻”行列。甚至,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部经理周铁东这样的专业人士都这么讲,显然就有了某种权威性。虽然他并不是科幻的权威,而是电影业的权威,但公众不大分得清楚这两者间的区别。(在第四卷里,笔者详细介绍科幻与魔幻的区别。)

因人致误,也是科幻概念上常见的问题。一个作家、一个导演,或者一个作品系列以“科幻”闻名,便会使人误以为,他们的作品,或者这个系列里的作品全部是科幻作品。凡尔纳是著名科幻作家,但他也创作过大量现实题材的冒险作品。而在他创作的年代,根本还没有“科幻小说”这个词出现。凡氏也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过划分,于是,他的作品哪部是科幻,哪部不是,历来让人纠缠不清。

同样,星新一是著名的微型科幻作家,但他也写过大量非科幻的微型小说。在内蒙古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和善的恶魔》中,这些作品都被收在一部“中外科幻小说选集”里。米切尔克莱顿以科幻小说闻名,但他也写过《旭日东升》、《十三勇士》这样的现实题材作品。况且他所有作品的中译本都冠以“当代国外流行小说”的名称,而不是“科幻小说”。更加上,此君擅于写以假乱真的科幻,与现实贴得很近。缺乏理工科知识的朋友往往分不清小说中哪些情节已经是科学现实,哪些还是幻想。于是,他的作品也常常冠以“高科技惊险小说”的名号。

《夺宝奇兵》是科幻片吗?不是,是魔幻片。但因为它的制片人是卢卡斯、导演是斯皮尔伯格,此二人分坐科幻片导演中的一、二把交椅。于是便也有人把《夺宝奇兵》当成科幻片看待。

惊险片《007》系列是科幻电影吗?有的是,有的不是。笔者在第五卷里对迄今为止二十集《007》电影进行了划分。

《卫斯理》系列是科幻小说系列吗?《X档案》是科幻电视剧集吗?其实,这两个系列里面都包括科幻、魔幻、现实题材冒险作品三个部分。但因为它们中的科幻部分最出色,所以人们总把它们整体上视为科幻系列。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或许觉得,这么细致的划分根本没有必要。他们的观点是,什么作品吸引读者,作家去写就是了,出版社出版就行了。问题是,当今时代读者已经高度分化,一部作品“科幻”与否,不仅是艺术规律的真实性问题,也是读者或观众的心理预期问题。你是一个京戏迷,当你路过一家剧院,看到广告上写着京剧《铡美案》,买票进去后,发现却是在上演评剧《铡美案》,难道你不会要求退票吗?

这个科幻定义最初与公众见面,是在《北京日报》2004年4月四日文艺周刊上,记者的一篇采访里。文章题目为《科幻片  心中的惊叹》,记者将笔者的话转述为“只要是有超现实情节,又不涉及魔法,就是科幻片。”虽然只涉及科幻片,但也基本反映了我的科幻定义。而它完整公开地表述,是在《北京日报》2004年11月14日文艺周刊上,一篇名为《让本土的幻想文学腾飞》的文章。科幻文艺研究者、科幻作家郑军从直观上给科幻下个定义:在物质同一性原则下处理超现实情节的作品。所谓物质同一性,就是不涉及鬼神、巫术等超自然精神力量,小说里所有情节都在物质运动的范围内。

不过,这个定义在笔者的脑海里形成,并且逐渐明确下来,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其间笔者也和一些朋友交换过意见。大家普遍觉得这个定义内容过于简单。比如,为什么不提到科学呢?笔者以为,定义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内涵越简单,外延越广阔。而其它科幻定义都失之于内涵过宽,结果把许多新颖的,或者边缘的,小流派的科幻作品排除在外。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个简单的内涵出发,去游览一下宽阔的科幻天地吧。

作品相关 《科幻讲什么?》简介

《科幻讲什么?》是《科幻纵览》的第一卷,也是整个科幻理论的入门书。它以题材分类为线索,介绍古今中外的经典科幻作品。如果将它单独出版的话,它的读者对象是那些关心科幻,但对它并不熟悉的朋友。

本卷不讨论科幻的理论问题,仅为读者提供一个基本视野,使读者能在读完这卷后,对科幻作品的内容有个基本了解。从题材入手,可以较方便地在科幻艺术的小圈子和社会大众之间构筑起话语联系。对于极少接触科幻的朋友来说,上来就谈科幻的创作规律和艺术价值,很难引起共鸣。

单从理论研究本身而言,科幻题材研究也很重要。它体现了科幻艺术的特殊性——这是一门由创意驱动的叙事文艺。虽然社会影响在科幻作品里处处可见,但创意本身的演变才是它最根本的动力。这一现象在其它叙事文艺那里并不明鲜。

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