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思明的出现让云期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放弃在这次出行中接近李常玉——这毕竟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急于一时。而与之相对的是来年春天的顾思明的死,这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她即使调整,转而开始接近顾思明。这个目标远比接近李常玉容易——薛云霓和李常玉关系恶劣,但与顾思明私交不错,借着薛云霓妹妹的身份,顾思明对她也会有所区别。但是,云期知道,这还不够。想要彻底改变他的未来,需要让他更加相信自己。但是顾思明其人能够成为镇北王府新一代领军人物,靠的不仅仅是与镇北王世子李常旭的私交,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精于谋略的人才。想要取得顾思明的信任,在先天条件上确实能够占到薛云霓的便宜要快于取信于李常玉,但是在这之后,想要让他对她的建议深思熟虑,就一定会引得他的怀疑,这又比取信于李常玉难上几分。“云期?”
薛云霓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怎么走神了呢?”
云期笑了一下:“姐姐看,外面下雪了,一时竟有些出神。”
屋中众人纷纷向窗外看过去,只见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不过一小会地上就积了薄薄的一层。李常玉站起来,更清楚地看见外头的大雪:“这雪下得可真大啊,思明哥,北疆有这么大的雪吗?”
顾思明拢了拢袖子,慢条斯理地说:“在北疆,下这么大的雪可不是什么好事。”
屋中众人都兴致勃勃地侧身过去听,他们长在京中,虽则家中不甚约束,但眼界怎么比得上上过战场的顾思明。而顾思明却卖了个关子:“你们来猜猜,是因为什么?”
付悯柔是第一个开口的,她一向是最聪明的:“北疆苦寒,冬日里下了大雪,百姓们的日子就会不好过,粮食,煤炭,样样都要缺。”
顾思明赞许地点头:“阿柔一向聪敏。”
付悯柔的答案为众人打开了思路,李常玉立马跟上:“将士们的粮草大多都是南边运过去的,大雪封路,粮草就不好运。”
薛云霓紧随其后:“不止将士的粮草,百姓也多有从外头买粮食的,大雪封路,恐怕城中粮商都可能吃不上饭。”
随后又有几人回答,但是大多都是围绕百姓与镇北军将士。诚然,云期想,大雪确实对北疆百姓和镇北军将士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但是最致命的并不是这些,北疆不是什么好地方,每年都有百姓饿死冻死。镇北王府和镇北军对这些都早有准备,并不是什么问题。真正棘手的也不是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而是虎视眈眈的北梁。但是这么多人里,一个人都没有往北梁想,因为他们并不关心北梁人过得如何,但是在冬天,北梁人过得怎么样意味着北疆百姓能不能平安过冬。顾思明忽然看向云期:“云霓的妹妹看起来有话要说,是有什么想法吗?”
云期看向坐在近处的陆平川,深知自己应该藏拙,但是这是一个让顾思明甚至是李常玉注意到她的机会。她深吸一口气:“北梁人也会吃不上饭,甚至于他们草原上没有什么煤炭,而草原在更北的位置,远比北疆更冷。他们的日子,比北疆百姓更不好过。”
顾思明看着他,微微眯起了眼睛,看不清喜怒。薛云霓怕云期这话惹怒顾思明——毕竟他曾亲历战场,只怕深恨北梁人,忙道:“云期,北梁人过得好不好,管我们什么事,也不是你该操心的。”
云期没有接话,也没有顺着认错,而是直直地盯着顾思明,现在的李常玉不知道,如今的薛云霓也未曾经历战场,但是顾思明一定能够明白她这话的意思。果然,顾思明笑了一下:“云霓的妹妹,你是叫云期是吧,大家都在想北疆百姓和镇北军将士,你为什么去担心北梁人。”
“我在担心北梁人?”
云期摇头,“不,我仍是在想北疆,但是北疆是抗击北梁人的最前线,北梁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北疆。我幼时读书,书中说,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若是冬天大雪,北梁人过不下去了,近在咫尺的北疆就是最大的肥羊。”
顾思明低笑了一下:“你这么想是觉得镇北军会输吗?”
李常玉闻言就有些不太高兴,她一向以镇北军为傲,最容不得别人质疑。“不,镇北军当然会赢,”云期毫不犹豫,“但是所谓哀兵必胜,穷寇莫追,对于那些打进来的北梁人,这一仗关乎这个冬天是否安稳,几乎是退无可退,他们必定无所不用其极。镇北军必定会胜,但那也是惨胜,对镇北军和北疆毫无益处,却还要损失大批将士,让百姓受苦,是毫无意义之仗。”
顾思明没有说话,屋中也没有第二个人说话。云期此言不无道理,可是按照他们的理解,凡是北梁来犯必该回击才是,这样避而不战,士气何在?顾思明叹息一声:“但这是避无可避之战。”
“正是因为避无可避,才要关注北梁人,若有劫掠的苗头就要马上修筑城墙,加紧布防,让北梁人没有空子可钻,他们是为了粮食,不是为了送死,让他们知难而退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顾思明笑起来:“云霓,你妹妹很聪明,不过阅历有限,有些想当然了,可惜年纪太小了,不然日后嫁到北疆来就好了。”
云期的脸马上就绿了。嫁到北疆。先前就说过,云期身份极高,整个北疆够格娶她的除了顾思明就是世子李常旭,嫁给哪个都是对她而言都是噩梦一场。看着小姑娘的脸色变得难看,顾思明大笑出声。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活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