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唐天对六眼铳还算满意,毕竟这种东西在南宋已经配置到军队,只是唐天对六眼铳进行了改装,将封装火药统一放在后膛,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至于说炸膛问题,初期研制时,匠人们测试时确实炸过膛。后来,匠人们反复改进,采用精铁之后,极大降低了炸膛率,而且弹药统一采用药包弹药,装填十分方便。
至于十八管火炮,用唐天话说,就是太笨重了,笨得像头牛。
十八个炮管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配置六根炮管,唐天是按照后世的火箭炮的设计交待的制作的。结果因为载重问题,火炮比一般火炮大上两倍。
特别是铁制的轮子,还有重重的炮架,简直笨重得无法形容。
唐天一看,便想起了二战时毛子的产品,清一色的笨重粗野,火力十足。
听了李铁牛简单介绍,唐天了解了基本性能后,接着说了他的几个看法。
先是肯定了火力方面,已经无需要提高,打击面已经很充足,至于说机动性方面,现在采取马拉及人推的方式,应该是主要问题所在。
十匹马才能拉得动一架火炮,机动比还算可以,只是以目前的道路情况,怕是只能作为城防炮使用,野外十有八九会陷在泥地中,就是累死十匹马,也无法实现机动。差不多十吨重的大家伙,估计只有石头路才能通行。
唐天看了眼火炮下方已经下沉的石板,更加证实了他的想法。
好在,李铁给出的一个还算满意的解决方案。
原来,十八门火炮的炮管都是可以折除,现场再进行组装,缺点是现场还要配置4台滑轮车。
唐天也只能用将就形容,要不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过他还是给出建议,炮身、炮管采用精钢打制,这样可以减少重量,轮子可以采用铁木结合的方式,减少轮子自身重量,同时,担心负载过重,由原来的四个轮子改为六个轮子。
同时将原来固定脚去掉,采用可移动的固定脚。
固定脚的主要功能,起到稳定火炮架的目标。可是一个近十吨重的大家伙,自身重量就足够稳定,毕竟现在的黑火药远不及后世的tnt,不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
当然,唐天没有现场实践也不能太武断,都只是给出了建议。
接下来,李铁牛带着唐天来到药弹生产车间。
药弹车间布置还算令人满意,与唐天想像的混乱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应该是得到专业人员规划而建设。
整个车间井井有条,干净整洁。装药车间居然还采取了降温措施,四周放置了水槽以及冰条格,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整个生产车间及管理,都有专业人士的身影。
一侧的上官清儿非常不解,看着一旁的唐天,又看看李铁牛,不明白现场为什么要放水又放冰。
当然,她自然不会傻到现场提问,毕竟现在她也是军事统帅,负责一切军务,包括李铁牛管理的火器营、兵工厂。
出了弹药车间,李铁牛带着唐天、上官清儿又看了坦克生产车间。
相比之下,坦克车间匠人少了许多,一辆样车四平八稳地摆着,四周包裹着铁皮的坦克,看上去寒气逼人,黑漆漆的炮管,令人后背发凉。
整个坦克车间透着一股冰冷的感觉。
四周的匠人,早已习惯了坦克的冰冷,正围着铁皮制的坦克发楞。
听了匠人们的汇报之后。
原来,大家正为如何减少坦克重量发愁,毕竟靠人力推动坦克,增加一点重量,都需要人力成倍的付出。
唐天知道在内燃机没有发明之前,坦克的动力确实是个难题,匠人只想到了减少坦克自身的重量,反而没有想到如何增加动力。
以目前的水平,唐天唯一能想出来的办法,只有用滑轮法,利用无数的滑轮,通过皮带配合齿轮,形成一个只需要四个人就可以推动坦克的动力系统。
唐天交给匠人办法很简单,先做出大大小小四种齿轮以及滑轮,让匠人自行组合,看看哪种组合最省力,然后再加大齿轮数量,以此类推,测出最合理的组合方式。
至于说配比以及比例是多少,唐天只是知道原理,他也测算不出来,但是他相信,这些匠人不用几天就可以算出来。
旁边的李铁牛以及上官清儿听得一头雾水,包括一群匠人同样不明不白,不过匠人们的执行力确实不同凡响。
唐天交待过后,已经开始分工协作,画图的画图,找材料的找材料,找工具的找工具,行动迅速且高效。
唐天知道接下来,没有他什么事,具体制作工作,匠人们比他在行,这才离开火器营,直接去了女兵营。