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一本书读懂财报读后感 > 第六章 巡狩天下(第1页)

第六章 巡狩天下(第1页)

新王朝的建立工作已基本完成,秦始皇再要做的事情,便是要对天下进行巡狩视察了。所谓巡狩,也叫做省方,原是天子对地方诸侯的巡视,并以之来考察民风和诸侯所守的地方及为政情况,以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这本是五帝时期以来安民定土的行政治要。因此,巡狩也是天子的一种职责,而后来则成了天子统治天下的象征。

1.西巡陇西

时间公元前220年

人物秦始皇

公元前220年,即秦始皇二十七年,也就是他称皇帝的第二年,他做了统一天下后的第一次出巡。这一次他是到陇西、北地,即秦的西部边地去巡行。其路线是:从咸阳出发向西北行,到北地郡视察;然后西行出鸡头山(今宁夏隆德东),折向西南,到陇西郡视察;视察之后东返到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一一回中有秦的行宫,叫回中宫,也许是在这里略事休息——而后回归咸阳。

陇西是秦的老家、发祥地,秦建国之前的先祖非子,因为给周孝王养马,使马蕃息,周孝王就把非子封于秦邑(今甘肃张家川),而秦邑就在陇西郡内。北地,是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时并吞的义渠之地。在当时来说,这两郡是秦的西边、后方之地,其外则是戎狄杂居,与中国不相通属。看来,秦始皇此次巡行,有视察和安抚巩固后方之意,因此也就没做什么大的劳民举动。

秦始皇虽然在西巡的途中没有什么举动,然而他一回咸阳,马上就下令在渭水之南兴建了一座新的宫殿。本来是这座新宫殿叫做“信宫”,但建成时,则重文命名为“极庙”,以比象“天极”。

所谓“天极”,是天心的中央,即相当于北极星的位置,也叫做北辰。古人认为此处是太一神居住的位置,因此又称为中宫天极,而太一神是天上最高的神即天帝的别名。这就看得出来,秦始皇是要处处神圣自己,天帝居天极,那么,建宫殿称“极庙”,用意也就在于显示他是人间的主宰。

其实秦始皇在建这座宫殿时,最初取名为信宫,也就是这么想的。信字的古义为“诚”,有敬的意识,又当“极”讲,故信改为极,于意没变;而古伸字即信字,与申通义,申即神字的初写。所以,当初作信宫,就有在这座新宫殿祭鬼礼神的用意。庙,是祭祀先祖神灵的宫殿。所以,极庙也就是诚敬祖先的宫殿。这就是说,这座新宫殿,既是敬天的场所,又是祭祖的庙宇,也是皇帝的居处——当然皇帝的居处,同时就是国政的殿堂。

古代的宗庙,也就是国家大政的场所。大祭祀要在宗庙里举行,颁布正朔四时要在宗庙里进行,军国大事要在宗庙里出令赐命,战功凯旋要在宗庙里献俘庆功,以及朝见、会盟、祈禳、庆典等等,都是要在宗庙里举行的。可是秦原来的都城是雍,所以祖宗的宗庙在雍,迁都咸阳后,宗庙未迁。因此,凡遇祭祀庆典之事,往往是去雍城举行。如秦始皇加冠就是在雍城宗庙举行的。然而军国政事,尤其是接见诸侯及来使,就不能到雍城,所以在没造极庙之前,秦国有大事是在咸阳宫朝会。如荆轲使秦,秦王就是在咸阳宫接见的。

现在天下统一了,再像以前那样,既不方便,又不合礼,也显不出新气象,须要有一座新的完善的既为朝堂又为庙堂的象征皇帝的宫殿才行。可以这样认为,信宫——极庙,秦始皇是先有筹划,只是上年军国大事太繁,一时顾及不上。这回他外出巡行,使视野开阔起来,回到咸阳后,便愈感到咸阳宫狭小,已不适宜他这个天下的皇帝了。于是一刻不等,立即兴工,开始了这个新宫殿的建造,并准备以这座新宫殿为统治中心,因此命名为极庙。

秦始皇不仅在渭南兴建了这座极庙,而且还对咸阳进行了规划。即修建一条自极庙一直通达到骊山的大道,又在这座宫殿中建造了甘泉前殿,及一道有护墙的甬道,跨渭河与原来的咸阳宫相连属。这样一来,把咸阳宫也纳入新规划的整体宫殿系统中来。因此,此后所说的咸阳宫,就不是指以前荆轲刺秦王时的那个咸阳宫了,而是以此极庙为主了。秦始皇建造极庙,是把原来的咸阳宫殿重新规划扩建成新的规模,变得更庄严神圣,因而使秦都咸阳更为壮观。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18年,年轻的西庇阿在提基努斯河战役中第一次参加战斗。这次战役中罗马军的指挥官是西庇阿的父亲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迦太基军的指挥官是汉尼拔。结果罗马人被击败,按照传统说法,西庇阿救了他父亲一命。接下来西庇阿又参加了特雷比亚战役(前218年)。

延伸阅读

秦始皇西巡,“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陇西”相当于后来的陇右,包括今天的天水、陇南北部及定西等地。“北地”就是现在的平凉庆阳一带。“回中”在陕西宝鸡附近。近年来史学家对“鸡头山”的地理位置分歧较大,有的权威专家及著作认为,鸡头山即今天平凉市的崆峒山;也有人认为是今成县鸡峰山。其实,这些说法都与事实相距甚远。据多名专家通过反复考证认为,秦始皇所出鸡头山,就是今天陇南市西和县东北二十多里的塔子山和云华山。

至于成县鸡峰山之名,属于后起,况且距离礼县大堡山西垂故地也较远,在两千年前的秦始皇时代,不会有皇帝无缘无故去登临游览的可能。在说成县鸡峰山与先秦时就远远驰名的泰山也不可比拟。西和鸡头山虽然不是多么驰名,但它处于西垂故地中心地区,也是交通要道上的必经之处。因此秦始皇就是途径“鸡头山”沿“鸡头道”巡游来到西垂祖地的,这也证实如今西和的塔子山在历史上是相当有名气的。

2.封禅泰山

时间公元前219年

人物秦始皇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即秦灭六国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命车驾出关,巡行帝国的东南地区。

如果说公元前220年的巡行陇西、北地是在秦国故土上的一次“颂德”,那么,这次巡游东南,则是在新征服领地上的一次“扬威”。秦始皇是坐镇咸阳来指挥兼并六国的战争的。直到他这次出游之前,他本人并未曾东越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一步。这次,他要平生第一次巡视他所征服的东南大片国土,在帝国东南地区的臣民面前展现秦帝国和他始皇帝本人的神威,心情怎能不激动不已呢?因此,对于这次巡行东南,秦始皇作了精心的策划与周密的安排。

为充分体现帝国和皇帝的神威,秦始皇为这次巡行配置了一个庞大的车队和隆重的仪仗。皇帝出巡时的车驾,按规模有大驾、法驾、小驾之分。大驾有属车81乘,由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参乘。法驾属车36乘,小驾属车9乘。据载,秦始皇的车驾仪仗,兼收东方各诸侯国车驾仪仗的特点,所以颇为舒适、威武、壮观。秦始皇巡游东南,是秦帝国建立后最为隆重的大事之一,当然要用有属车八十一乘车的“大驾”,一路上可谓是浩浩荡荡、

威风凛凛。

秦始皇此次东巡冶要的随行官员,有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榴等11人。随行的其他官员如尚书、御史之类,亦不在少数。由于此次东巡,秦始皇拟定到泰山封禅,因而车驾规模之大、随行重要官员之多,亦非前后其他诸多次巡游可比。由于此次巡游有预定的封禅内容,所以随行的官员之中,博士、儒生也为数不少。

秦始皇在一切准备停当后,在公元前219年率车队出咸阳城东巡。浩浩荡荡的车队沿渭水南岸的“华阴平舒道”东行,行进在宽50步(合今69.3米),每隔3丈(合今6.3米)种一棵青松的驰道之上。一路经过现今的临潼、渭南、华阴、潼关而抵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室)。

天子车驾东行,一路巡视所经郡县,郡县官员要随时向皇帝奉献食品,为巡行车队的官员、人马提供食宿;与此同时,文武百官和地方官员要随时向秦始皇“奏事”,同时下达有关旨令。这就是说,在巡游期间,秦始皇仍然过问与处理天下的政务,行使皇帝裁决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

由咸阳至函谷关,一路所经都是秦国的故地。而函谷关当年作为秦国东部边境的关隘要塞,山东六国的联军,时而抵达关下,向秦国示威。而如今函谷关以东,尽是大秦国土。怎能不使秦始皇激动不已,意得志满。

车驾出函谷关后,秦始皇便以胜利者的姿态和皇帝的身份,扬威于关东郡县了。车队由函谷关沿驰道东行,路经洛阳,到达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并登上邹峄山,在山上立石刻石,歌颂秦统一天下的功德。

峄山在邹县北(在今邹县县城东南),峄邑便是以峄山命名的。峄山东西长二十里,有高峰独出,耸人云端。山中积石累累,几无土壤。山石间多有孔穴,洞穴间相通联,穴内大都有如数间房屋宽阔,当地人称这些洞穴为“峄孔”。遭有兵荒马乱,少女们往往入洞穴中躲避,洞外寇贼虽多,也不能加害于她们。今山南有峄,北山有绝岩。当年秦始皇观礼于鲁地,登于峄山之上,命丞相李斯用大篆字体刻石于山岭,名曰“昼门”。

邹峄山是今曲阜市南面的形胜之地,风景秀丽。秦始皇车驾来到原鲁国地界在峄山刻石一文中说,是西周的分封诸侯,导致了后来的攻战连年,“流血于野”;而惟有始皇帝的统一天下,才带来了“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以此来为秦始皇歌功颂德。

峄山刻石,当是出自李斯的手笔。在泰山山顶,秦始皇行祭天之礼。礼毕,令人立石于山巅,命李斯手书刻石之文。

秦始皇于泰山山顶命李斯手书的刻石,至今尚存十字。也许,这10个字很可能是后人“覆刻”,并非是当年的真迹。

泰山祭天礼毕,秦始皇率文武百官从泰山北坡取道下山。下山后,于梁父(今山东新泰县西)行禅礼。由于儒生们被斥退于山下,因而秦始皇在山上山下所举行的封禅典礼,是采用秦国在雍都祭祀上帝时的礼仪来作为封禅典礼的礼仪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