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乾隆诗词歌赋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珅逐渐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微妙之处。他开始尝试着按照乾隆的风格进行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精心收藏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呈献给乾隆,以期望能够借此吸引乾隆的注意,从而迈出赢得其青睐的关键一步。
乾隆三十七年,钮钴禄和珅被授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粘杆处每天会有6名领侍卫内大臣分成6班在宫廷之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守卫班次,由众多侍卫共同轮流值守。这个班次一共被划分为6班,每班又进一步细分为两翼。根据轮值时所守护门户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内班和外班。那些在内廷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以及宁寿门执行值班任务的侍卫属于内班;而在外廷太和门当值的则归为外班。然而,这些侍卫们的职责并不仅仅局限于日常对特定地点的看守工作。
传说在紫禁城那美轮美奂的御花园里,矗立着一座名为“御景亭”的建筑。在这座亭子的入口处,摆放着四条漆黑如墨的大板凳。无论是阳光明媚的白昼,还是万籁俱寂的深夜,始终都会有四名身强体壮的“粘杆卫士”与另外四名训练有素的“粘杆拜唐”分别端坐其上,轮流交替地履行看守之责,以确保整个皇宫的安宁与稳定。他们就如同沉默的守护者一般,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威胁到皇室安全的蛛丝马迹。
除了肩负着站岗放哨这一重任之外,粘杆处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接收以及掌管那些来自外界的奏折。而承担接收奏折这项关键工作的人员,则是从粘杆处内部经过精挑细选而出的精英。这些被选中之人通常都接受过极为严苛且系统的专业培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每日晨曦初现之时,天色尚还朦胧,这些负责接收奏折的人便已早早动身,脚步匆匆地朝着内奏事处进发。他们怀揣着对职责的敬畏之心和高度的使命感,穿过重重宫门,沿着蜿蜒曲折的宫道一路前行。待到抵达内奏事处后,他们迅速与相关官员完成交接手续,将那一摞摞崭新的奏折小心翼翼地收入囊中。而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回粘杆处,以确保这些珍贵的奏折能够得到妥善的保管,并及时、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皇帝手中。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不容有丝毫差错。
和珅在这紫禁城中已然工作许久,但与乾隆皇帝真正接触交流的时刻却屈指可数,简直少得令人唏嘘。如此这般下去,想要得到乾隆帝的关注并赏识无疑是痴人说梦。和珅深知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自己绝不能在此虚度年华,既然没有现成的机遇降临,那便要主动出击,自行创造有利条件!
于是乎,他想方设法与远隔千山万水的天地会总舵主陈家洛取得了联系。而此时的天地会也是诸事缠身,其分支的负责人不幸落入了当地官府设下的陷阱之中,惨遭抓捕囚禁。得知此事后的陈家洛当机立断,迅速部署人手展开营救行动。不仅成功将被困之人救出牢笼,更是趁着此番行动之便,顺带打劫了云南一带那些平日里仗势欺人、鱼肉乡里且为富不仁的地主豪绅们,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乾隆三十八年的一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乾隆皇帝的书房内。此时,和珅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份来自云南的奏折,迈着小步匆匆走进了书房。
这份奏折所呈报之事令人震惊不已——云南竟有重犯成功越狱,并在逃脱之后连续制造了多起针对当地富贵人家的抢劫伤人案件。这些案件不仅令百姓们人心惶惶,更是严重影响到了地方的治安与稳定。
当乾隆皇帝展阅完这份奏折后,他那原本平静如水的面容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一股怒气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涌上心头。只见他猛地一拍书桌,怒喝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这句问话如同惊雷一般在书房内炸响,在场的侍卫们全都被吓得愣住了。
他们瞪大了眼睛,望着盛怒之下的乾隆皇帝,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惶恐。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万岁爷口中所说的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如何应对此刻的局面。于是乎,众侍卫只能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贸然开口说话。
然而,就在这万籁俱寂、鸦雀无声的氛围当中,和珅却宛如泰山般稳稳而立,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沉着与冷静。只见他那睿智的双眸微微眯起,透露出一抹深邃而睿智的光芒。稍作片刻沉思之后,他不紧不慢地迈开步伐,身形稳健地朝着前方走去。待到距离合适之时,他恭恭敬敬地弯下腰来,施以标准的礼节,然后用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回老爷子,正所谓‘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和珅的这番回应犹如一把精准无比的利剑,不仅恰到好处地剖析并诠释了乾隆皇帝话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更是以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迎合了皇上此时此刻那满腔的怒火与愤懑之情。
乾隆皇帝听闻此言,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讶异之色,但紧接着便不由自主地喜笑颜开起来。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和珅,开口问道:“哦?你究竟是如何知晓这些道理的呢?”面对圣上的询问,和珅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淡定,不急不缓地回答道:“回老爷子,想当年在下年幼之时,虽已将四书五经通篇熟读,但其中仍有诸多疑惑之处难以明了。于是乎,我便特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朱熹先生对于这些经典着作的批注以及独到见解。也正因如此,今日方能应答如流。”乾隆皇帝听后不禁龙颜大悦,连连点头称赞,心中暗自感慨自己身旁竟然还有如此聪慧机敏且博学多才的奇妙人物存在。
年仅二十三岁的和珅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华和学识,终于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在乾隆皇帝面前一展风采。那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皇宫内一片庄严肃穆。和珅身着华丽的服饰,迈着自信而稳健的步伐走进了宫殿。
当他站在乾隆皇帝面前时,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与期待。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展现出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深厚学问。无论是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还是治国理政之道,和珅都能侃侃而谈,言辞犀利且观点独到。
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聆听着和珅的论述。他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赞许,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对和珅的表现越来越满意,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
最终,和珅以其卓越的才学成功地打动了乾隆皇帝的心。不久之后,他便被任命为乾隆仪仗队的侍从,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仕途之路。这一转变不仅让和珅感到欣喜若狂,也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坐在御书房内,面色凝重地翻阅着手中关于和珅的详细资料。越看越是心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臣子竟然与自己有着如此亲近的关系——和珅竟是母后虚假的娘家人!自那次南下江南,费尽周折帮助皇太后找到了她真正的娘家亲人之后,乾隆对于钮祜禄家族的关注便渐渐减少了些。谁能料到,就在这不经意间,竟错过了像和珅这般极具才能之人!
乾隆心中懊悔不已,暗自责怪自己的疏忽大意。他决定亲自深入了解一下这位深藏不露的臣子,于是特意吩咐手下将和珅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答的卷子呈上来。他实在难以想象,拥有如此出众才华的和珅究竟为何会名落孙山?
然而,当手下将调查结果禀报给他时,乾隆不禁勃然大怒。原来,他们根本找不到和珅的那份卷子!进一步追查之下才得知,和珅的卷子早在当时就已经被作废处理掉了。原因仅仅是因为卷子上面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墨点,而负责监考阅卷的刘主考官据此判定其为废卷。更令人气愤的是,据查,那位刘主考官的儿子刘海涛虽说并无多少真才实学,但最终却金榜题名、榜上有名。
乾隆皇帝龙颜大怒,拍案而起。他觉得此事绝不能就此罢休,必须要彻查到底。当即下令让刑部等相关部门立刻着手调查这位刘主考官,一定要查明其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之嫌,还和珅一个公道,同时也要整肃科场风气,确保今后的科举选拔能够公正公平。
喜欢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