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殿试便以此为题,待香燃尽,便要停笔交卷,尔等可听明白了?”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下,坐着两百多个学子,他们齐声应是,待宣布开始之后,便拿起笔将刚刚记下的题目誊抄在纸上。
这次的殿试题目有些偏,大部分学子写下题目之后,都有些愁眉苦脸。无他,因为此次殿试的题目是治兵之法。
他们都是手持书卷,享圣贤教育的文人,治兵之事分明是武将的职责才是,为何要让他们为难呢?大家心里暗自吐槽,可脸上却不敢露出分毫,未免被人看出端倪,他们都是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能用上的,也只有史料记载的那些大将的故事了。
当然,大家的悲观并不相通,有人觉得难,就有人觉得容易。这些人大部分家中都出过武将,抑或是与武将之家结了亲的,对于现在的军营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略思考过后,就提笔开始写了。
裴澈坐在其中,属于比较流畅的那种。因为自小学武的关系,他对军营还是挺向往的。在他爹娘还在的时候,他也曾说过以后要当大将军之类的稚语。
梁平帝坐在最上头目光威严地看向下面的学子,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被他收入眼底。看见毫无头绪,一脸茫然的,梁平帝忍不住在心里叹口气。看见紧皱眉头,努力思索的,他心里也有点欣慰。看见奋笔疾书,埋头苦写的,他又开始怀疑,觉得对方是敷衍了事的。
种种矛盾的想法萦绕心头,使得坐在上首的梁平帝有些不自在。他犹豫了一下,便起身往下方走去,开始在学子的座位之间走来走去。
初次离帝王这般近,有些学子控制不住内心的激荡,落笔时差点写错了字。也有人想着要给梁平帝留下好印象,于是身板挺得更直,写文章时都一脸正气。
裴澈之前有过单独面圣的经历,故对于梁平帝并不好奇,并且因为父辈的瓜葛,他都希望梁平帝千万不要注意到自己。
然而事与愿违,希望得到的得不到,不希望拥有的却总能获得。没多久,裴澈就感觉有一个身影站在他的左侧,似乎正在看他的答卷。他很想当作不知道此事,可他身边的人影却始终停留在这里,再不往前迈一步。
无奈之下,裴澈干脆将答卷摆出去一些,让好奇的梁平帝能够看仔细。被照顾的梁平帝先是一愣,而后果然凑近了一些,看得更加认真了。
看完后,梁平帝的神情有些不一样。这个治兵之法,裴澈并没有插手军营的现有形式,对他们比手画脚,而是另辟蹊径,找了另外一种征兵的方式。那种屯兵制办法看似简单,想要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首当其冲的就是百姓不了解此事所以难以配合。当然,这些东西都可以慢慢图谋,想要改造军营和征兵方式,到底非一日之功。
对于想出这种办法的裴澈,梁平帝观感复杂。一方面,裴澈是他讨厌的人的儿子,他一想到裴澈出身自忠国公府裴家,就忍不住心生不快。另一方面,裴澈的才华激起了梁平帝的爱才之心。说实话,三年一次的考试甄选出来的人才其实并不能让梁平帝为之动容。但今天这篇文章一出,梁平帝才明白裴澈以前为何能够受
到大家的追捧,他确实是一个胸中有丘壑之人。
裴澈并不知道梁平帝受到的刺激,他之所以会写这样一篇文章,其实是受了江淼的启发。
打仗要兵丁,朝廷便给老百姓安排下兵役,服兵役这件事无论听在哪个普通老百姓手里,都是一件代表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事。因为一旦被抓去服兵役,就很少有人能全须全尾地走出来。江淼身为普通老百姓,对服兵役这事就十分抗拒,特别是回乡下一趟见到交不起税的人被抓走的可怜模样,就更让江淼感慨了。
裴澈总结了一下江淼的话,大概就是:朝廷与其年年征新丁入伍,还不如直接在边境培养军队。让驻扎边境的军队和当地的老百姓们联合起来,军队教他们强身之法,百姓教军队耕田栽种。闲时,大家一起下地干活,保障粮草充足,也可减轻朝廷的负担。战时,全民皆兵,不用再担心敌人绕后拿老百姓威胁,打起仗来心无旁骛自然赢面更大,说不定还能前后夹击,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想法听在裴澈的耳朵里初时只觉得新鲜有趣,等他越往下琢磨,他就越觉得有道理。虽然这里头不可避免的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并不影响这是个好主意。
香燃尽后,裴澈停笔,自有小太监依次将大家的答卷收上去,收齐后再送到后头让那些大人评判。
裴澈起身小幅度地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去到后头找到贺忱。上次乡试,四人都过了,会试的时候,却只有贺忱和他了。
贺忱是个纯纯的文人,这会儿脸色看着就有些奇怪了。往年殿试偶尔也会涉及到兵法一类的题目,但都不像今年这样,直接以此为题要求大家给出见解。
裴澈拍拍贺忱的肩膀以做安慰,反正殿试就算排在最后头也没关系。贺忱扯了扯嘴角,他觉得裴澈自成婚后,变得有些多了。往日的裴澈挺好强的,是个力争上游之人,决不允许自己比不过别人,是万万不会像现在这样往中庸之道靠拢的。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人最怕的不是别人为难你,而是自己为难自己。既然最后的结果通往的道路是一致的,那名次靠前和靠后,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吃过宫里赐下的午饭,又在大殿里坐了近两个时辰后,才终于等来了梁平帝他们。众人立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变得十分肃静。
梁平帝也没多卖关子,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直接让人宣布最后的结果。名次从后往前一直报,裴澈竖起耳朵听了许久,终于在第十一名的位置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科举取仕的规矩是:一甲为前三,二甲若干。但前十到底有些不同,因为他们是一甲的有力竞争者。裴澈刚好卡在第十一名,这里头说没有梁平帝的手段,裴澈是不会信的。
不过,他这次确实冤枉了梁平帝,他对最后的结果没有进行任何干扰,因为他也看好裴澈写的这个法子。只不过阅卷的那些臣子们觉得此法未经实践,就算看上去很好,也只是臆想之作,所以未把他列入前十之中。
梁平帝翻阅结果时有些想说话,但他转念一想裴澈的出身,就制止住自己的想法,任由他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