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科幻全文 > 第88部分(第1页)

第88部分(第1页)

创作通俗科幻小说,也有自己的规律,绝不是对“正统科幻小说”作减法就行的。这个规律的核心,就是要挖掘科幻文艺里的大众趣味。挖掘科学中的美,宣传科学精神,是专门对准科幻迷群体的小众趣味。这些对于大众读者显然缺乏吸引力。那么,用什么来吸引大众读者呢?一些作者和编辑认为,科幻小说要吸引人,必须加入侦探、凶杀、战争、爱情等情节。这种观点正说明他们对科幻文学的魅力还缺乏了解。

科幻本身便有可以挖掘出来的大众趣味?那就是“奇”与“诡”,是超现实之谜。人们要看科幻,从休闲娱乐的角度,就是要看科幻里有什么奇思妙想,有哪些奇闻异事。在这方面,可以视为通俗科幻经典的《卫斯理系列》与《X档案》电视剧集,提供了很好的榜样。这两个系列的每部作品,都以一个超现实之谜为开端。围绕着解谜的过程展开情节。这两个系列也都有打斗、爱情等内容,但都被压缩到很小的程度。视其必要性再加入,不使其喧宾夺主。

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科幻迷反感将科幻文学视为通俗文学的误解,最终也发展到它的负面,就是反感所有的通俗科幻文学。特别是一些科幻作者,由于通俗科幻的影响力很大,压倒了对他的作品的关注,于是便免不了心生抱怨而怦击之。这方面,以对《卫斯理科幻系列》的批评为典型。大部分卫斯理科幻小说情节模式化、人物性格单一,文笔粗糙。但倪匡本来就是在面对大众读者,而不是科幻迷小群体去写作,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于通俗文学。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又有什么可以厚非的呢?

第四卷:科幻的艺术规律 第四章:关于科幻的三大误解(3)

第三节:科幻文学与科普作品

不久前,一篇名叫《点评中国十大科普杂志》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作者网名“五彩石”。其中,把科幻世界作为第八本进行点评。原文如下:

点评八、《科幻世界》

假作真时真亦假,不是科学也疯狂

《科幻世界》,号称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不由得不信,好象没有听说过其他国家有这个品种。据传发行量在30-40万。

一位做科学杂志的主编对科幻杂志很不屑,甚至恨不得把科幻归于伪科学之列,但私底下对于《科幻世界》的发行量羡慕不已。

科学与科幻的名分不是正统与旁系之分,科幻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现在看来科幻的东西在未来可能变成科学知识的一部分。

科幻大行其道,说明我们的科学杂志做得还不够吸引人。

科学追不上科幻的脚步?

这篇文章没有象科学界与科普界的惯常作法那样,直接把科幻当成伪科学,但它的前提就是错误的:《科幻世界》是一本文学杂志。

如果说,把科幻文学等同于儿童文学,或者通俗文学,还是文学内部的误解,只影响到科幻文学在文学大家庭中的定位。将科幻文学视为科普作品,完全否定了科幻的文学属性,向来是科幻界最反感的一种说法。没有几个科幻作家把自己的作品当成科普作品,但他们却要面对这样的言论。而翻开一些谈及科幻的文学理论著作,在有关文字里都要加上一条说明:科幻文学不是科普作品。从相反的方向说明,这个误解仍然笼罩在科幻文学上面。科幻是文艺而不是科普读物,这个判断远未达成舆论界的共识。

将科幻作品视为科普作品,这个误解并非只有中国科幻界才有。但在中国影响最大,对科幻的发展危害也最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科幻文学完全是从科普阵营里诞生的。直到八十年代,主力科幻作家都是科普作家。科幻作品大量发表在科普刊物上,或者由各地的科普出版社出版。至于评论科幻的文章,更是几无例外地在科普刊物,或者综合媒体的科普版上发表。八十年代初,中国青年报上连续怦击科幻的一个专栏,名字就叫“科普小议”。

这些小说和评论既然发表在科普刊物上,必然要符合科普创作的话语环境。难以想象,它们会分析一部科幻小说的情节、人物、文笔。更多地,是对科幻小说进行挑硬伤的游戏。或者怦击。《科幻世界》是由四川省科协创办的。在中国期刊管理体制中,它最初就是以“科普刊物”申请的刊号。这些都现了中国科幻的尴尬处境。你既然不是科普,为什么只能在科普领域里见到你的身影?这是一个自我循环的误解。

面对这些误解,科幻作家们如果想发表反驳意见,也只能见诸于科普刊物。在科普刊物上发表文章,称自己的作品不是科普,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

直到今天,这种误解仍然严重地影响着科幻文学的外部环境。既然一部科幻小说由科普出版社出版,那么舆论界自然便以“科普读物”的标准来评价它。于是,“科幻小说宣传了伪科学”,“科幻小说借科学的名义,宣传凶杀与色情,如此议论便不绝于耳”。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地反驳这种言论。因为发表这些言论的人认为他是在评论一部科普作品,而不是一部小说!

对于这个误解,科幻界同仁向来持反对态度。但他们反击的深度是不够的,很少从理论上分析,科普与科幻小说有什么不同。

笔者认为,科普作品与科幻小说的最大不同,还不在于小说有情节有人物,科普作品没有。而在于两者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完全倒置。在科普作品里,科学是内容,文学是形式。而在科幻小说里,文学是内容,科学是形式。

要理解第一点,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普通读者都能区别。要理解第二点却是极其困难的。科幻小说里的那些新发明、神奇技术,不正是内容吗?怎么说它是形式呢?即使是科幻作家和科幻迷,恐怕也很难理解这一点。其实,从文学角度来说,科幻作品里直观体现的那些事物,往往都是文学意义的象征化,是传统文学形式用科学知识进行的包装。笔者前面介绍的非人角色、象征类科幻,等等,都有这个特点:科学技术只是其文学寓意的物质表现。

对于将科幻视为科普作品的误解,科幻界同仁一向是反弹的。但也有一些观点,反弹到了极端,完全否认科幻小说有科普的价值。是不是科普,谈的是本质问题。可不可以用来科普,谈的是功能问题。打个比方,我们平时吃饭,只不过为了饱腹。而我们赴宴,同时还有社交的功能。认为每一次进餐都不具有社交意义,和认为每次进餐都是为了社交,同样是荒谬的。

关键在于,并不是所有的科幻小说都具有科普价值。以笔者所见,大部分科幻小说只具有文学价值,或者休闲娱乐的价值。认真谈科学的科幻小说,在整个科幻界只是个小小的支流。如果要发挥科幻小说的科普功能,必须挑准这一小批作品。

第四卷:科幻的艺术规律 第五章:科幻文学的两侧疆界(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